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主页 > 科技论文 > 材料论文 >

铌铟酸铅-铌镁酸铅-钛酸铅介电弛豫和机电特性研究

发布时间:2020-11-19 22:38
   弛豫铁电材料由于其优异的机电和压电性能,被普遍认为是非常具有应用前景的压电材料。介电弛豫特性自弛豫铁电体出现以来就成为了物理和材料领域的研究热点。对于弛豫铁电体弛豫特性的研究不仅可以探究弛豫铁电体巨压电性起源等重要的物理问题,还可以对新型高性能压电材料的研发起到借鉴作用。三元系弛豫铁电材料Pb(In_(1/2)Nb_(1/2))O_3-Pb(Mg_(1/3)Nb_(2/3))O_3-PbTiO_3(PIN-PMN-PT)由于其优异的机电性能以及高矫顽场E_c和高居里点T_C等特性,被认为是一种非常适用于在大电场和高温环境下工作的弛豫铁电材料。但是,较低的机械品质因数Q_m和较高的介电损耗tanδ却限制了PIN-PMN-PT在大功率器件中的应用。为了克服PIN-PMN-PT低Q_m的劣势,Mn掺杂PIN-PMN-PT单晶被成功制备。Mn掺杂大幅提升了PIN-PMN-PT单晶的Q_m,使其更加适用于大功率器件的应用。鉴于PIN-PMN-PT和Mn掺杂PIN-PMN-PT弛豫铁电材料的应用前景和研究现状,本文从以下几个方面对PIN-PMN-PT及其掺杂体系的介电弛豫特性、机电特性和缺陷偶极子动力学特性进行了系统的研究。本文首先对PIN-47PMN-29PT单晶和PIN-PMN-34PT陶瓷的弥散相变和介电弛豫特性进行了研究。通过Curie-Weiss定律拟合确定了PIN-47PMN-29PT单晶的PNRs存在的最高温度T_B。利用Lorentz-type关系对PIN-47PMN-29PT单晶T_m以上的介电温谱进行拟合,得到了PIN-47PMN-29PT单晶的弥散因子δ(30 K)。基于极化后PIN-47PMN-29PT单晶的介电温谱和Vogel-Fulcher定律拟合结果,确定了PIN-47PMN-29PT单晶的PNRs热激活行为冻结温度T_f,并对其物理机制进行了讨论。发现三元系PIN-PMN-PT的弥散特性要强于同PT组分的二元系PMN-PT。以PIN-42PMN-34PT陶瓷作为研究对象,研究了A位Pr掺杂和B位Mn掺杂对钙钛矿型PIN-42PMN-34PT陶瓷的机电和介电弛豫特性的影响。研究结果显示,Pr掺杂破坏了PIN-42PMN-34PT陶瓷的长程有序铁电态结构,导致样品的机电性能和居里点T_C出现下降。但是,Pr掺杂大幅提升了PIN-42PMN-34PT陶瓷的弛豫和弥散特性。另外,1.4-2 mol%Pr掺杂的PIN-42PMN-34PT陶瓷呈现出优异的电致伸缩特性。1.7 mol%和2 mol%Pr掺杂PIN-42PMN-34PT陶瓷的电致伸缩系数Q_(33)约为0.03 m~4/C~2,且呈现出良好的温度稳定性。Mn掺杂导致PIN-42PMN-34PT陶瓷内部缺陷偶极子的出现,缺陷偶极子的“钉扎作用”使样品的机械品质因数Q_m得到了大幅提升,可满足大功率机电器件的应用要求。另外,Mn掺杂提升了PIN-42PMN-34PT陶瓷B位阳离子的无序程度,导致样品的弥散特性得到提升。基于Mn掺杂PIN-PMN-PT体系的内偏场随温度和测试频率的变化规律,研究了Mn掺杂PIN-PMN-PT体系缺陷偶极子的动力学特性。结果表明,Mn掺杂PIN-PMN-PT体系的内偏场与温度呈现多项式函数的关系式。Mn掺杂PIN-PMN-PT体系的内偏场与时间t(1/f)呈现指数函数形式的动力学关系式。运用氧空位随温度变化的概率性分布模型和缺陷偶极子随频率变化的弛豫模型分别对Mn掺杂PIN-PMN-PT体系内偏场随温度和频率的变化规律进行了讨论。
【学位单位】:哈尔滨工业大学
【学位级别】:博士
【学位年份】:2019
【中图分类】:TB34
【部分图文】:

压电材料,压电特性,性能稳定性,磷酸二氢铵


第 1 章 绪 论35 年到 1940 年,磷酸二氢钾(KDP)和磷酸二氢铵(ADP)两种压电材料成。由于以上两种磷酸盐的基本结构是由磷酸盐的四面体通过氢键成,因此 KDP 和 ADP 具有较强的压电特性,KDP 和 ADP 的 d33分和 49pC/N。在 1945 年以前,基于压电特性和性能稳定性的综合考虑代罗谢尔盐成为制作超声换能器的主要材料[12]。

示意图,压电效应,逆压电效应,钙钛矿型


-3-图 1-2 压电效应示意图: a)压电效应 b)逆压电效应Fig. 1-2 Diagram of piezoelectric effect. a) direct piezoelectriceffect, b) converse piezoelectric effect 年左右,钙钛矿型铁电体的出现成为了压电材料发展的一个重的钙钛矿型铁电体是钛酸钡(BaTiO3)陶瓷,其 d33达到了 190pC BaTiO3单晶被成功生长,但是其 d33仅为 86pC/N,实际应用价陶瓷[14]。由于 BaTiO3陶瓷优异的压电性能,在上世纪 40 年代

