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主页 > 科技论文 > 材料论文 >

新奇二维层状材料电子结构调控的第一性原理研究

发布时间:2020-11-14 16:04
   随着实验室层状石墨烯的剥离,打破了由于热力学涨落效应而不能稳定存在二维结构的理论预言。二维层状材料以其显著的热学、力学、电学等性能走进了人们的视线,已成为当今科学研究的热点。虽然就目前来说,应用到工业中还有些遥远,但随着实验条件的提高,未来应用到工业生活领域,人们对此信心饱满。尤其对石墨烯来说,超高的载流子迁移率,超好的柔韧性,以及超硬的强度,展示了广泛的应用前景。但是零带隙的电子结构又限制了它的应用,所以人们开始寻求打开石墨烯带隙的方法或者是寻找新的二维材料来代替石墨烯。在研究的过程中,人们在相应二维材料的块体形式上发现了相当有趣的性质。所以本论文,我们采用密度泛函理论和准粒子近似方法对最近涌现的那些具有非常有趣性质的二维层状材料进行了研究,其中包括:1.对IV-VI体系中的低温相硒化锡(SnSe)电子结构进行调控进而提高其热电性能;2.对层状氧化锡(SnO)施加复杂的应变组合来调控电子结构并和高压下的结果进行了比较;3.对高度有序氮掺杂石墨烯C3N进行了系统研究,并通过四种不同堆垛方式的双层和块体结构进行了研究。全文共分为六章,主要内容如下:第一章,主要介绍了二维层状材料在当今科学研究中的意义,四六族层状半导体材料的基本特点,氮掺杂对石墨烯电子结构的影响,以及应变在调控材料晶体和电子结构上的重要作用。阐述了本论文研究的背景与意义,以及主要的研究对象和内容。第二章,主要介绍了我们在理论模拟中使用第一性原理方法,包括密度泛函理论和准粒子近似方法。第三章,基于密度泛函理论和准粒子计算,我们主要是对IV-VI体系中的SnSe电子结构调控进行了探讨研究。硒化锡超高的热电优值的发现引发了大量对此材料的基础物理研究和进一步提升热电效率的设计和方法。基于在这种材料中丰富的化学键,不寻常的电子结构的能谷,以及带边对应变的敏感性,我们对此材料的低温结构在不同应变程度上进行了准确的准粒子计算研究。我们主要解释了能带边缘是如何被晶格应变调整的,包括带隙的大小和性质,能带边缘在布里渊区的位置,以及电子空穴谷的数量调控。不同能带边缘来自于不同的原子或不同的波函数方向,决定了能带能量的相对位置,这样也就有效地控制了硒化锡电子结构的调控。我们的工作表明,应变是一种非常有前途的方式来调节硒化锡的电子结构,这样会对硒化锡在光学和输运性质上有深远的影响。第四章,我们对IV-VI体系中的SnO电子结构调控进行了系统研究。由于不同电子器件中不一样的应用需求,调整半导体的带隙已经吸引了很多的研究兴趣。在这里我们通过密度泛函理论和准粒子近似系统地研究了应变对块体α-SnO晶体结构和电子结构的影响。SnO表现出0.75 eV的间接准粒子带隙,这与实验的带隙结果相符合。带隙的大小对沿面外方向的应变非常敏感,在有面内应变的协助下带隙甚至会闭合,从而引起半导体-金属相变。我们揭示了层间Sn-Sn相互作用和层内Sn-O相互作用对应变下的带隙演化起着非常重要的作用。我们的研究结果丰富了调整材料电子结构的方法,拓宽了 SnO在各个领域的应用范围。第五章,使用密度泛函理论和GW方法系统地研究新出现的蜂窝C3N的层依赖的准粒子能带结构。计算出的单层C3N的GW带隙约为1.5 eV。这种适中的带隙可能是未来电子应用的理想选择。我们的结果与最近0.39 eV的实验报告形成鲜明对比,并需要未来的实验进行验证。使用几种双层模型研究了层间化学耦合对C3N电子结构的影响。双层C3N的电子结构敏感地依赖于层堆叠形式,计算出的准粒子带隙大致范围在0.87-1.35 eV。最后,我们说明了层间化学相互作用和块体介电屏蔽效应对C3N电子特性的影响。依赖于特定的块体堆垛形式,C3N可能是金属的或半导体的,具有约0.6eV的窄间隙,尽管不同的体相在能量上基本上是简并的。因此,制备单相半导体块体C3N可能具有挑战性,除非合成动力学可以某种方式优选或禁止某些堆叠模式。这个问题值得进一步调查。第六章,我们对所做的研究进行了归纳总结,并对SnSe、SnO,以及C3N相关问题进行展望研究。
【学位单位】:上海大学
【学位级别】:博士
【学位年份】:2018
【中图分类】:TB34
【部分图文】:

