荧光碳纳米点的制备及其在离子检测和细胞成像中的应用
【学位单位】:太原理工大学
【学位级别】:博士
【学位年份】:2018
【中图分类】:O657.3;O613.71;TB383.1
【部分图文】:
图 1-1 碳纳米点的化学结构[3]Fig.1-1 Chemical structure of carbon nanodots[3]有不确定性。现将碳纳米点主要的三种结构总结构采用激光烧蚀方法,以聚合物 PEG200N为原料合点,如图 1-2,合成的碳纳米点分散均匀且尺寸均米点的环半径平方比分别对应于{111}、{220}、{明其具有类金刚石的结构。
图 1-1 碳纳米点的化学结构[3]Fig.1-1 Chemical structure of carbon nanodots[3]有不确定性。现将碳纳米点主要的三种结构总结构采用激光烧蚀方法,以聚合物 PEG200N为原料合点,如图 1-2,合成的碳纳米点分散均匀且尺寸均米点的环半径平方比分别对应于{111}、{220}、{明其具有类金刚石的结构。
采用凝胶电泳方法可分离得到发光碳纳米点,粒径主要集中在 1 nm 左右,且均匀分散,FTIR 表征其表面含有羧基官能团,元素分析测试合成碳纳米点含有 C、H、N 和O 等元素。图 1-3 上图是电弧放电烟灰制得材料的 PAGE 图;左下图是合成材料的 AFM 图,右下图为合成碳纳米点的粒径分布图[1]Fig.1-3 Upper: The PAGE results for the arc-discharge soot; bottom: the AFM image (left) and featureheight distribution (right) of the CNDs from the arc-discharge soot[1]1.2.1.2 激光烧蚀法Sun 等[17]课题组通过对碳靶向物进行激光烧蚀的方法合成碳纳米点,具体条件是在氩气的保护下,于 900 ℃、75 kPa 的高温高压下进行。如图 1-4(a),使用激光烧蚀方法对碳粉混合物通过有机物 PEG1500N进行钝化合成,可得到在溶液或固体两种形态下发射荧光的碳纳米点。随后,Hu 等[23]报道了采用了激光烧蚀的方法在不同有机溶剂中对碳纳米材料(石
【相似文献】
相关期刊论文 前10条
1 本刊讯;;昆明高新区企业纳太科技成功研发碳纳米纸生产技术[J];纸和造纸;2018年03期
2 王晓筠;李波;陈力;李迪;曲松楠;李志民;;应用于生物医疗领域的碳纳米点及其复合物[J];中国光学;2018年03期
3 张士超;林晨韵;黄浩;郭嘉庆;黄庭庭;冼嘉琪;翁文;;氮掺杂碳纳米粒子荧光共振能量转移测定核黄素[J];化学试剂;2017年09期
4 黄丽;黄嘉欣;陈美潇;郑婵;;碳纳米点的制备及其非线性光限幅性能研究[J];福建工程学院学报;2017年04期
5 霍绍森;陈志远;黄丽;吕亚非;刘勇;;碳纳米点的制备及应用研究进展[J];材料导报;2015年23期
6 万莉;马永军;李静东;;基于碳纳米线的三维编织复合材料制件内部缺陷检测研究[J];产业用纺织品;2015年11期
7 万莉;郭建民;马永军;;三维编织复合材料弯曲承载下嵌入碳纳米线的特性分析[J];纺织学报;2016年01期
8 郭建民;万振凯;;嵌入碳纳米线的三维编织复合材料损伤监测[J];纺织学报;2016年04期
9 李素萍;关怀民;朱树芸;GILANI Muhammad Rehan Hassan Shah;HANIF Saima;徐国宝;童跃进;;单壁碳纳米角电化学应用[J];电化学;2014年06期
10 李洪仁;张岩;刘诗琪;李锋;;一步合成铁氮掺杂碳纳米粒子及其可见光催化[J];无机化学学报;2015年10期
相关博士学位论文 前10条
1 李成伟;基于网状结构碳纳米线圈/碳纳米管的柔性应变传感器的研究[D];大连理工大学;2018年
2 刘文;荧光碳纳米点的制备及其在离子检测和细胞成像中的应用[D];太原理工大学;2018年
3 刘杰;低电压有机场效应晶体管及其在互补电路和存储器中的应用[D];苏州大学;2017年
4 邓承浩;碳纳米线圈的基础物性研究及其可拉伸应变传感器的制备[D];大连理工大学;2018年
5 周丽波;基于介孔碳纳米球的光声成像及光热/化学联合治疗肿瘤研究[D];吉林大学;2018年
6 唐虎;纳米聚晶金刚石合成和碳纳米葱高温高压相变机理的研究[D];燕山大学;2018年
7 毛全兴;碳纳米点物理化学性质调控及其生物成像研究[D];东北大学;2016年
8 付新;碳纳米线圈的调控制备及其在SERS中的应用[D];大连理工大学;2017年
9 张淼;多结构碳纳米复合材料的合成及其储能应用[D];天津大学;2017年
10 贾树生;基于三维编织复合材料的碳纳米线传感特性及其应用研究[D];天津工业大学;2017年
相关硕士学位论文 前10条
1 张博文;碳纳米点掺杂PbO_2电极制备及降解2,4-二氯苯氧乙酸模拟废水[D];浙江工业大学;2018年
2 高雪;Fe-杂原子共掺杂碳纳米棒的制备及其电催化氧还原性能[D];天津大学;2018年
3 李梅;类石墨氮化碳纳米棒/纳米球的可控制备及光催化性能研究[D];天津大学;2018年
4 方彬;苯并噁嗪基荧光碳纳米颗粒的制备及其离子检测性能研究[D];华中农业大学;2018年
5 张军;碳纳米点在WO_3基Z型异质结制备及应用中的作用研究[D];吉林大学;2018年
6 卢文君;碳纳米卷的形成机制及相关特性[D];南京师范大学;2018年
7 何俊男;碳纳米管基离子印迹材料的制备及其性能研究[D];华北理工大学;2018年
8 吕扬;环糊精功能化碳纳米粒子的制备、结构及催化研究[D];安徽师范大学;2018年
9 徐祥东;金/碳纳米酶的制备及其在肿瘤光热—活性氧协同治疗中的应用[D];扬州大学;2018年
10 宋欣;基于聚丙烯腈的碳纳米纤维复合材料的制备与应用[D];扬州大学;2018年
本文编号:2886032
本文链接:https://www.wllwen.com/kejilunwen/cailiaohuaxuelunwen/2886032.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