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主页 > 科技论文 > 材料论文 >

时变张力作用下轴向运动黏弹性板的力学特性

发布时间:2020-09-29 17:03
   在自然界、实际生活以及工程实际等各个领域中,有很多的运动结构都可以简化为轴向运动结构。这类模型有电梯升降机缆绳、带锯、纺织纤维和传送带等等。当有参数激励时,它们将产生较大的横向振动。轴向速度和张力(即时变张力)的引入将会对轴向运动结构的动力学特性产生较大影响。它们也将为今后研究更加复杂的物理模型奠定基础。本文的研究对象为轴向运动黏弹性板,首先运用能量法并考虑Kelvin黏弹性本构关系建立轴向运动黏弹性板的动力学模型,然后运用近似解析方法和数值方法(微分求积法),对比验证分析轴向运动黏弹性板的动力学行为。具体的研究内容如下:一、建立时变张力作用下的轴向运动黏弹性板的动力学模型。首先,运用广义Hamilton原理引入周期变化的张力,进而导出与之相应的脉动速度,然后,考虑Kelvin模型的黏弹性本构关系,最后推导出轴向运动黏弹性板在时变张力作用下的振动控制方程和与其对应的非齐次边界条件。也为下面的研究展开奠定了理论模型基础。二、在系统中引入轴向张力随着时间而变化的因素,并分析轴向运动黏弹性板的线性参激振动的失稳情况。首先,在已建立的模型基础上推导出在时变张力的作用下轴向运动黏弹性板的控制方程和相应的非齐次边界条件。然后利用直接多尺度法近似求解系统的解析解和它的模态函数和固有频率,最后将系统的初始条件带入控制方程,利用微分求积法来验证最后的解析结果,并重点研究了不同参量系数对系统有1:3内共振时的失稳的影响。三、在系统中引入轴向张力随着时间而变化的因素,并分析轴向运动黏弹性板的非线性参激振动的情况。和线性参激振动类似,首先,在已建立的模型基础上,引入时变张力和轴向速度之间的关系和它所对应的非线性项,推导出在此情况下轴向运动黏弹性板的控制方程和它的非齐次边界条件。然后运用直接多尺度法和Routh-Hurwitz判据求解出系统的失稳响应。最后将系统建模时的初始条件带入控制方程,并采用微分求积法来验证最后的解析情况。
【学位单位】:上海应用技术大学
【学位级别】:硕士
【学位年份】:2018
【中图分类】:TB301
【部分图文】:

轴向运动


上海应用技术大学 硕士学位论文 第 1 页第 1 章 引言1.1 课题来源本文课题研究内容来源于唐有绮副教授的上海市“晨光计划”项目(面内运动黏弹性板的流固耦合动力学分析,项目编号:14CG57)和国家自然科学基金项目(多场作用下轴向运动浸液板非线性振动的理论、数值与实验研究,项目编号No. 11672186)。1.2 研究背景和意义轴向运动结构广泛存在于生活应用、工程实际应用以及自然界现象等各个领域中,它包括高速运动的纸带、空中缆车索道、传送带皮带、输流管道(水力发电厂的管道,石油管道,燃料管道等)、动力传输带、垂直升降电梯缆绳、链条驱动、纺织和玻璃纤维等等,图 1.1 给出了其中的两种情况。

黏弹性,轴向运动,力学模型


重研究轴向运动黏弹性板,并建立它的力学模型。首先引度之间的关系,然后运用能量法和广义 Hamilton 原理,基系,推导出轴向运动黏弹性板在时变张力作用下的振动控边界条件,为后面各章节的研究分析奠定理论基础。力和速度下的力学模型弹性薄板的边界受到纵向载荷的作用,以速度Γ(t)沿 x 轴平面为它的平衡位置。薄板的厚度是 h,密度是ρ,波松惯性矩是 I。在薄板 x 面沿 y 轴方向上有预加张力 Nx0,沿面积的外激励力载荷是 fu、fv和 fw。u(x,y,t)、v(x,y,t)和 w x、y 处和 t 时刻沿 x、y、z 轴方向的位移,下标中的逗号,下面的章节不再标注说明。它的力学模型如图 2.1 所示zy

四阶,固有频率,衰减率


2 3 2 1 2 31 2 3 4 1 2 31 1, ,2 21 1, .2 2nng g g g g g g g g g 图 3.1(b)我们给出了线性系统前四阶衰减率和前四而变化的关系,图中参量设定为ξ=1.3、ζ=0.2。计率在数值上是关于平均速度轴对称的,考虑到实际义的结果出现,在数据处理中我们只考虑具有正值以看出,当γ0=0~3.951 时,轴向速度变大会使固有,很明显,这时的系统是稳定的;当γ0=3.952 时,,而第一阶衰减率开始由零变成了正数,此时的速>4.401 时,第一阶固有频率和第二阶固有频率耦合现象发生了失稳。此后,随着速度的不断增大系统直处于没有稳定性的稳区域。

【相似文献】

相关期刊论文 前10条

1 杨鑫;陈海波;;热冲击作用下轴向运动梁的振动特性研究[J];振动与冲击;2017年01期

2 齐亚峰;刘宁;杨国来;;轴向运动简支梁振动响应分析[J];兵器装备工程学报;2016年12期

3 刘会峰;李俊林;杨栋辉;;磁场中轴向运动导电梁非线性自由振动的位移响应[J];西南民族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2017年04期

