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主页 > 科技论文 > 材料论文 >

冬孔碳基复合材料的制备及其在锂硫电池中的应用

发布时间:2020-10-11 19:14
   现如今,人们对高能耗应用的先进储能技术有越来越迫切的需求,像电动汽车和智能电网存储系统,已经引起研究者们对传统锂离子化学新电池系统的不断探索。因此,可充电锂金属电池因其在二次电池中具有极高的能量潜力而引起人们的极大兴趣。具有高理论能量密度的锂硫(Li-S)电池已经成为锂基电池的一个很有前途的候选产品。Li-S电池能量密度很高主要是由两个因素决定的。第一,锂金属阳极具有最高的比容量(3860 mAh g~(-1))和最低的电势(-3.04V相对于标准氢电极)相比较于其他固体材料;第二,电池反应过程中,活性物质(S8)涉及多电子氧化还原反应,其理论比容量高达1675 mAhg~(-1),比目前最先进的锂离子电池负极容量高得多。除了高能量密度外,低成本、无毒、丰富的硫磺等诱人的特性也为商业化市场带来了额外的好处。本论文中主要从三元复合材料和多孔碳材料两个方面对锂硫电池展开研究。(1)高能量密度可充电锂硫电池以其成本低、资源丰富、无污染等优点,是一种潜在的化学储能源。在此,我们提出了一种通过NiFe204纳米晶体修饰的石墨烯纳米片(NiFe2O4/graphene)上包覆元素硫的方法来制备纳米片结构的电极。每部分都承担相应的功能,石墨烯纳米片起到导电添加剂的作用,具有较大的比表面积。镶嵌在石墨烯纳米片上的NiFe204纳米晶体对溶解的多硫化物具有吸附性,硫在NiFe2O4/graphene基体表面分布均匀,有利于硫与石墨烯纳米片之间的电子输运。该电极在0.2C电流密度下循环100圈后,获得了 781 mAh g~(-1)的可逆比容量,同时具有较好的倍率性能和库仑效率。(2)在这项工作中,我们已成功地通过简单的炭化方法制备出氮掺杂多孔炭纳米片(NPCN),使用低成本的原料(谷氨酸钠),无需任何活化过程。获得的NPCN-800多孔碳具有特殊的微/介孔结构,具有较高的BET比表面积和合适的氮掺杂量。通过使用制备的NPCN-800作为锂硫电池正极材料固硫的封装器,这种负载了 65.5%硫的碳材料在0.2C电流密度下表现出了 1070 mAh g~(-1)的起始放电容量,经过150圈循环后容量还能保持在680 mAh g~(-1)。此外,在0.5C的电流密度下,当循环次数达到200多圈,容量还可以达到452 mAh g~(-1),库伦效率为98.6%,其优异的电化学性能归因于层状多孔结构(物理吸附)和N掺杂(化学吸附)的协同效应。(3)在此,我们选取鹅毛,作为一种低成本、环保的前驱体,通过与KOH活化的方法来制备片状原位氮掺杂多孔生物碳材料(NPC)。通过活化热解,然后与硫按照不同质量比进行复合,来调节NPC的形貌和微观结构。在850 ℃碳化条件下制备的NPC基体材料具有二维片状多孔结构,高比表面积(3245 m2 g~(-1))和合适的孔径尺寸和孔径分布。将硫包覆到NPC中取决于锂硫电池正极材料的熔融技术,由于特殊的物理结构和N的固有掺杂协同作用,提高了材料中活性硫的利用率和电子离子转移速率,也抑制了可溶性多硫化锂的穿梭行为。因此,NPC:S=1:2复合电极表现出优异的性能,在0.2C时具有较高的初始放电容量799 mAh g~(-1),250次循环后,保持665 mAh g~(-1)的容量。
【学位单位】:浙江师范大学
【学位级别】:硕士
【学位年份】:2018
【中图分类】:TM912;TB33
【部分图文】:

充放电曲线,电池结构,充放电曲线,正极


池的低温性能。??1.2.2锂硫电池充放电原理??一个典型的锂硫电池结构如下图1.1所示,其主要的组成部分同其他电池相??似,包括正极,负极和电解液。其中正极我们大多采用含硫的复合物材料,负极??采用金属锂片,电解液则选用含锂盐溶质的有机溶液。具体的充放电过程是:负??极为锂变为锂离子,正极为硫与锂离子及电子反应生成硫化物,正极和负极的电??2??

循环性能,碳材料,微孔,介孔结构


图1.2(A)具有微孔介孔结构的碳材料;(B)不同硫含量的S/C复合物的循环性能图。??Figure?1.2(A)?Illustration?of?carbon?materials?with?both?mesopores?and?micropores?for?sulfur?host(B)?Cycling?performance?of?S/C?composites?with?different?sulfur?content.??8??

