几种先进陶瓷及电子材料缺陷性质的计算机模拟研究
【学位单位】:电子科技大学
【学位级别】:博士
【学位年份】:2018
【中图分类】:TQ174.1;TB30
【部分图文】:
电子科技大学博士学位论文。Janotti 等[12]利用第一性原理计算研究了 ZnO 中氧空位 VO。形成能计负 U 效用作用下 VO只可能带有 0 和+2 两种电荷,其相对应的 ε(+2/0)热能级距离导带底越 1eV,表现为深能级,说明实验中观察到的 ZnO 中 n-并非来源于氧空位。此外他们还给出了针对氧空位的位形坐标图,为 Vlas13]利用光学检测电子顺磁共振中观测到的实验现象提供了相应理论依据。L理论研究了 P 掺杂 ZnO 相对应的缺陷性质。形成能计算表明占据 O 晶格位本征缺陷 PO引入的受主能级比相对应 NO受主能级更深;富 Zn 条件下占据位置的 P 非本征缺陷 PZn具有最低的形成能,且具有浅的热力学跃迁能级成为主要的施主缺陷,诱导材料产生 n-型导电性;富 O 条件下本征缺陷 ZVZn具有最低的形成能,使其成为主要的受主缺陷;一个 PZn与两个 VZn的于独立点缺陷在能量上更占优势,且在宿主中引入浅的受主能级,使得复PZn-2VZn可能在 ZnO 中提供 p-型导电性。
电子科技大学博士学位论文石墨烯的 5-9 型重构单空位,研究表明重构单空位在石墨烯宿主中表现为磁性本征缺陷,空位诱导出 1 μB的磁性且磁性表现出巡游性特征。Zhang 等[40]对石墨烯中的反点缺陷进行了研究,研究表明沿 zig-zag 方向的反点使石墨烯能隙打开,其源于谷间电子散射。此外非本征缺陷的引入,如原子掺杂、原子吸附、分子吸附等同样也能对石墨烯的电磁性质产生显著影响。Krasheninnikov 等[41]理论研究了含单、双空位的石墨烯缺陷体系的过渡金属元素掺杂。研究发现绝大多数 TM 原子均能在缺陷位很好地与石墨烯结合且掺杂体系表现出丰富的电磁特性,其中 Fe 原子在含单空位体系的掺杂表现为非磁性,而在双空位体系中的掺杂诱导宿主材料产生大于 3 μB的磁矩。
图 1-3 h-BN 空位缺陷[36]Zhou 等[38]运用化学气相沉积(CVD)的方法合成了单层 MoS2,从中发现 CVD方法生长的样品比通过机械剥离获得的样品载流子迁移率要低很多。通过对样品进行表征发现此源于材料中存在有多种晶体缺陷。如图 1-4 所示为他们利用球差校正扫描透射电镜观察到的晶体点缺陷,包括 S 原子单空位(V-S)、S 原子双空位(V-S2)、MoS3 复合空位(V-MoS3)、MoS6 复合空位(V-MoS6)、反占位缺陷 MoS和 S2Mo。形成能计算表明在整个化学势范围内 V-S 具有最低的形成能,表明 S 原子单空位很容易在单层 MoS2中生成。通过计算相对应缺陷体系的电子结构,他们发现上述点缺陷均能在宿主禁带间或带边引入数量不等的缺陷能级。此外他们还观察到了由不同角度晶界引入的晶体缺陷以及材料边缘的重构现象。
【相似文献】
相关期刊论文 前10条
1 张志尧;唐孝威;;关于中子的电磁性质[J];化学通报;1979年02期
2 田国才,李琮,谢笑天,陶建民,李国宝;密度泛函理论中的界限研究[J];云南师范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2002年05期
3 李国宝,迟绍明,方芳,田国才,陶建民;密度泛函理论中的界限研究[J];云南化工;2003年03期
4 黎乐民;;密度泛函理论 中国科学家谈科学[J];科学观察;2007年02期
5 刘俊婉;;密度泛函理论 数据聚焦分析[J];科学观察;2007年02期
6 庄瑞舫;施太庚;;二硫代乙二酰胺合铜螯聚物的电磁性质和热稳定性的研究[J];南京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1963年03期
7 王可,王淑梅,于养信,高光华;用密度泛函理论预测带电半透膜性质[J];清华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2005年09期
8 李震宇,贺伟,杨金龙;密度泛函理论及其数值方法新进展[J];化学进展;2005年02期
9 张家虎;王秀军;;统计方法在提高密度泛函理论准确性的研究进展[J];分子科学学报;2009年04期
10 贾秀华;鲁玉祥;齐国梁;;密度泛函理论在催化领域的应用[J];石油化工;2009年09期
相关博士学位论文 前10条
1 敖蕾;几种先进陶瓷及电子材料缺陷性质的计算机模拟研究[D];电子科技大学;2018年
2 连欣;基于密度泛函理论的金属铜表面氧化机理研究[D];重庆大学;2017年
3 米文慧;基于无轨道密度泛函理论的OEPP赝势与实空间ATLAS计算软件[D];吉林大学;2016年
4 赵俊凤;过渡金属铁/钼/铂活化C-H和O-H的理论研究[D];吉林大学;2016年
5 刘闯;二氧化碳参与的羧化及与环氧烷烃共聚反应的密度泛函理论研究[D];大连理工大学;2016年
6 姚晓静;半导体表面导电分子线的生长机理与电磁性质研究[D];东南大学;2017年
7 赵普举;过渡金属掺杂单层二硫化钼和黑磷的理论研究[D];西北大学;2017年
8 Tekalign Terfa Debela;金属熔体凝固和形核过程的第一性原理分子动力学研究[D];浙江大学;2014年
9 孔红艳;单分子层荧光薄膜结构特性的分子动力学研究[D];陕西师范大学;2014年
10 于洪雨;高压下叠氮化铵和硝酸铵的第一性原理分子动力学研究[D];吉林大学;2016年
相关硕士学位论文 前10条
1 闫峰;卟啉及其衍生物敏化剂性能研究[D];牡丹江师范学院;2015年
2 李萍;甲烷在镍、钯、铂金属表面吸附的密度泛函理论研究[D];内蒙古师范大学;2015年
3 常贻文;二氧化碳和水的结晶行为密度泛函理论研究[D];北京化工大学;2015年
4 翟富万;六卟啉[1.0.1.0.0.0]及其衍生物与锕系酰离子间相互作用的密度泛函理论研究[D];四川师范大学;2015年
5 陈言慧;色散力修正的密度泛函理论研究锂离子电池有机电极材料[D];北京工业大学;2015年
6 张策;金属掺杂与负载型铈基催化剂的密度泛函理论研究[D];浙江师范大学;2015年
7 程璐;小分子在Cu_2O、Ag_2O和Au_2O表面反应的密度泛函理论研究[D];太原理工大学;2014年
8 张雪锋;铁酸铋陶瓷光学特性的理论计算研究[D];青岛大学;2015年
9 赵博;改性ZSM-5分子筛上甲醇制烯烃部分反应机理的密度泛函理论研究[D];太原理工大学;2014年
10 廖文裕;过渡金属铁簇Fe_2/Fe_4与NO反应的密度泛函理论研究[D];东华大学;2015年
本文编号:2854235
本文链接:https://www.wllwen.com/kejilunwen/cailiaohuaxuelunwen/2854235.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