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主页 > 科技论文 > 材料论文 >

液态金属基柔性电子器件3D同轴打印研究

发布时间:2020-11-14 16:48
   柔性电子是指将传统电子的基层或导电材料进行柔性化设计后的电路或电子器件,因其良好的可延展性、适应性和便携性等诸多优点,近年来发展迅猛,已经成为研究热点。镓铟合金,室温下呈现液态,无毒,具有优异的流动性能和导电性能,是柔性电子中应用最为广泛的一类导电功能材料。但是镓铟合金表面张力大,易聚集成球,使得其打印性能较差。本论文提出一种3D同轴打印制造柔性电子器件的新方法,柔性基材通过同轴打印喷头将液态金属包裹打印形成柔性导线,并利用3D打印机将柔性导线打印制造柔性器件,从而克服镓铟合金直接打印过程集聚的问题。本论文的主要研究内容如下:1)搭建了基于3D同轴打印方法的柔性电子制造平台。根据工艺需求设计了运动模块、挤出模块、同轴打印喷头和工作台,并对开源固件进行修改以适应打印需求。2)完成液态金属的打印工艺性能研究。分别研究了柔性基材料与液态金属的浸润性,柔性基材的表面微观形态以及材料挤出速度对打印效果的影响,并根据实验结果给出相应的材料选择标准和打印参数区间。3)首次制造了 一款柔性电感传感器。分析了该传感器的优势并介绍其打印方法。推导了该传感器在不同物理变化过程中的传感机理公式,搭建了综合静态性能评价系统并开发了基于LabView的综合数据采集分析软件对传感器静态性能进行系统评价。4)演示了柔性传感器在位姿检测中的应用,并探索了 3D同轴打印制造方法在其它方面的应用,展示了本方法在生物医疗、可穿戴设备等领域的应用潜力。
【学位单位】:浙江大学
【学位级别】:硕士
【学位年份】:2018
【中图分类】:TB34;TP391.73
【部分图文】:

柔性,柔性电路,产品,壁纸


硕士学位论文?第1“绿色”柔性电子纸[14]等产品,薄膜传感器[15’16]、电容传感器[n_21]动作检测传感器[22-28]、柔性电路[29-32]以及各式其它产品[33-35]在实验WuJ,和Yuan?C团队在2016年还尝试利用柔性电子自身基层材料新型记忆合金[36],这些产品正在信息、能源、航空及医疗等领域发挥的作用[37_39]。??

示意图,非共面,纳米带,纳米薄膜


?_?0?S?mm???—?500?ii?n??图1.2结构性柔性电子(A)示意图(B)产品??第三种,硬薄膜屈曲结构[8]。将硅等材料制作成薄膜状附着在弹性底层材料??上,通过转印技术使薄膜片产生周期性的波浪变形产生一定的柔性,其示意图如??图1.3所示[48\美国伊利诺伊大学的JA.Rogers和西北大学的Y.huang教授的研??究团队[49_5〇]曾提出一种基于此类方法的转印技术来实现柔性电子的集成,实验最??终将电路广泛集成于曲面上,从而证明了此方法的有效性。此类方法在效率、实??用性及可操作性上均有较大的现实意义,至今仍有较为广泛的应用前景。??鼉_議??jjffjg——T:-?.?7V°Lm?n::??图1.3硬薄膜屈曲结构(A)可拉伸纳米带(B)可拉伸纳米薄膜(C)非共面网格状的薄Si片??第四种,基于3D打印的柔性电子。基于3D打印技术的柔性电子制造技术是??近几年发展迅猛的一类柔性电子制造方法。其一般采用弹性材料作为基层,将液??态导电功能材料通过各种方法附着或者填埋于柔性基材中形成柔性电子。部分柔??性电子需要经过封装处理

示意图,柔性,结构性,电子


硬薄膜屈曲结构[8]。将硅等材料制作成薄膜状附着在弹性底层材料??上,通过转印技术使薄膜片产生周期性的波浪变形产生一定的柔性,其示意图如??图1.3所示[48\美国伊利诺伊大学的JA.Rogers和西北大学的Y.huang教授的研??究团队[49_5〇]曾提出一种基于此类方法的转印技术来实现柔性电子的集成,实验最??终将电路广泛集成于曲面上,从而证明了此方法的有效性。此类方法在效率、实??用性及可操作性上均有较大的现实意义,至今仍有较为广泛的应用前景。??鼉_議??jjffjg——T:-?.?7V°Lm?n::??图1.3硬薄膜屈曲结构(A)可拉伸纳米带(B)可拉伸纳米薄膜(C)非共面网格状的薄Si片??第四种,基于3D打印的柔性电子。基于3D打印技术的柔性电子制造技术是??近几年发展迅猛的一类柔性电子制造方法。其一般采用弹性材料作为基层,将液??态导电功能材料通过各种方法附着或者填埋于柔性基材中形成柔性电子。部分柔??性电子需要经过封装处理,最终形成基层材料与导电材料均具延展性的电子元器??件或者电子电路。??随着全球范围对3D打印技术的深入研究,基于3D打印的柔性电子制造方法??已经成为了该领域最为重要的一个研究方向
【参考文献】

相关期刊论文 前9条

1 陈舟;宋吉舟;陈伟球;;高韧柔性电子制备的新途径[J];科学通报;2015年19期

2 李学通;仝洪月;赵越;杜凤山;;柔性电子器件的应用、结构、力学及展望[J];力学与实践;2015年03期

3 谢俊祥;张琳;;智能可穿戴设备及其应用[J];中国医疗器械信息;2015年03期

4 刘旭;吕延军;王龙飞;赵银燕;;可延展柔性电子技术研究进展[J];半导体技术;2015年03期

5 封顺天;;可穿戴设备发展现状及趋势[J];信息通信技术;2014年03期

6 宋满仓;刘莹;祝铁丽;张传赞;刘军山;刘冲;;微流控芯片注塑成型缺陷的成因与对策[J];机械工程学报;2011年06期

7 罗露;胡跃明;陈安;;基于DSP的柔性电路板视觉检测系统[J];仪表技术与传感器;2010年12期

8 肖素艳;车录锋;李昕欣;王跃林;;基于PI衬底的柔性MEMS电容式触觉力传感器设计与制作[J];传感技术学报;2008年02期

9 王晓东;罗怡;刘冲;马骊群;温敏;王立鼎;;塑料(PMMA)微流控芯片微通道热压成形工艺参数的确定[J];中国机械工程;2005年22期


相关硕士学位论文 前2条

1 黄柏玲;微流控芯片系统中传感器件的制备与集成[D];吉林大学;2013年

2 杨高阳;基于纳米银导电墨水的纸基柔性电路烧结工艺研究[D];天津大学;2012年



本文编号:2883704

资料下载
论文发表

本文链接:https://www.wllwen.com/kejilunwen/cailiaohuaxuelunwen/2883704.html


Copyright(c)文论论文网All Rights Reserved | 网站地图 |

版权申明:资料由用户4797a***提供,本站仅收录摘要或目录,作者需要删除请E-mail邮箱bigeng88@qq.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