蛋黄,核壳,纳米结构,纯硫


证明可以通过有效地固硫和提高硫/锂的利用率来使Li-S电池具有更好的循环稳??定性,包括?Mg〇,AI2O3,Ti〇2,CeCh,ZnO,SnCh,Fe3〇4,C03O4,Nb2〇5,??1^正£204等(图1.4)。Tao等人_认识到平衡聚硫化物的扩散和表面吸附作用能??够获得更好的电化学性能,于是他们研宄了不同非导电金属氧化物纳米粒子修饰??碳中电化学性能与吸附和扩散的相关性,并针对多硫化物的强相互作用、高比表??面积和良好的表面扩散性能,提出了综合的氧化物选择准则。??11??
【相似文献】

相关期刊论文 前10条

1 ;聚合物涂覆硅纳米片可望取代石墨稀[J];中国粉体工业;2017年02期

2 郝慧;杨云;;金纳米片的制备[J];化工技术与开发;2018年03期

3 朱景春;;二硫化钼纳米片的制备及其研究进展[J];科学技术创新;2018年07期

4 李俊怡;梁峰;田亮;张海军;;类石墨相氮化碳纳米片的制备研究进展[J];化学通报;2018年05期

5 赵迪;柯瑞林;邹雄;毛琳;胡行兵;王金合;;氮化硼纳米片制备方法研究进展[J];功能材料;2016年12期

6 张震;于翔;刘飞;;产业化制备石墨烯纳米片研究进展[J];新型工业化;2017年01期

7 肖林平;刘敏;周丽萍;赖桂珍;黄锦贵;钟晨晨;;一步法制备单层二硫化钼纳米片[J];广东化工;2016年12期

8 邢国政;靳利娥;解小玲;张康;曹青;;碳纳米片的制备、表征及应用[J];炭素技术;2016年05期

9 邹润秋;秦文静;张强;杨利营;曹焕奇;印寿根;;银纳米片等离子体效应增强有机太阳能电池及其性能优化研究[J];发光学报;2015年07期

10 赵逢焕;;(001)晶面占主导的锐钛矿TiO_2纳米片的制备、表征及光催化性能的研究[J];山东化工;2015年15期


相关博士学位论文 前10条

1 张红伟;层状过渡金属化合物的物性研究[D];中国科学技术大学;2018年

2 韩娜;基于金属纳米材料的电化学二氧化碳转化体系的研究[D];苏州大学;2018年

3 杜翠翠;钼基纳米结构的设计合成及能源转换电催化性能[D];吉林大学;2018年

4 胡屹伟;钽、钛硫化物与氧化物纳米结构的构建及性能研究[D];中国科学技术大学;2018年

5 师超;微纳米片状磷酸锌的制备及其对环氧涂层防腐性能的影响[D];哈尔滨工程大学;2018年

6 杨文进;二维镓系尖晶石氧化物纳米材料的制备及其光学性质研究[D];中国科学技术大学;2018年

7 刘桂静;三维结构钴基纳米材料的制备及电容特性研究[D];哈尔滨工业大学;2018年

8 袁凤;氮化硼纳米片定向增强聚氨酯复合材料的制备及性能研究[D];哈尔滨工业大学;2017年

9 林冲;几种高效且稳定的超小和超薄纳米电催化剂的设计、合成及性能研究[D];西北大学;2018年

10 莫瀚(Azhar Mahmood);多金属纳米片用于燃料电池[D];清华大学;2017年


相关硕士学位论文 前10条

1 贾正宝;氮掺杂碳纳米片的制备及其储钠性能研究[D];湘潭大学;2018年

2 肖鹏;基于氮化碳纳米片新型光催化剂的制备及其可见光催化性能研究[D];江苏大学;2018年

3 封苗;冬孔碳基复合材料的制备及其在锂硫电池中的应用[D];浙江师范大学;2018年

4 崔草;MOF模板衍生的钴基材料的合成、表征及其电催化性能的研究[D];浙江师范大学;2018年

5 陈琦;二维沸石纳米片的制备及表征[D];浙江师范大学;2018年

6 郑璐康;MFI沸石纳米片膜的制备及其气体分离性能[D];浙江师范大学;2018年

7 杨尊;高质量γ-Ga_2O_3纳米片的可控合成及其非均相催化性能[D];中国科学技术大学;2018年

8 华健;非贵金属复合材料电解水产氢性能的研究[D];中国科学技术大学;2018年

9 滕镇远;石墨相氮化碳纳米片化学修饰及其光催化消毒应用[D];扬州大学;2018年

10 刘璐;基于氮化碳纳米片的生物传感新方法研究[D];湖南大学;2018年



本文编号:2837006

资料下载
论文发表

本文链接:https://www.wllwen.com/kejilunwen/cailiaohuaxuelunwen/2837006.html


Copyright(c)文论论文网All Rights Reserved | 网站地图 |

版权申明:资料由用户75617***提供,本站仅收录摘要或目录,作者需要删除请E-mail邮箱bigeng88@qq.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