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主页 > 科技论文 > 材料论文 >

新型硫化铜网格电极的研制及其在智能加热贴膜中的应用

发布时间:2020-10-13 20:44
   柔性透明导电电极是柔性电子设备的重要组成部分,被广泛运用在光伏太阳能电池,有机发光二极管,传感器,触屏屏幕,显示屏幕等领域。最近,柔性透明导电电极作为透明加热器的应用引起了人们广泛的关注。性能优异的透明加热器可以广泛的用于窗户除霜/除雾,显示屏,气体传感和医疗设备等诸多领域。对于透明加热器的应用来说,柔性透明导电电极除了具有高的导电以及透光性能外,优异的机械柔性以及化学稳定性是极为重要的。在众多的无氧化铟锡(ITO-free)的导电电极中,金属网格电极由于具有极高的导电透光性能而受到广泛地关注。然而,常用的电导率较高的非贵金属材料(银和铜)存在化学稳定性差,特别是在户外使用易腐蚀的缺点,严重限制了其应用,然而,新型硫化铜网格电极则具有良好的化学稳定性和机械稳定性,且制备成本低廉本。本工作从以下三个方面来大面积研制具有高柔性,导电性,透光性以及多功能性的智能加热薄膜:(1)利用二氧化钛胶体溶液挥发及自开裂产生的裂纹图案为模板,大面积研制导电透光性能可控的硫化铜网格状导电电极,制成的柔性电极具有优异的性能(在方阻21.5 Ωsq-1条件下,透光率达到80%),在不同的pH条件下具有非常好的稳定性。(2)首次将硫化铜柔性导电膜应用于加热应用中,其硫化铜加热膜的热阻高达197℃W-1 cm2,响应时间低至30 s以内,在较低的输入电压下就可以实现约110℃的均匀温度的大面积发热,具有良好的热稳定性。(3)将柔性温度传感器高度集成在加热膜的一侧,用于温度的检测,通过手机中的无线蓝牙设备实时读取以及控制温度。基于无线控制系统,我们展示了硫化铜加热器在太阳能电池板除雪中的应用。本工作所开发的高度集成的智能化柔性加热以及控温贴膜有望应用于人体可穿戴的电子设备中,实现人体健康的实时检测。
【学位单位】:厦门大学
【学位级别】:硕士
【学位年份】:2018
【中图分类】:TB383.2
【部分图文】:

氧化物薄膜,时间图,加热器,方阻


(a)?Metal?Ox=des?(t>)?CKT?network?(c)?Graphene?<d}?Metal?NW?network?(p)?Hybrid?(f}?Meta!?me&h??“?_藝??图1-1按时间顺序排列的透明加热器。该年表示使用指定材料的加热器的出现。??(a)氟掺杂的氧化锡。W?(b)碳纳米管网络。(c)石墨烯。^?(d)金属??纳米线网络。【391?(e)混合。_?(f)金属网状网络。%??Fig.?1?Classification?of?transparent?heaters?in?chronological?order.?The?year??indicates?the?emergence?of?the?heater?using?the?specified?material.?(a)Fluorine??doped?tin?oxide,?(b)?Carbon?nanotube?network,?(c)?Graphene,?(d)?Metal??nanowires?network,?(e)?Hybrid,?(f)?Metal?mesh?netw?ork.??1.4透明导体发热的原理??评估一个透明导电膜(TCF)的优劣可以使用品质因素(FOM)的概念,即??将透光度与方阻(RS)的比值Oop/Ode。[42]通过材料设计和结构设计可以优化这??些电极的电学和光学特性。通常,为了调整给定透明导电膜(TCF)的透射率和??电阻,可以改变材料的一些参数,例如膜厚度,网络密度,材料占据的面积,导??电物质的百分比,网络的分形维数等。这些参数当中,对于加热器来说最重要的??参数是方阻:数值越低

过程图,掺杂法,柔性石墨,逐层


Time?(s)?Time?(s)??图1-2各种金属氧化物薄膜的温度对时间图。(a)?ITO。W?(b)?Ga掺杂的氧??化锌(GZO)。丨491?(c)氟掺杂的氧化锡(FTO)和Cr,Ni,?Ni-Cr纳米点覆盖??FTO薄膜。Is1】(d)?FTO和铝掺杂氧化锌(AZO)单层双层结构。I52!??Fig.?1-2?Temperature?versus?time?plot?for?various?metal?oxide?thin?films,?(a)?ITO.??(b)?Ga?doped?zinc?oxide?(GZO).?(c)?Fluorine?doped?tin?oxide?(FTO)?and?Cr,?Ni,??Ni-Cr?nanodots?covered?FTO?thin?films,?(d)?FTO?andaluminum?doped?zinc?oxide??(AZO)?single?layer,?double?layer?structures.??与ITO相比,FTO具有高的热稳定性,可以使用在需要高温加热或高温退??火的情况中。FTO是一种带隙宽为3.6eV

