基于近场动力学的复合材料层合板渐进损伤模拟
【学位单位】:哈尔滨工业大学
【学位级别】:硕士
【学位年份】:2018
【中图分类】:TB33
【部分图文】:
图 1-1 复合材料在工程上的应用材料的破坏路径,一些相关的理论被提出,K.Ericson 与 M.Persson[2]基于层间剪应[0/90]s铺层含圆形孔层合板进行分层预 Hashin 准则、Chang 准则与刚度退化模止裂机理。传统的有限元主要基于关于位中的不连续问题总是很难处理,对工程问失效准则、应力强度因子等等,然后采用的破坏过程显现出来。在有限元软件的处网格技术,通过破坏准则判断材料是否失方向扩展,每一个时间步都要重新划分网,计算的结果很大程度上也很受网格的影的确有一定缺陷。其中,扩展有限元技术一种方法,作为一种有限元方法,损伤路
为了能表示出材料的破坏路径,一些相关的理论被提出并取得了一定的进展,像 CDM 理论,K.Ericson 与 M.Persson[2]基于层间剪应力强度和应变能释放率的预测方法对[0/90]s铺层含圆形孔层合板进行分层预测,DeXie和SherriB.Biggers Jr[3]结合 Hashin 准则、Chang 准则与刚度退化模型的方法研究了含开口裁剪层合板的止裂机理。传统的有限元主要基于关于位移、应力等量的微分方程,对于材料中的不连续问题总是很难处理,对工程问题的失效分析往往要借助一些复杂的失效准则、应力强度因子等等,然后采用动网格技术或裂纹扩展等规律将材料的破坏过程显现出来。在有限元软件的处理中,对裂纹的扩展分析往往采用动网格技术,通过破坏准则判断材料是否失效,判断是否发生破坏或裂纹往哪个方向扩展,每一个时间步都要重新划分网格。这样不但会大大增加求解的时间,计算的结果很大程度上也很受网格的影响。所以,有限元方法处理断裂问题的确有一定缺陷。其中,扩展有限元技术(XFEM)就是计算材料损伤扩展的一种方法,作为一种有限元方法,损伤路径以及计算的精度对网格高度依赖,很容易受到网格形状不规则的影响,由于网格的不均匀划分裂纹路径很依赖于网格的形状。扩展有限元图[4]如下 1-2 所示:
哈尔滨工业大学工程硕士学位论文复合材料层合板由多层单向板经过一定的铺层组合而成,层合板的力学性能与单向板有关但又不同于各单向板,层合板作用的效果是多层单向板总体作用的效果。层合板失效过程可能是由其中某一层开始形成,随着载荷的加入损伤逐渐扩展,直至整块板完全损伤失效。复材的失效除了面内失效外,很多时候还必须考虑层间失效问题,复材问题进行分析总是将其简化为平面应力问题,对于单层板的zxzyz , , 一般认为大小为 0,但实际上这些应力是存在的而且可能还比较大,所以,组成层合板的层与层之间,由于存在一定大小的层间应力,很容易出现分层现象。由于复合材料失效模式的多样性,复合材料由于力学性能的复杂性和失效模式的多样性,不同的载荷作用下,损伤破坏模式和断裂路径截然不同,所以,复材的损伤研究和强度分析成为了工程上必须要做的工作。不同失效模式层合板[5]如下图 1-3 所示:
【参考文献】
相关期刊论文 前5条
1 马立敏;张嘉振;岳广全;刘建光;薛佳;;复合材料在新一代大型民用飞机中的应用[J];复合材料学报;2015年02期
2 沈峰;章青;黄丹;赵晶晶;;基于近场动力学理论的混凝土轴拉破坏过程模拟[J];计算力学学报;2013年S1期
3 沈峰;章青;黄丹;赵晶晶;;冲击荷载作用下混凝土结构破坏过程的近场动力学模拟[J];工程力学;2012年S1期
4 ;Damage and progressive failure of concrete structures using non-local peridynamic modeling[J];Science China(Technological Sciences);2011年03期
5 黄丹;章青;乔丕忠;沈峰;;近场动力学方法及其应用[J];力学进展;2010年04期
相关博士学位论文 前1条
1 谷新保;近场动力学理论及其在岩石类材料变形破坏过程的数值模拟[D];重庆大学;2015年
相关硕士学位论文 前8条
1 刘明昊;基于近场动力学的海冰破坏数值模拟研究[D];哈尔滨工程大学;2016年
2 刘洋;基于近场动力学的混凝土桥面铺装裂纹萌生及扩展模拟[D];华中科技大学;2016年
3 孙朝阳;层合板冲击损伤率效应的近场动力学模拟与分析[D];南京航空航天大学;2016年
4 赵国良;基于近场动力学的破冰船冰载荷计算[D];哈尔滨工程大学;2016年
5 王富伟;近场动力学模拟复合材料层合板的冲击损伤[D];南京航空航天大学;2014年
6 孙璐妍;基于近场动力学的金属板稳定性分析方法研究[D];上海交通大学;2014年
7 胡祎乐;基于近场动力学的FRP层压板建模与分析[D];上海交通大学;2013年
8 陈众迎;T300/AG80复合材料层合板力学性能的测试与分析[D];北京工业大学;2010年
本文编号:2844727
本文链接:https://www.wllwen.com/kejilunwen/cailiaohuaxuelunwen/2844727.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