PZT陶瓷,软性


33陶瓷多领域的应用,因此对于新型压电材料的研发仍然非常急迫。上世纪 50 年代,一种具有里程碑意义的压电材料锆钛酸铅(PZT)被 Jaffe 等人发现[15]。由于 P瓷在准同型相界(MPB)附近拥有优异的介电和压电性能,这使得 PZT 陶瓷很为了压电材料领域的领军者。另外,钙钛矿结构的 PZT 陶瓷还可以进行宽范组分调控和掺杂处理,从而实现对其宏观性能的调控。例如可以用稀土离子对矿结构 PZT 陶瓷的 A 位 Pb2+离子进行替换,也可以用“施主”和“受主”掺子对其 B 位阳离子进行替换。所谓的“施主”掺杂指的是高价态的掺杂离子晶格内部原有的低价态离子,而“受主”掺杂指的是低价态的掺杂离子取代晶部原有的高价态离子。“受主”和“施主”掺杂会导致钙钛矿结构内部出现晶位,其中受主掺杂会导致晶格内部出现氧空位,产生的氧空位会阻碍铁电体的运动,进而抑制铁电体材料的压电性能,因此受主掺杂也被称为“硬性掺杂主掺杂会导致晶格内部铅空位的出现,出现的铅空位可以使铁电体的畴壁运得更加容易,进而提升材料的压电性能,因此施主掺杂也被称为“软性掺杂 1-3 中给出了“硬性掺杂”和“软性掺杂”PZT 陶瓷的性能对比。
【相似文献】

相关期刊论文 前10条

1 汪成聚,黄以能,何峻,王业宁;3种玻璃材料的介电弛豫谱[J];金属学报;2003年11期

2 鲁勇军,余珏;细胞和组织射频介电弛豫特性分析[J];基础医学与临床;1995年03期

3 汪宏,Kamba S,张美玲,贾至达,Liu Y,Petzelt J,姚熹;铋基焦绿石陶瓷的结构和微波介电弛豫研究[J];四川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2005年S1期

4 赵孔双,魏素香;介电弛豫谱方法对分子有序聚集体系研究的新进展[J];自然科学进展;2005年03期

5 曹万强,肖忠模;介电弛豫的极值动力学模型[J];湖北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1998年02期

6 SmithG,王晋;介电弛豫光谱学及其在药学中的应用[J];国外医学.药学分册;1996年04期

7 崔光磊;刘磊;;C_(60)衍生物PCBM中的介电弛豫[J];安徽师范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2015年01期

8 陈震,赵孔双,何广平,陈炳稔;离子交换树脂悬浊液的介电弛豫谱研究[J];物理化学学报;2004年02期

9 张兴元,古川猛夫;偏氟乙烯/三氟乙烯铁电共聚物的非晶介电弛豫[J];物理学报;1993年08期

10 赵孔双,花井哲也;平面结构非均匀体系的介电驰豫─—组成相的数目与电导对弛豫的影响[J];电化学;1995年03期


相关博士学位论文 前10条

1 戚旭东;铌铟酸铅-铌镁酸铅-钛酸铅介电弛豫和机电特性研究[D];哈尔滨工业大学;2019年

2 许琪;钛酸铋钠基宽温、储能电介质陶瓷的结构与性能研究[D];武汉理工大学;2017年

3 刘巧丽;稀土及稀土/锰掺杂钛酸钡陶瓷的结构和介电性质[D];吉林大学;2019年

4 刘军伟;双掺杂Ba(Sr)TiO_3陶瓷的极化机制与介电弛豫研究[D];吉林大学;2019年

5 赵小刚;TiO_2基陶瓷的巨介电、磁介性能及其机理研究[D];陕西师范大学;2017年

6 张天富;铅基铁电材料氧空位相关的弛豫与铁电储能及电卡效应研究[D];广东工业大学;2018年

7 梁朋飞;钛酸铜钇基介电材料电性能调控及介电弛豫行为探究[D];陕西师范大学;2015年

8 刘娟;Fe基单相室温多铁陶瓷的结构与性能[D];浙江大学;2017年

9 杨帆;电流变液流变行为和结构演化的模拟研究[D];中国科学技术大学;2012年

10 慕春红;钡铁氧体/介电复合磁电材料基础研究[D];电子科技大学;2013年


相关硕士学位论文 前10条

1 黄心笛;稀土掺杂高介SrTiO_3基陶瓷的制备与改性研究[D];武汉理工大学;2018年

2 闫树浩;锆钛酸钡基陶瓷应力特征及介电弛豫性研究[D];华北理工大学;2018年

3 陈锋;钛酸钡基铁电陶瓷的介电特性和高温介电弛豫研究[D];广东工业大学;2016年

4 宋长霖;K_2NiF_4结构镍酸盐陶瓷的介电弛豫[D];浙江大学;2010年

5 李昕;水与德拜液体二元混合溶液介电弛豫的研究[D];燕山大学;2014年

6 黄先雄;钛酸铅基铁电陶瓷的高温介电弛豫与储能特性[D];广东工业大学;2015年

7 薛晨;过渡金属配位聚合物的合成、晶体结构和介电性质[D];安庆师范学院;2015年

8 曾卓玮;BZN陶瓷结构与性能研究[D];西华大学;2014年

9 李洋;低频下MRAlO_4型氧化物陶瓷的介电特性研究[D];合肥工业大学;2017年

10 崔斯敏;TiO_2基巨电陶瓷的电学性能及其极化机制研究[D];深圳大学;2015年



本文编号:2890538

资料下载
论文发表

本文链接:https://www.wllwen.com/kejilunwen/cailiaohuaxuelunwen/2890538.html


Copyright(c)文论论文网All Rights Reserved | 网站地图 |

版权申明:资料由用户57853***提供,本站仅收录摘要或目录,作者需要删除请E-mail邮箱bigeng88@qq.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