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主页 > 科技论文 > 材料论文 >

微纳米粒子聚合物薄膜的辐射制冷研究

发布时间:2020-10-27 14:03
   对人类生存与社会发展来说,能源是必要的物质基础。伴随着社会的发展和人们对于生活舒适性的不断追求,人类在能源方面的消耗量也越来越大。一方面,人类目前使用的绝大多数的能源,如煤、石油、天然气以及其他各种矿产资源属于不可再生的能源;另一方面,这些化石能源的大量燃烧会造成空气污染、温室效应等生态危害。目前,建筑耗能已占社会总耗能的40%以上,而在建筑耗能中最重要的一项就是空调、冰箱等制冷设备的消耗。辐射制冷在节约能源方面具有重要的作用,它被认为是21世纪最具有吸引力的概念之一。辐射制冷机制广泛地存在于自然界中,然而,对于普通的材料来说,辐射制冷十分低效。为了提高辐射冷技术的效率、降低辐射制冷的应用成本,本文提出了多种具有良好辐射制冷效果的微纳米粒子聚合物薄膜。本文通过米氏散射(Mie理论)计算出粒子的辐射特性,然后利用蒙特卡洛方法(Monte Carlo Method,MCM)来求解微纳米粒子聚合物薄膜中的光路传输问题,在此基础之上,形成了一套微纳米粒子聚合物薄膜辐射特性的计算方法。本文分别对置于非吸收性介质与吸收性介质中的微纳米粒子的辐射特性进行了探讨,计算了非吸收性粒子系与吸收性粒子系的光谱辐射特性,并且分析了相应的辐射制冷功率。本文基于传统的Mie理论与MCM,研究了Al2O3、SiO2、TiO2微纳米粒子置于非吸收性介质中的光谱辐射特性以及相对应的辐射制冷的计算。本文通过模拟0.2~26μm波段的光谱辐射特性,探讨了微纳米粒子的粒径d、体积分数fv以及微纳米粒子聚合物薄膜的厚度h对制冷效果的影响,并对这些参数进行了优化。经优化,得到最具辐射制冷效果的结构是:SiO2+Al2O3微纳米粒子聚合物薄膜,该结构在0.2~4μm波段的平均反射率能达到0.75以上,在8~13μm波段的平均发射率能达到0.95以上,当该结构表面温度为300K时,白天的净功率能达到200.49W/m2,夜晚的净功率能达到204.13W/m2。本文基于广义的Mie理论与MCM,研究了介质的吸收性能对于粒子的辐射特性、吸收性粒子系光谱辐射特性以及辐射制冷的影响。广义Mie理论在一定的吸收指数与尺度参数范围内能够正确计算出吸收性介质中粒子的辐射特性参数。当介质的吸收指数较小时,传统Mie理论与广义Mie理论计算出来的吸收系数、散射系数并没有太大的差别;随着吸收指数的增大,吸收系数、散射系数以及散射相函数将会出现明显的差别。然而,当本文所研究的介质的吸收指数过大(1m¢≥0.05)或者过小(1m¢≤0.001)时,传统Mie理论与广义Mie理论计算出来的辐射特性参数对于MCM求解辐射传递方程均无太大的影响;只有当1m¢在0.005~0.01范围时,利用MCM求解得到的光谱辐射特性才会出现较为明显的差别。
【学位单位】:哈尔滨工业大学
【学位级别】:硕士
【学位年份】:2018
【中图分类】:TB383.2;TB66
【部分图文】:

原理图,辐射制冷,原理图


的光路传输问题,即利用 MCM 来求解辐射传输问题。最后,本章 2.4 小了各部分辐射功率以及辐射制冷量的计算方法。理论模型以及大气传输特性理论模型课题的主要内容是微纳米粒子聚合物薄膜的辐射制冷研究。辐射制冷在源方面具有重要的作用,它被认为是 21 世纪最具有吸引力的概念之一。外辐射制冷研究现状的分析中可知,生产成本高、辐射制冷效率低下、规模生产应用等问题的存在,限制了辐射制冷的发展空间。本文从这些发,研究了由聚合物和微纳米粒子复合而成的薄膜结构,结构原理图如1 所示。从图 2-1 中可以看出,该结构与外界进行的能量交换可以分为四:反射太阳光的能量、向外界辐射的能量、大气投射辐射的能量以及对热耦合而成的非辐射能量。前三部分能量与模型结构的选择性辐射特性关。Incoming

模拟流程图,蒙特卡洛法,概率模拟,传输长度


蒙特卡洛法模拟流程图

聚合物薄膜,微纳米,计算方法,粒子


哈尔滨工业大学工学硕士学位论文射率 n、粒子系的吸收系数 mua、粒子系的散射系数 mus、散射相纳米粒子聚合物薄膜的厚度 h;输出的参数主要是薄膜的反射率、射率。其中,传统 Mie 理论计算程序是参考 Christian Maetzler 在的 Matlab 程序[66]。Reflection
【参考文献】

相关期刊论文 前10条

1 杨利香;马一平;赵彪;;几种材料的辐射制冷实验效果研究[J];功能材料;2008年07期

2 王小军;潘雁频;朱建炳;何雅玲;;复合制冷系统辐射制冷器[J];真空与低温;2007年04期

3 马一平;杨利香;王金前;;一种搜寻辐射制冷材料的红外光谱分析方法[J];材料导报;2007年04期

4 陆燕;刘丁臻;郑建丽;张玉林;徐红艳;陈茂平;;一种新型地球同步轨道卫星辐射制冷器的研制[J];低温工程;2007年01期

5 孟华,龙惟定;被动式供冷与辐射制冷技术[J];能源技术;2003年03期

6 刘普霖;红外物理与技术发展[J];世界科技研究与发展;2003年01期

7 梁宗存,沈辉,李戬洪;辐射致冷用氮化硅薄膜的微观结构和光学性质[J];太阳能学报;2001年03期

8 李戬洪,黄轶,江晴;一种被动式降温的新方法——辐射致冷[J];制冷;1997年02期

9 余其铮,潘迎春,张东辉,季建刚,谈和平;蒙特卡罗方法对各向异性介质辐射特性的模拟[J];工程热物理学报;1996年01期

10 陈耀庭,杨亚栩;聚合物材料热辐射性能的研究[J];高分子材料科学与工程;1990年04期


相关博士学位论文 前2条

1 胡名科;太阳能集热和辐射制冷综合利用的理论和实验研究[D];中国科学技术大学;2017年

2 程强;求解辐射传递方程的DRESOR法及其应用[D];华中科技大学;2007年


相关硕士学位论文 前2条

1 姚梦楠;基于金属纳米粒子局域表面等离子体增强型聚合物太阳能电池的研究[D];吉林大学;2017年

2 顾晓炳;非球形颗粒系统辐射传递特性分析[D];南京理工大学;2016年



本文编号:2858619

资料下载
论文发表

本文链接:https://www.wllwen.com/kejilunwen/cailiaohuaxuelunwen/2858619.html


Copyright(c)文论论文网All Rights Reserved | 网站地图 |

版权申明:资料由用户c9a29***提供,本站仅收录摘要或目录,作者需要删除请E-mail邮箱bigeng88@qq.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