石墨,狄拉克,石墨结构,能带结构


一维碳纳米管[3],和零维富勒烯[4]的基本单元。尽管石墨烯表现如此优)f-,??仅仅就石墨烯本身而言很难在室温下应用到逻辑电路中,因为石墨烯没有带隙,如??图1.1所示给出了石墨烯的晶体结构和能带结构图。??(b)?Graphene?(d)?Band?Structure??(c)?Di—?I??"V?MKT??图1.1?(a)石墨结构(5?x?5?x?2超胞);(b)石墨烯结构(5?x?5超胞);(c)石墨烯中的狄拉克锥;??(d)石墨烯的能带结构。费米能级移位于OeV的位置并用一条蓝线表示。[5]??图中清晰地展示了石墨烯是拥有单层碳原子的二维六角结构(如图1.1b所示),??每个碳原子会形成三个C-C键,而不是像金刚石那样冇四个键,并且石墨烯中的C-??C键会更强。所以,它也是到目前为止所知道的最稳定的材料。苻意思的是,石墨??烯具有非常特别的电子结构。它表现为半金属性质,因为如图Uc和Lld所示,它没??1??

石墨,布里渊区,莫尔条纹,能带结构


??有带隙,但是在费米能级处的电子态密度却为零。如图1.1c所示,费米能级穿过了??二维六角布里渊区六个角附近的能带。在交叉点附近的能带色散是线性的,这样就??导致?-个特别的现象,就是电子和空穴的质量为零,然后造成高电流。由于这种线??性色散关系,这六个点的电子和空穴就需要用狄拉克方程描述。所以,电子和空穴??被叫做狄拉克费米子,布里渊区六个角被叫做狄拉克点。狄拉克点位于六角晶格布??里渊区的高对称点K上,并且在谷电子学方面的应用已经被探索。费米能级附近的??无质量狄拉克电子还会导致目前己知的有限温度下最高的电子迁移率。进一步来说,??石墨烯中超级低的自旋轨道耦合使得它成为自旋电子学中非常理想的自旋载体[6]。??特别是2018年3月份美国麻省理工Pablo?Jarillo-Herrero小组发现,双层石墨烯在??旋转大约1.08度时有超导性[7

结构图,四方相,晶体结构,晶体


中间还有层状结构的SnS和SnSe。对于SnO来说,结构的层状是沿着[001]晶体学方??向,并且具有Sn-O-Sn的三明治类型,临近Sn原子层的层间距为2.52?A;氧原子和??锡原子形成了四面体,如图1.3b所示。其中灰色实心球代表锡原子,红色实心球代??表氧原子。Sn原子位于四面体金字塔的塔尖,O原子位于四面体的塔基,Sn-0键长??为2.224入。SnO的空间群属于/M/wnm,晶格常数为a?=?3.801入和c?=?4.835入[49]。??IV-VI族化合物的5/7电子杂化使得立方形相对不稳定,所以会导致如SnS,?SnSe,??GeS和GeSe都具有正交结构(如图1.3a所示),而SnO具有四方结构(上面已经讨论??过)。这种正交Pmna结构可以被视为由两个锯齿形的层状通过范德瓦尔斯弱相互作??用力堆垛而成。围绕锡或者锗原子的键角都会稍微偏离90度,所以会有三长和三短??的Sn-X或者Ge-X键。SnS,?SnSe,?GeS,和GeSe随温度展示出了多形态相变。这种??特殊晶体结构导致了在低能光学性质的强各向异性和在高能光学性质的各向同性。??所有的这些性质使得这种材料在二维和三维半导体材料都非常有趣。比如,最近观??测到的在GeSe纳米片中的各向异性光学反应性质[50]
【相似文献】

