硅基介质超表面及其发光器件研究
【学位单位】:华中科技大学
【学位级别】:博士
【学位年份】:2019
【中图分类】:TB34
【部分图文】:
[4],那么这四个象限就将所有理论上存在的各向同性材料分为四大类,如图1-1所示。图 1-1 根据介电常数和磁导率对材料实现分类的示意图[4]从图1-1中可以看出,位于第一象限的材料的介电常数和磁导率均大于零,由麦克斯韦方程可知,在其中传输的电磁波的电场、磁场和波矢满足右手螺旋法则,因此这类材料也称为右手材料(Right-handedmaterials,RHM)。自然界中的大多数材料都属于右手材料。第二象限代表电等离子体材料(Electric plasma),根据亥姆霍兹方程可知,当材料的介电常数小于零时波矢量为虚数,电磁波在这类材料中传播时能量以指数形式迅速衰减,表现出倏逝波(Evanescent wave)特性。位于第三象限的材料介电常数和磁导率均小于零,由麦克斯韦方程可知,在里面传输的电磁波的电场、磁场和波矢构成左手系统
首次制备了一种在微波频段介电常数和磁导率同时为负值的左手材料[42],如图1-2所示。这一实验结果证实了Veselago当初的预测,极大地鼓舞了当时的超材料方向的研究工作者,在随后几十年里,关于负折射超材料的研究取得了大量的成果[10,14,15,19,43]。然而,由于左手材料存在损耗过大和工作带宽过窄的缺点,而这些缺点也限制了左手材料在器件设计方面的实际应用,研究人员也开始将注意力从负折射特性方面转移,努力寻求超材料的其他特性,进一步拓宽了超材料的应用领域。随后在2005年,Smith研究小组首次提出了梯度折射率超材料的设计[44],实现了对电磁波传播方向的调控,紧接着在2006年
超材料领域未来可能的发展方向[57]
【相似文献】
相关期刊论文 前10条
1 ;蓝光发光器件有巨大的市场潜力[J];国际学术动态;2000年03期
2 郑慕周;;近年来固体发光器件发展概况[J];发光快报;1987年02期
3 贾正根;;用金属有机物化学汽相沉积制造ZnS:Mn发光器件[J];真空电子技术;1987年02期
4 方志烈,许建中;具有金属反射腔的半导体平面发先器件设计原理[J];物理;1989年05期
5 邸建华;;改进ZnS:Mn交流薄膜电发光器件的稳定性[J];发光快报;1989年04期
6 ;能发各种颜色的新型发光器件[J];感光材料;1978年03期
7 孙膺九;国外注入式半导体发光器件进展[J];国外发光与电光;1978年04期
8 ;国外发光器件进展情况[J];半导体技术;1979年05期
9 ;辐射与发光 发光与发光器件[J];中国光学与应用光学文摘;2007年06期
10 ;发光器件及应用[J];中国光学与应用光学文摘;1998年06期
相关博士学位论文 前10条
1 邱幸枝;硅基介质超表面及其发光器件研究[D];华中科技大学;2019年
2 高文宝;梯度掺杂有机电致发光器件研究[D];吉林大学;2003年
3 何为;几种酞菁的合成、性质及其近红外发光器件研究[D];大连理工大学;2008年
4 王福芝;有机电致发光器件中的能量与载流子调控问题研究[D];北京大学;2008年
5 刘吉山;锂氮共掺杂ρ型氧化锌基薄膜制备及其发光器件研究[D];中国科学院研究生院(长春光学精密机械与物理研究所);2013年
6 刘兴宇;高性能氧化锌基发光器件研究[D];中国科学院研究生院(长春光学精密机械与物理研究所);2014年
7 梁军请;钙钛矿发光器件的优化及透明化研究[D];中国科学院大学(中国科学院长春光学精密机械与物理研究所);2017年
8 银达;基于可控有序褶皱的柔性可拉伸有机电致发光器件研究[D];吉林大学;2017年
9 徐英添;ZnO微米线异质结发光器件的制备及研究[D];吉林大学;2014年
10 赵旺;MOCVD法制备氧化锌发光器件及薄膜晶体管的研究[D];吉林大学;2011年
相关硕士学位论文 前10条
1 俞梦捷;大面积全印刷柔性发光器件及其滚涂成膜机制研究[D];南京邮电大学;2019年
2 张利锋;Ge基发光器件关键技术研究[D];西安电子科技大学;2019年
3 闫万红;面向红外气体检测的半导体发光器件温控系统的研究[D];吉林大学;2019年
4 王琦;基于乙基溴化胺的天蓝色层状及绿色钙钛矿发光器件研究[D];西南大学;2019年
5 吉霞霞;聚合物/钙钛矿复合材料发光器件[D];西南大学;2018年
6 崔猛;标准CMOS工艺硅基发光器件的研究[D];天津大学;2016年
7 韩磊;硅基发光器件及其构成的光互连系统研究[D];天津大学;2012年
8 翟自洋;半导体发光器件特性综合测试实验系统的研究[D];浙江大学;2005年
9 阳秀;聚合物发光器件的制备及性能研究[D];电子科技大学;2006年
10 邢若兰;半导体发光器件的发明专利复审案件评析[D];湖南大学;2012年
本文编号:2857604
本文链接:https://www.wllwen.com/kejilunwen/cailiaohuaxuelunwen/2857604.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