石墨烯功能梯度材料对微机电动力学特性的影响研究
【学位单位】:西华大学
【学位级别】:硕士
【学位年份】:2018
【中图分类】:TB34;TQ127.11
【部分图文】:
虽然两次实验的实验材料和方法相同,但由于尺度的不同就会出现不同的实验结果。以上实验表明,当尺度逐渐由宏观变化至微观时,对于所有的作用力来说,其相对重要性上出现了较为明显的波动,处于微尺度时,一些表面力的作用明显增强。1.2 石墨烯的概念石墨烯,其是由碳原子以 sp 2杂化轨道所构成的六角形并呈蜂巢晶格的平面薄膜,具体结构见图 1.1。石墨烯厚度仅为一个碳原子直径大小,厚度为最小,但韧性却是最好的,同最优质的钢相比,其断裂强度是前者的 200 倍有余,此外,石墨烯的弹性也比较出色,进行拉伸时,最大幅度甚至接近自身尺寸的额 1/5;石墨烯基本上接近于透明状态,仅有2.3%的光能够被其吸收;它在排列上特别的紧致,哪怕是氨原子,也不能将其渗透。因此,研究者将石墨烯冠之以“黑金”称号,并将其誉为“新材料之王”,毫无疑问,石墨烯的出现,带来的是一场全新的科技革命。对于天然石墨来说,其层间作用力十分微小,导致其非常易于剥离。经过层层剥离,直至剩下一层时,即为我们所说的石墨烯,所拥有的厚度仅为0.335nm。
8目前,其使用范围已经得到了显著性拓展,能够用于高速飞行器等方面。同均质复合材料相比较而言,其对应的应力变化更为独特,因而成为研究的重点所在。由于其性能方面的优越性,以及内部应力变化的复杂性,进而使得研究具有极为重要的应用价值。现今,对于 FGM 的研究也进行了相应的拓展,逐步迈入多元化发展的范畴。同时,在应用方面也从以前的航空领域逐步拓展至光电、生工等方面。另一方面,材料结构也从金属领域进行拓展,可以使用合金、聚合物陶瓷等材料进行组合。由此可见,在未来发展中,梯度材料所具有的重要性必然会得以提升。
值结果分析中,分别选择环氧树脂和纯铜作为聚合物基体和金属层。当石墨烯总的质量分数给GPLg 定时,分别给出 pattern1、pattern种模型每层的石墨烯质量分数表格,并在同一图中绘制出电压pattern2、 pattern3 、pattern4 各自挠度响应,分析电压对每种率的影响。在同一幅图当中给出 pattern1、pattern2、 pattern3 、pattern4 这挠度响应对比,并分析每种模型对振幅、周期、频率的影响。当石墨烯总的质量分数由 =0.5%GPLg 到 2%GPLg = 时,分别给 pattern3 、pattern4 四种模型挠度响应对比,并且分析当质量分的振幅、周期、频率的影响。绘制出当特征尺寸由 l = 0μm逐渐增加1μ m直到 l = 5μm时在电 pattern3 、pattern4 各自的挠度响应图像,并分析特征尺寸对图 3.1 石墨烯功能梯度材料挠度响应与相关文献对比
【参考文献】
相关期刊论文 前10条
1 高晓菊;王伯芊;贾平斌;满蓬;杨双燕;燕东明;;功能梯度材料的制备技术及其研发现状[J];材料导报;2014年01期
2 李志宏;;微纳机电系统(MEMS/NEMS)前沿[J];中国科学:信息科学;2012年12期
3 ;Size effect on the static behavior of electrostatically actuated microbeams[J];Acta Mechanica Sinica;2011年03期
4 杨全红;;“梦想照进现实”——从富勒烯、碳纳米管到石墨烯[J];新型炭材料;2011年01期
5 韩同伟;贺鹏飞;王健;吴艾辉;;单层石墨烯薄膜拉伸变形的分子动力学模拟[J];新型炭材料;2010年04期
6 卞正岗;;MEMS微电子机械系统与流程工业自动化[J];中国仪器仪表;2009年07期
7 李月琴;张文辉;;尺寸与表面效应及其对微齿轮强度的影响[J];机械强度;2008年02期
8 赵静一,李侃;基于快速成型的组织工程中的微流体现象[J];液压与气动;2005年08期
9 苑伟政;微/纳米系统技术的研究与发展[J];航空制造技术;2005年03期
10 周兆英,杨兴;微/纳机电系统[J];仪表技术与传感器;2003年02期
相关会议论文 前2条
1 郝育新;张伟;;四边简支FGM矩形板非线性振动中的内共振[A];第八届全国动力学与控制学术会议论文集[C];2008年
2 黄毅;梁嘉杰;张龙;许艳菲;王燕;马延风;陈永胜;;石墨烯增强聚合物复合材料及其驱动器[A];2010年全国高分子材料科学与工程研讨会学术论文集(下册)[C];2010年
相关博士学位论文 前4条
1 冯晶晶;Padé逼近方法与非线性动力系统的复杂动力学[D];天津大学;2013年
2 李新刚;功能梯度材料运动裂纹及弹性波作用下的断裂行为研究[D];哈尔滨工业大学;2008年
3 赵凤群;非保守FGM杆和板的非线性动力学特性研究[D];西安理工大学;2007年
4 杨杰;功能梯度复合材料板结构的非线性力学行为与动力特性[D];上海交通大学;2001年
相关硕士学位论文 前7条
1 林凡;多非线性耦合变截面微开关动力响应研究[D];西华大学;2016年
2 李良中;具损伤微纳米结构的非线性动力学分析[D];湖南大学;2014年
3 邓容容;考虑表面能效应时载流纳米管的非线性动力学分析[D];湖南大学;2011年
4 郝亚锋;基于MEMS的静电控制加速度微开关分析及测试[D];西安电子科技大学;2011年
5 熊益农;半解析数值法分析中厚板基础与地基相互作用[D];湖南大学;2007年
6 张靖华;功能梯度材料梁、壳结构的静态力学响应[D];兰州理工大学;2004年
7 王彦辉;熔融碳酸盐燃料电池堆温度场的数值模拟[D];华北电力大学(北京);2004年
本文编号:2817525
本文链接:https://www.wllwen.com/kejilunwen/cailiaohuaxuelunwen/2817525.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