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主页 > 科技论文 > 材料论文 >

聚脲材料的荧光性能及机理探讨

发布时间:2020-12-09 09:24
  具有可调节波长的有机发光材料在光电设备、荧光探针以及传感器等方面具有广泛应用。研制开发新型的固态高效发光材料是目前国内外的研究热点。相比于有机发光小分子,发光高分子具有良好的成膜性以及协同放大效应等优势,还可以解决小分子在功能复合时的不足,已成为高分子研究领域一个充满活力的重要分支。传统发光材料在浓溶液或聚集态往往会产生荧光猝灭,即发生了“聚集导致发光猝灭”(ACQ)的现象,这种现象限制了此类物质在诸多领域的应用。2001年唐本忠院士发现一类在稀溶液不发光而在聚集态高效发光的物质,提出了“聚集诱导发光”(AIE)的概念,现已被学术界广泛认可。此后研究发现,一些不含有任何传统生色团的聚合物在合适的条件下也可以激发出强的荧光,这类材料大多具有AIE特征。相比于荧光小分子明确的化学结构和分子量,聚合物的结构更加复杂且分子量具有多分散性,分子链内与链间的相互作用对聚合物的构效关系研究更加复杂。一般来讲,对所有发光化合物要么隶属于ACQ类要么隶属于AIE类,兼具二者特性的发光聚合物十分少见。研发一类发光条件不受浓度限制,既可在稀溶液中发光亦可在固态高效发光的、发射波长可调节的荧光聚合物具有重要意... 

【文章来源】:济南大学山东省

【文章页数】:106 页

【学位级别】:博士

【文章目录】:
摘要
abstract
第一章 绪论
    1.1 引言
    1.2 具有传统生色团的发光聚合物
        1.2.1 主链型发光聚合物
        1.2.2 侧链型发光聚合物
        1.2.3 聚集诱导发光(AIE)聚合物
    1.3 不具有传统生色团的发光聚合物
        1.3.1 聚酰胺胺类(PAMAM)
        1.3.2 聚氨基酯类(PAE)
        1.3.3 聚马来酸酐类(PMAh)
        1.3.4 聚脲类(PU)
        1.3.5 其他非传统发光聚合物
    1.4 选题思路与意义及研究内容
        1.4.1 选题思路与意义
        1.4.2 研究内容
第二章 实验材料、仪器及实验方法
    2.1 试剂
    2.2 实验仪器
    2.3 聚脲材料的制备
        2.3.1 TPU系列聚脲的制备
        2.3.2 IPU系列聚脲的制备
        2.3.3 含脲小分子化合物的制备
        2.3.4 碳点-聚脲复合材料的制备
    2.4 金属离子的检测
    2.5 材料的表征
第三章 聚脲材料TPU0 的发光性能、机理探讨及其对金属离子的检测
    3.1 引言
    3.2 结果与讨论
        3.2.1 自由基聚合制备乳胶粒
        3.2.2 TPU0 荧光性能的表征
        3.2.3 TPU0 的发光机理
        3.2.4 TPU0 荧光性能的应用
    3.3 本章小结
第四章 荧光发射波长可调节聚脲材料的发光性能及机理
    4.1 引言
    4.2 结果与讨论
        4.2.1 TPU2与TPU4 的结构表征
        4.2.2 TPU2与TPU4 荧光性能的表征
        4.2.3 TPU2与TPU4 的发光机理探讨
        4.2.4 TPU2与TPU4 的激发依赖性
    4.3 本章小结
第五章 无传统生色团的聚脲材料的发光性能及机理探讨
    5.1 引言
    5.2 结果与讨论
        5.2.1 IPU系列聚脲的结构表征
        5.2.2 IPU系列聚脲荧光性能的表征
        5.2.3 IPU4 荧光性能的应用
    5.3 本章小结
第六章 碳点-聚脲复合功能材料的发光性能及机理探讨
    6.1 引言
    6.2 结果与讨论
        6.2.1 碳点以及碳点-聚脲复合材料的结构表征
        6.2.2 碳点和碳点-聚脲复合材料荧光性能的表征
    6.3 本章小结
第七章 结论
参考文献
致谢
附录


【参考文献】:
期刊论文
[1]含三苯胺侧基结构的聚酰亚胺及其光致发光性能研究[J]. 瞿伦君,唐丽爽,刘四委,池振国,陈旭东,张艺,许家瑞.  高分子学报. 2018(11)
[2]Prevalent intrinsic emission from nonaromatic amino acids and poly(amino acids)[J]. Xiaohong Chen,Weijian Luo,Huili Ma,Qian Peng,Wang Zhang Yuan,Yongming Zhang.  Science China(Chemistry). 2018(03)
[3]聚集诱导发光聚合物[J]. 胡蓉,辛德华,秦安军,唐本忠.  高分子学报. 2018(02)
[4]水溶性共轭聚合物在生物传感中的应用[J]. 张恩东,刘礼兵,吕凤婷,王树.  高分子学报. 2018(02)
[5]聚甲基丙烯酸(N-羟基琥珀酰亚胺)酯的簇聚诱导发光研究[J]. 宾鑫,罗卫剑,袁望章,张永明.  化学学报. 2016(11)
[6]甲苯二异氰酸酯与乙二胺沉淀聚合一步法制备聚脲多孔材料及其表征[J]. 李世彦,朱晓丽,孔祥正,姜绪宝.  高分子学报. 2016(03)
[7]Thiourea Based Conjugated Polymer Fluorescent Chemosensor for Cu+ and Its Use for the Detection of Hydrogen Peroxide and Glucose[J]. Xiu-li Chen,Wei-feng Zeng,Xiao-dong Yang,Xin-wei Lu,瞿金清,刘瑞源.  Chinese Journal of Polymer Science. 2016(03)
[8]Aggregation-induced Emission of Non-conjugated Poly(amido amine)s:Discovering,Luminescent Mechanism Understanding and Bioapplication[J]. Rui-bin Wang,Wang-zhang Yuan,朱新远.  Chinese Journal of Polymer Science. 2015(05)
[9]Room temperature phosphorescence from natural products: Crystallization matters[J]. GONG YongYang,TAN YeQiang,MEI Ju,ZHANG YiRen,YUAN WangZhang,ZHANG YongMing,SUN JingZhi,TANG Ben Zhong.  Science China(Chemistry). 2013(09)
[10]含非典型性生色团的发光聚合物[J]. 黄田,汪昭旸,秦安军,孙景志,唐本忠.  化学学报. 2013(07)

博士论文
[1]碳点的光学调控及其应用研究[D]. 苗湘.中国科学院大学(中国科学院长春光学精密机械与物理研究所) 2018
[2]异氰酸酯单体的结构对聚氨酯的制备和微相分离形态的影响[D]. 何勇.华南理工大学 2013
[3]荧光共轭聚合物传感器与便携式玉米成分快速分析仪研究[D]. 张涛.吉林大学 2007



本文编号:2906666

资料下载
论文发表

本文链接:https://www.wllwen.com/kejilunwen/cailiaohuaxuelunwen/2906666.html


Copyright(c)文论论文网All Rights Reserved | 网站地图 |

版权申明:资料由用户37f79***提供,本站仅收录摘要或目录,作者需要删除请E-mail邮箱bigeng88@qq.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