4 陈荣泉;余小刚;;轴向运动体系横向振动控制的研究进展[J];机电技术;2017年04期

5 张宇飞;王延庆;闻邦椿;;浸液轴向运动板的非线性自由振动和内共振分析[J];振动与冲击;2017年18期

6 余小刚;;轴向运动弦线动力学方程的推导[J];机电技术;2015年05期

7 戈新生;李德双;;轴向运动带的横向与纵向非线性振动[J];机械强度;2012年01期

8 刘金堂;杨晓东;闻邦椿;;基于微分求积法的轴向运动板横向振动分析[J];振动与冲击;2009年03期

9 李德双;戈新生;;轴向运动带的固有频率及振动分析[J];军民两用技术与产品;2008年02期

10 李德双;戈新生;;轴向运动带的横向与纵向振动分析[J];北京机械工业学院学报;2008年01期

相关会议论文 前10条

1 丁虎;;轴向运动弹性体振动研究进展[A];第十届全国动力学与控制青年学者学术研讨会摘要集[C];2016年

2 黄建亮;陈树辉;黄玲凌;;轴向运动梁非线性振动的稳定性分析[A];第九届全国振动理论及应用学术会议论文摘要集[C];2007年

3 刘春川;梁立孚;方勃;;轴向运动直梁的变分原理[A];第八届全国动力学与控制学术会议论文集[C];2008年

4 杨天智;方勃;严海;;微分求积法确定轴向运动梁参数共振的稳定性[A];第八届全国动力学与控制学术会议论文集[C];2008年

5 张国策;丁虎;陈立群;;高速轴向运动梁非线性平面耦合振动频率分析[A];第十三届全国非线性振动暨第十届全国非线性动力学和运动稳定性学术会议摘要集[C];2011年

6 陈立群;;轴向运动黏弹性弦线的横向非线性动力学行为[A];科技、工程与经济社会协调发展——中国科协第五届青年学术年会论文集[C];2004年

7 陈树辉;黄建亮;;轴向运动梁的非线性振动[A];第七届全国非线性动力学学术会议和第九届全国非线性振动学术会议论文集[C];2004年

8 陈树辉;刘守圭;黄建亮;;关于轴向运动梁科氏加速度的注释[A];中国力学学会学术大会'2005论文摘要集(下)[C];2005年

9 陈立群;;轴向运动弦线和梁的稳定性、振动和混沌[A];中国力学学会学术大会'2005论文摘要集(上)[C];2005年

10 陈立群;;轴向运动弦线和梁横向振动研究若干新进展[A];中国数学力学物理学高新技术交叉研究学会第十二届学术年会论文集[C];2008年

相关重要报纸文章 前1条

1 马积良;移动式双层圆筒初清筛[N];中国商报;2000年

相关博士学位论文 前10条

1 王亮;轴向运动梁动力学及控制研究[D];南京航空航天大学;2012年

2 杨晓东;轴向运动粘弹性梁的横向振动分析[D];上海大学;2005年

3 张伟;轴向运动弦线横向振动的控制[D];上海大学;2006年

4 黄建亮;轴向运动体系的非线性振动研究[D];中山大学;2004年

5 严巧峗;超临界轴向运动结构精细梁建模与仿真[D];上海大学;2017年

6 丁虎;轴向运动梁横向非线性振动建模、分析和仿真[D];上海大学;2008年

7 吕海炜;轴向运动粘弹性夹层梁横向振动研究[D];西南交通大学;2017年

8 唐有绮;轴向运动梁和面内平动板横向振动的建模与分析[D];上海大学;2011年

9 李健;运动板壳的振动特性研究及其在表面质量控制中的应用[D];东北大学;2011年

10 周银锋;运动粘弹性板的横向振动及稳定性研究[D];西安理工大学;2009年

相关硕士学位论文 前10条

1 姚日通;轴向运动圆柱壳体动力学研究[D];哈尔滨工程大学;2018年

2 张原勋;时变张力作用下轴向运动黏弹性板的力学特性[D];上海应用技术大学;2018年

3 刘金建;轴向运动二维纳米结构的动力学与稳定性[D];苏州大学;2017年

4 程顺;航天器—轴向可伸展梁刚—柔耦合系统动力学分析[D];燕山大学;2017年

5 张立保;磁场中轴向运动导电梁磁弹性振动分析[D];燕山大学;2015年

6 石军;轴向运动物体参激不稳定性研究及其控制[D];苏州大学;2012年

7 涂剑平;轴向运动系统动力学及若干应用[D];南京航空航天大学;2009年

8 唐有绮;轴向运动梁横向非线性振动动力学特性分析[D];沈阳航空工业学院;2008年

9 张砚u&;轴向运动薄板的横向振动分析[D];沈阳航空工业学院;2009年

10 郝芹;轴向运动梁的横向振动[D];华中科技大学;2006年



本文编号:2830011

资料下载
论文发表

本文链接:https://www.wllwen.com/kejilunwen/cailiaohuaxuelunwen/2830011.html


Copyright(c)文论论文网All Rights Reserved | 网站地图 |

版权申明:资料由用户ee95a***提供,本站仅收录摘要或目录,作者需要删除请E-mail邮箱bigeng88@qq.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