金属网,裂纹,步骤,纳米线


????■睡??图1-4?AgNW网络(a)?AgNW在水中与粘土血小板分散。AgNW/粘土的??比例为2/1?(重量比)为棒涂在PET基材上产生AgNW网络。(b)未加工的AgNW??网络加热器的红外图像显示由于网络内自聚集纳米线引起的热点和(c)配制的??(AgNW和粘土薄片)网络的均匀热分布。I63】??Fig.l-?4?AgNW?network?(a)?AgNWs?dispersion?in?water?along?with?clay??platelets.?AgNW/clay?in?the?ratio:?2/1?by?weight?is?rod?coated?on?PET?substrate??resulting?in?AgNW?network.?Infrared?images?of?(b)?unprocessed?AgNW?network??based?heater?showing?a?hot?spot?due?to?the?self-aggregated?nanowires?within?the??networks?and?(c)?a?uniform?heat?distribution?for?formulated?(AgNW?and?clay??platelets)?network.??在早期的研宄中,Celle等用Ag纳米线(Rs,?33Q/sq,透射率?90%)制造??了透明加热器。与碳纳米管网络和石墨烯加热器相比,Ag纳米线加热器实现了??更高的加热速率(2°C/s)。由于加热器温度取决于基底,因此与玻璃相比,聚萘??二甲酸乙二醇酯(PEN)基底上AgNW网络的温度更高
【相似文献】

相关期刊论文 前10条

1 左小华;谭元敏;苏振宏;张世磊;高鹏;;硫化铜矿石浮选捕收剂的最新研究进展[J];应用化工;2015年09期

2 苏星;;Cu_2S在ACEL粉老化机理中的作用 硫化铜成份射X线光电子谱分析法(中)[J];发光快报;1987年Z1期

3 C.E.Pereira;肖至培;;玉米淀粉衍生物作脉石抑制剂在硫化铜浮选中的应用[J];矿产保护与利用;1989年01期

4 刘秉琦;;硫化铜的溶度积[J];长沙铁道学院学报;1989年04期

5 徐京生;;导电且抗菌的铜氨人造丝[J];化工新型材料;1989年04期

6 陈雯;丘克强;;硫化铜精矿硫酸化焙烧的热力学分析[J];昆明工学院学报;1989年01期

7 金东燮;王秀敏;刘桂珍;张晓丽;;关于硫化铜的溶度积[J];沈阳化工;1989年01期

8 李怀先;;葡萄牙—铜矿投产[J];有色矿山;1989年03期

9 闫森,童雄;强化难处理硫化铜矿物微生物浸出过程的研究[J];国外金属矿选矿;2000年11期

10 王湘硚;从多种硫化铜中浸取铜溶剂选择的探讨[J];湖南有色金属;1994年02期


相关博士学位论文 前7条

1 黄修杰;生物质基纳米硫化铜复合功能材料的构建与性能[D];华南理工大学;2018年

2 龙涛;硫化铜镍矿浮选中镁硅酸盐矿物强化分散—同步抑制的理论及技术研究[D];中南大学;2012年

3 任传成;基于彩色图像处理的硫化铜精矿泡沫特征与品位分析研究[D];中国矿业大学;2014年

4 李倩文;硫化铜及钒基化合物的溶剂热合成及锂离子电池性能研究[D];中国科学技术大学;2012年

5 查正宝;可视化光热治疗用微纳米近红外吸收剂的研究[D];哈尔滨工业大学;2013年

6 贾宝瑞;铜基纳米材料的液相合成及其性能研究[D];北京科技大学;2015年

7 蒋登辉;微纳米空心结构的微乳两相法制备及其性能研究[D];上海交通大学;2012年


相关硕士学位论文 前10条

1 谢叔尧;新型硫化铜网格电极的研制及其在智能加热贴膜中的应用[D];厦门大学;2018年

2 殷权;纳米硫化铜复合电极材料合成及应用[D];华北理工大学;2018年

3 石维珂;界面反应制备不同形貌硫化铜及线粒体靶向药物载体的合成研究[D];河南师范大学;2018年

4 韩磊;基于多种形貌纳米硫化铜透明隔热涂料的制备与性能研究[D];华南理工大学;2018年

5 冯群峰;硫化铜近红外吸收性能调控及其应用研究[D];上海师范大学;2018年

6 葛南;纳米硫化铜对HeLa细胞光热杀伤效应的实验研究[D];青岛大学;2018年

7 周艺;碲化镉量子点/硫化铜纳米载药体系的研究[D];南京大学;2017年

8 钟润之;亲水性硫化铜纳米复合材料的设计、制备及其在癌症光热治疗中的应用[D];东华大学;2016年

9 李子彬;硫化铜中空结构及其复合纳米材料的调控合成与应用[D];福州大学;2015年

10 王瑶;硫化铜微粒在消化道肿瘤光热治疗中的应用研究[D];山西医科大学;2017年



本文编号:2839684

资料下载
论文发表

本文链接:https://www.wllwen.com/kejilunwen/cailiaohuaxuelunwen/2839684.html


Copyright(c)文论论文网All Rights Reserved | 网站地图 |

版权申明:资料由用户548d8***提供,本站仅收录摘要或目录,作者需要删除请E-mail邮箱bigeng88@qq.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