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FRP层合板疲劳寿命预测方法
【学位授予单位】:江苏理工学院
【学位级别】:硕士
【学位授予年份】:2018
【分类号】:TB33
【文章目录】:
摘要
Abstract
第一章 绪论
1.1 研究背景及意义
1.2 国内外研究现状
1.2.1 S-N曲线方法
1.2.2 剩余强度模型
1.2.3 剩余刚度模型
1.2.4 疲劳模量模型
1.2.5 耗散能模型
1.2.6 Markov链损伤扩展模型
1.2.7 研究现状总结
1.3 本文的主要研究工作
第二章 CFRP层合板疲劳损伤剩余刚度退化模型
2.1 引言
2.2 层合板疲劳损伤演化机制
2.3 疲劳累积损伤模型的基本假设
2.4 基于剩余刚度退化的层合板疲劳损伤模型
2.4.1 层合板疲劳损伤影响因素
2.4.2 层合板疲劳损伤剩余刚度模型
2.5 本章小结
第三章 CFRP层合板疲劳寿命预测分析方法
3.1 引言
3.2 层合板宏观力学分析
3.2.1 层合板应力状态
3.2.2 单向层合板的应力-应变关系
3.3 层合板疲劳寿命预测分析基本流程
3.3.1 复合材料层合板静拉伸强度预测
3.3.2 复合材料层合板轴向拉-拉疲劳寿命预测
3.4 层合板疲劳失效判定准则
3.5 层合板疲劳损伤时的性能退化方法
3.5.1 渐降退化方法
3.5.2 突降退化方法
3.6 复合材料层合板三维疲劳失效分析
3.6.1 层合板结构设计
3.6.2 层合板模型建立
3.6.3 结果分析
3.7 本章小结
第四章 T300/YPH209层合板疲劳试验与模型验证
4.1 引言
4.2 实验准备
4.2.1 试件制备
4.2.2 实验的规范和环境
4.2.3 实验设备
4.3 单向拉伸载荷下的静强度拉伸试验
4.3.1 应力-应变曲线
4.3.2 静拉伸断口形貌
4.4 单向拉-拉载荷下的疲劳试验
4.4.1 试件S-N曲线
4.4.2 不同应力水平下的剩余刚度分析
4.4.3 疲劳断口形貌分析
4.4.4 实验结果与模型验证
4.5 本章小结
第五章 结论与展望
5.1 全文总结
5.2 展望
参考文献
攻读学位期间研究成果
致谢
【参考文献】
中国期刊全文数据库 前10条
1 宗俊达;姚卫星;;FRP复合材料剩余刚度退化复合模型[J];复合材料学报;2016年02期
2 方光武;高希光;陈晶;张盛;宋迎东;王芳;;加载循环数对2D针刺C/SiC复合材料疲劳剩余强度的影响[J];复合材料学报;2016年01期
3 郭领军;潘小娟;李贺军;李克智;张守阳;;应力比对2.5D C/C复合材料弯-弯疲劳行为的影响[J];炭素技术;2015年01期
4 钱鑫;支建海;张永刚;杨建行;;炭纤维表面化学结构对其增强环氧树脂基复合材料性能的影响[J];材料工程;2014年06期
5 邱睿;温卫东;崔海涛;;基于细观结构的2.5维机织复合材料强度预测模型[J];复合材料学报;2014年03期
6 王海娇;李嘉禄;;温度对碳纤维/环氧树脂层合复合材料压缩性能的影响[J];山东纺织科技;2013年05期
7 邱睿;温卫东;崔海涛;;考虑纤维体积含量的单向层合板材料退化模型[J];材料科学与工程学报;2013年05期
8 姚卫星;宗俊达;廉伟;;监测复合材料结构剩余疲劳寿命的剩余刚度方法[J];南京航空航天大学学报;2012年05期
9 娄菊红;杨延清;罗贤;冯广海;张伟;;纤维体积分数对SiC/Ti-6Al-4V复合材料横向拉伸性能的影响(英文)[J];稀有金属材料与工程;2011年04期
10 刘强;王晓亮;蒋蔚;周洪飞;;BMP系列热固性聚酰亚胺树脂基复合材料的应用进展[J];航空制造技术;2009年S1期
中国硕士学位论文全文数据库 前3条
1 宋广奇;纤维增强复合材料层合板疲劳行为分析[D];哈尔滨工业大学;2016年
2 李伟占;复合材料层合板损伤失效模拟分析[D];哈尔滨工程大学;2012年
3 黄曦;碳纤维增强复合材料层合板疲劳寿命与剩余强度试验研究[D];南京航空航天大学;2006年
本文编号:2859874
本文链接:https://www.wllwen.com/kejilunwen/cailiaohuaxuelunwen/2859874.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