相关期刊论文 前10条

1 徐明生;皮孝东;金传洪;彭新生;;二维层状材料[J];国际学术动态;2016年01期

2 黄向亮;;二维层状材料二硫化钼的磁性研究[J];湖南中学物理;2017年01期

3 黄延祜,姚姚;二维层状介质中衍射波的计算[J];地球物理学报;1989年01期

4 郭蒙;;二维层状钴配合物的合成、结构与电化学性质[J];实验室研究与探索;2010年10期

5 马春燕;傅伟飞;黄国伟;陈红征;徐明生;;高性能的二维层状材料硫化钨界面层的有机太阳能电池(英文)[J];化学学报;2015年09期

6 肖元化;苏当成;王雪兆;王振兴;方少明;吴诗德;周立明;李峰;;二维层状金属硒化物在电化学能源领域中的应用[J];科学通报;2017年27期

7 ;科学家制备出超薄硒化铋二维层状材料[J];润滑与密封;2016年09期

8 李德慧,刘术侠,彭军,邵奎战,许洪彬,翟宏菊,王恩波;二维层状结构十钒酸盐[K(H_2O)_2Ni(H_2O)_6]_2[V_(10)O_(28)]的合成及性质(英文)[J];无机化学学报;2004年09期

9 杨长福,林长佑;大地电磁二维层状模型参数化反演[J];西北地震学报;1994年04期

10 李凯玥;林双燕;高红;;二维层状材料Ti_3C_2的制备与酸蚀时间的影响[J];哈尔滨师范大学自然科学学报;2016年01期


相关博士学位论文 前10条

1 柏于杰;若干层状材料的磁性和光催化分解水性能调控的理论研究[D];南京理工大学;2018年

2 吴亚北;新奇二维层状材料电子结构调控的第一性原理研究[D];上海大学;2018年

3 吕娟;二维层状材料电子结构及器件量子输运性质的第一性原理研究[D];内蒙古大学;2018年

4 刘玉平;二维层状过渡金属硫族化合物的结构设计及其储锂/钠性能研究[D];苏州大学;2018年

5 南海燕;二维层状材料的光学和光电性能调控[D];东南大学;2016年

6 武鹏;二维层状结构的CVD生长、掺杂及性能研究[D];中国科学技术大学;2017年

7 刘瑜;二维层状复合薄膜电极材料的制备及其电化学性能研究[D];浙江大学;2015年

8 王新星;新型(类)石墨烯二维层状纳米材料及复合物:制备、性能调控与电化学应用研究[D];青岛科技大学;2016年

9 高冠慧;二维层状材料的剥离及其复合物制备与性能研究[D];中国海洋大学;2012年

10 曹六俊;新型二维层状纳米材料及其三维网络结构的制备与电化学储能的研究[D];重庆大学;2014年


相关硕士学位论文 前10条

1 陈浩;二维层状过渡金属硫化物的光调制器制备及其非线性特性研究[D];深圳大学;2018年

2 陈平平;高通量二维层状膜通道的可控构建[D];郑州大学;2018年

3 郭耀徽;二维层状纳米材料MoS_2、Bi_2S_3的制备及其光电性能的研究[D];西北大学;2018年

4 付飞亚;二维层状GaS_xTe_(1-x)纳米材料的制备与光电性质研究[D];湖南师范大学;2018年

5 严振中;二维层状材料异质结的耦合相互作用和光学性质研究[D];东南大学;2018年

6 苏当成;二维层状材料及其复合材料的制备与电化学储能研究[D];郑州轻工业学院;2018年

7 陈静静;三蝶烯二维层状聚合物的制备与性能研究[D];华中科技大学;2016年

8 郭欣荣;钼、钨及石墨相碳化氮二维层状材料的制备以及在分析检测中的某些应用[D];南昌大学;2016年

9 王柳;具有垂直站立结构的二维层状过渡金属硫属化合物的制备及光电应用[D];苏州大学;2015年

10 李路;二维层状高分散金属催化剂的制备与应用[D];烟台大学;2017年



本文编号:2883660

资料下载
论文发表

本文链接:https://www.wllwen.com/kejilunwen/cailiaohuaxuelunwen/2883660.html


Copyright(c)文论论文网All Rights Reserved | 网站地图 |

版权申明:资料由用户3fafe***提供,本站仅收录摘要或目录,作者需要删除请E-mail邮箱bigeng88@qq.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