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主页 > 科技论文 > 材料论文 >

功能化聚乳酸基纳米复合材料的制备与性能研究

发布时间:2020-09-21 10:29
   聚乳酸(PLA)是一种环境友好型高分子材料,具有良好的生物相容性和可降解性、优异的机械强度、刚度以及加工性。然而,结晶速率慢、耐热性差、脆性大以及缺乏功能性等缺点制约了其应用。鉴于此,本研究以聚乳酸立构复合为手段,采用多壁碳纳米管(MWCNTs)、纳米氧化锌(ZnO)和纳米二氧化钛(TiO_2)对PLA改性,不仅提高了PLA的结晶速率,而且赋予其导电、抗菌与耐紫外等性能,有望拓宽PLA的应用领域。首先通过左旋丙交酯开环聚合成功制备得到MWCNTs-g-PLLA纳米杂化物,其中PLLA的接枝率为17%。通过溶液共混制备了PDLA/PHA/MWCNTs与PDLA/PHA/MWCNTs-g-PLLA纳米复合材料。DSC与XRD结果表明MWCNTs同时促进了PDLA和PHA的结晶过程,而MWCNTs-g-PLLA对PDLA结晶的促进作用更加显著,但对PHA结晶速率影响不大。通过导电逾渗幂率方程计算得到PDLA/PHA/MWCNTs和PDLA/PHA/MWCNTs-g-PLLA纳米复合材料的逾渗阈值?_c分别为0.56 wt%和0.32wt%。通过显微分析证实,MWCNTs分散在PDLA与PHA两相中,而MWCNTs-g-PLLA与基体PDLA存在聚乳酸立构复合作用而选择性分散在PDLA相以及PDLA相与PHA相界面处。此外,PDLA/PHA的拉伸强度为32.1 MPa,而添加1.2 wt%MWCNTs和MWCNTs-g-PLLA纳米粒子后,PDLA/PHA的拉伸强度分别提高至45.1 MPa和50.2 MPa。其次,通过硅烷偶联剂和胺解反应在ZnO表面接枝PLLA得到ZnO-g-PLLA纳米杂化物。FTIR、XRD、TEM、AFM和TGA等结果证明ZnO-g-PLLA纳米杂化物制备成功,且PLLA的接枝率为19.2%。通过溶液共混制备了PDLA/ZnO和PDLA/ZnO-g-PLLA纳米复合材料。DSC和XRD分析表明,ZnO抑制了PDLA的结晶过程,而ZnO-g-PLLA却可以显著提高PDLA的结晶速率,这是由于PDLA/ZnO-g-PLLA纳米复合材料在降温过程中形成了聚乳酸立构复合晶体(sc)诱导PDLA发生快速结晶。抗菌活性和抑菌圈实验结果表明,PDLA/ZnO(3 wt%)和PDLA/ZnO-g-PLLA(3 wt%)纳米复合材料对大肠杆菌(E.coli)的抗菌率分别达到99.8%和99.9%,对金黄色葡萄球菌(S.aureus)的抗菌率均达到100%。未改性ZnO能够从基体中迁移出来,导致PDLA/ZnO(3 wt%)纳米复合材料在E.coli和S.aureus中都出现了抑菌圈,而ZnO-g-PLLA纳米杂化物通过界面立构复合抑制了ZnO向外界迁移,而且在相同ZnO含量下,PDLA/ZnO-g-PLLA纳米复合材料可以更好的屏蔽紫外辐射。最后,通过正硅酸四乙酯(TEOS)水解在Ti O_2表面包覆SiO_2,得到TiO_2@SiO_2,然后利用右旋丙交酯开环聚合反应,在TiO_2@SiO_2表面接枝PDLA得到TiO_2@SiO_2-g-PDLA纳米杂化物。通过FT-IR、XRD、TGA、TEM和AFM等结果证实TiO_2@SiO_2和TiO_2@SiO_2-g-PDLA纳米杂化物制备成功,其中TiO_2@SiO_2-g-PDLA纳米杂化物的接枝率为20.5%。通过溶液共混分别制备了PLLA/TiO_2和PLLA/TiO_2@SiO_2-g-PDLA纳米复合材料。DSC研究表明,TiO_2抑制了PLLA的冷结晶,而随着TiO_2@SiO_2-g-PDLA纳米杂化物含量增加到0.5 wt%,PLLA/TiO_2@SiO_2-g-PDLA纳米复合材料的冷结晶温度从125.2℃降低到118.2℃。PLLA/TiO_2@SiO_2-g-PDLA(5wt%)纳米复合材料在降温过程中形成了聚乳酸立构复合晶体。PLLA/TiO_2纳米复合材料在经过紫外光照射后(如72 h),在TiO_2表面自由基作用下PLLA分子链发生裂解反应,材料表面出现裂痕,力学性能明显下降。相同条件下,TiO_2@SiO_2-g-PDLA中TiO_2表面产生的自由基无法与PLLA基体接触,从而使PLLA/TiO_2@SiO_2-g-PDLA纳米复合材料具有良好的耐紫外性。
【学位单位】:江南大学
【学位级别】:硕士
【学位年份】:2018
【中图分类】:TB33;TQ317
【部分图文】:

直接缩聚法,开环聚合,丙交酯,L-乳酸


PLA于1932年由杜邦公司合成,其构成单元乳酸是手性分子,因此存在两种对映异构体:L-乳酸和D-乳酸,如图1-1a所示。当时其只能通过在真空下加热乳酸而除去冷凝水来生产低分子量的PLA[6],工艺如图1-1b所示。后来通过丙交酯开环聚合合成了高分子量的PLA[7],如图1-1c所示。图 1-1(a)L-乳酸和 D-乳酸的分子结构,(b)直接缩聚法,(c)丙交酯开环聚合法Fig. 1-1(a) Stereochemistry of Lactic acid, (b) preparation of PLA by polymerization with lactide acid, and(c) preparation of PLA by ring-opening polymerization with lactide

共混物,链取向,熔融结晶,绪论


第一章 绪论人[57]研究了高分子量 PLLA/PDLA 共混物的非等温熔融结晶行切或伸长流动可以显著提高共混物 sc-PLA 的结晶。剪切诱导 主要受剪切速率和剪切温度的影响,剪切速率越高,结晶速率越降低剪切温度可以导致更多的 sc 形成,因为当剪切共混物在低温抑制(见图 1-2)。在高剪切温度下,定向的 PLLA/PDLA 链对松下的链取向可以更长时间存在,因此导致形成高含量 sc。Tsuj进 PLLA/PDLA 共混物中 sc 晶体的形成。

晶体成核,共混物,机理


图 1-3 BTCA 促进 PLLA/PDLA 共混物 sc 晶体成核机理Fig. 1-3 Mechanism for BTCA-nucleated sc crystallization of PLLA/PDLA blends

【相似文献】

相关期刊论文 前10条

1 Li Chen;Xiujiang Pang;;The Assembly of C60 in Semicrystalline PLLA Matrix[J];Nano-Micro Letters;2012年01期

2 Jun Shao;Yan-long Liu;Sheng Xiang;Xin-chao Bian;Jing-ru Sun;李杲;陈学思;Hao-qing Hou;;The Stereocomplex Formation and Phase Separation of PLLA/PDLA Blends with Different Optical Purities and Molecular Weights[J];Chinese Journal of Polymer Science;2015年12期

3 林强;陈海云;李皓莘;蔡杨庭;;Preparation of PLLA/bpV(pic) Microspheres and Their Effect on Nerve Cells[J];Journal of Huazhong University of Science and Technology(Medical Sciences);2014年01期

4 廖岚;YANG Shuang;Richard J Miron;WEI Junchao;ZHANG Yufeng;张萌;;In vitro Characterization of PBLG-g-HA/PLLA Nanocomposite Scaffolds[J];Journal of Wuhan University of Technology(Materials Science Edition);2014年04期

5 聂宇;杨述华;杨操;叶哲伟;傅德皓;胡勇;;PLLA可吸收螺钉内固定治疗三踝骨折31例报告[J];创伤外科杂志;2007年01期

6 ;A New Route for Preparation of β-TCP/ PLLA Composite[J];Chinese Chemical Letters;2006年06期

7 李建波;韩君;任杰;;Interaction of Human Fibroblasts with Electrospun Composites Gelatin/PLLA,Chitosan/PLLA and PLLA Fibrous Scaffolds[J];Journal of Shanghai Jiaotong University(Science);2012年05期

8 ;Research of Osteo-induced Rat Mesenchymal Stem Cells Seeding onβ-TCP/PLLA Porous Composite[J];生物医学工程学杂志;2005年S1期

9 ;In Vitro Characterizations of PLLA/β-TCP Porous Matrix Materials and RMSC-PLLA-β-TCP Composite Scaffolds[J];Journal of Materials Science & Technology;2004年03期

10 刘波;邹黎明;许永静;孙虹;彭显扬;;PLLA/CS-g-PCL电纺纤维膜的制备及结构性能表征[J];合成纤维工业;2018年03期

相关会议论文 前10条

1 郭王佩瑶;徐攀;刘磊春;魏俊超;;具有抗菌性能的HA-g-PLLA/PLLA@Ag纳米纤维复合材料制备及性能[A];2015年第十四届全国应用化学年会论文集(上)[C];2015年

2 徐琳;刘凯;马猛;王旭;;反应性增容PLLA/PBS共混体系的性能研究[A];2017创新驱动加快发展丽水生态工业——新材料学术论坛学术论文集[C];2017年

3 JING Nan;JIANG Xiaoting;WANG Qian;YANG Heli;张普敦;;FTIR Mapping for the Degradation of Polylactide/Inorganic Bioactive Materials[A];中国化学会第十七届全国有机分析与生物分析学术研讨会论文集[C];2013年

4 胡雯;黄争鸣;唐亮;;PLLA纳米纤维编织缝合线的制备及生物相容性研究[A];中国力学学会学术大会'2009论文摘要集[C];2009年

5 郭若海;张凤波;谢续明;;分子末端基团诱导下的PLLA结晶行为研究[A];2010年全国高分子材料科学与工程研讨会学术论文集(上册)[C];2010年

6 道日娜;徐畅;刘梦禹;许兵;张敏欢;董同力嘎;;PLLA/PBS共混薄膜的力学性能、热学性能及透气性能的研究[A];中国化学会2017全国高分子学术论文报告会摘要集——主题D:高分子物理化学[C];2017年

7 ;A supercritical CO_2 fluid technique for the preparation and evaluation of rhBMP-2-loaded PLLA microspheres[A];第九届全国生物力学学术会议论文汇编[C];2009年

8 何跃;谈灵操;张桂珍;瞿金平;;基于偏心转子体积拉伸形变作用下MMT在PLLA/PBS基体中的分散行为及其对力学性能的影响[A];中国化学会2017全国高分子学术论文报告会摘要集——主题L:高分子加工[C];2017年

9 张秀芳;华慧;沈新元;;干湿纺聚乳酸纤维的体外降解性能研究[A];2006年上海市医用生物材料研讨会论文汇编[C];2006年

10 王昊飞;田飞;李君;王海军;田杰谟;昝青峰;董利民;王晨;;钴铬合金PLLA生物降解涂层雷帕霉素药物洗脱支架微观结构及在体植入研究[A];第十五届全国高技术陶瓷学术年会摘要集[C];2008年

相关博士学位论文 前10条

1 毛海良;基于聚乳酸/聚乙二醇两亲性嵌段共聚物的立构复合型温敏性物理水凝胶[D];浙江大学;2018年

2 李经伦;MPEG-PLLA-PTMC/ZNS-PDN纳米胶束治疗大鼠急性脊髓半切损伤的实验研究[D];重庆医科大学;2017年

3 鲁玺丽;可生物降解形状记忆聚L—乳酸及其共聚物的结构与性能[D];哈尔滨工业大学;2006年

4 郝红;PLLA及其共聚物研究[D];西北工业大学;2005年

5 邵英;聚L-乳酸/聚L-乳酸接枝的纳米羟基磷灰石复合材料(PLLA/PLLA-gHA)的生物相容性研究[D];吉林大学;2007年

6 黄鑫;新型纳米无定型磷酸钙/聚乳酸复合材料联合碱性成纤维细胞生长因子修复关节软骨缺损的实验研究[D];浙江大学;2008年

7 周智华;聚-L-乳酸及其复合材料的制备与性能研究[D];中南大学;2007年

8 潘刚伟;基于热诱导的全立构高分子量聚乳酸纤维的制备及其性能研究[D];江南大学;2017年

9 韩婷;功能化聚硅氧烷微球的制备及其在聚乳酸中的应用[D];华东理工大学;2015年

10 彭维海;新型可吸收材料PLLA/PLLA-gHA的生物降解性及生物力学性能的实验研究[D];吉林大学;2009年

相关硕士学位论文 前10条

1 师盟盟;聚乳酸的结晶及力学性能的调控[D];宁夏大学;2018年

2 吕培;功能化聚乳酸基纳米复合材料的制备与性能研究[D];江南大学;2018年

3 吴云亮;负载骨细胞外基质的PLLA/SF仿生纳米纤维支架对人源iPSCs的成骨作用研究[D];东华大学;2018年

4 王永涛;粘附性可调控超疏水PLLA材料的制备及其应用研究[D];郑州大学;2018年

5 杨欢;聚乳酸基多孔纤维的可控电纺研究[D];吉林大学;2018年

6 张欢欢;聚乳酸/纤维素纳米晶复合材料中立构复合晶体的高压形态调控[D];西南交通大学;2018年

7 王亚慧;后处理对改性PLLA/PDLA纤维性能的影响[D];武汉纺织大学;2018年

8 肖薇;聚乳酸立构共混及共聚复合体的结晶行为研究[D];西安工业大学;2018年

9 徐畅;PLLA/PCL拓扑结构聚合物的合成及其薄膜对咖啡黄葵保鲜效果的研究[D];内蒙古农业大学;2018年

10 刘璐;动态硫化PLLA/MVQ共混材料的结构与性能研究[D];青岛科技大学;2017年



本文编号:2823382

资料下载
论文发表

本文链接:https://www.wllwen.com/kejilunwen/cailiaohuaxuelunwen/2823382.html


Copyright(c)文论论文网All Rights Reserved | 网站地图 |

版权申明:资料由用户f01f9***提供,本站仅收录摘要或目录,作者需要删除请E-mail邮箱bigeng88@qq.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