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主页 > 科技论文 > 材料论文 >

电催化活性过渡金属纳米材料在氮气还原反应中的应用

发布时间:2020-12-22 22:20
  氨是世界上最重要的基础化学品之一,在工业和农业中应用广泛。随着对氨的需求不断增加,开发能源密集型Haber-Bosch工艺的替代技术迫在眉睫。电催化氮还原反应(NRR)合成氨前景广阔。但制备高活性、高稳定性和优异选择性的电催化剂用于N2吸附和活化依然面临挑战。鉴于此,我们分别借助缺陷工程和界面工程来设计电催化剂,提升合成氨的效率:一、WO3是一种重要的过渡金属氧化物,可以实现N≡N三键的活化,直接光催化合成硝酸盐。受此启发,我们利用缺陷工程设计了一种富氧空位的WO3纳米片作为电催化剂,在环境条件下实现电催化N2合成氨。这种富氧空位的WO3纳米片(R-WO3)在0.1 M HCl中,可实现17.28μg h-1 mgcat.-1的产氨速率和7.0%的法拉第效率,远远优于缺乏氧空位的WO3纳米片。尤其是R-WO3显示出优异的电化学和结构稳定性。二、层状... 

【文章来源】:青岛大学山东省

【文章页数】:88 页

【学位级别】:硕士

【部分图文】:

电催化活性过渡金属纳米材料在氮气还原反应中的应用


(A)Haber-Bosch和(B)电催化合成氨的示意图[8]

示意图,途径,缔合,解离


青岛大学硕士学位论文41.2电化学氮气还原反应的反应机理一般认为,电催化NRR有三种公认的反应机制:解离、缔合和Mars-vanKrevelen(MvK)机制[9]。如前章节1.1中提到的,解离机制要求在第一步打破N2分子的N≡N,从而在活性位点上产生两个孤立的N原子[10]。由于N≡N缺少偶极矩,极化率低以及具有极高的解离能941KJmol–1[11]。因而N2分子表现的非常稳定,因此这种解离机理途径不利于电催化NRR的进行(图1.2A)。如图1.2B所示,与解离机制不同的是,在缔合机制中N2分子经历加氢步骤而不会破坏N≡N键,直到产生第一个NH3分子为止,这个过程类似于生物固氮酶固氮的过程[12]。基于N原子的氢化顺序,缔合机制可分为远端途径和交替途径。在远端途径中,远端的N原子优先发生氢化直到第一个NH3分子释放出来,然后第二个N原子再被氢化以生成第二个NH3分子。在交替路径中,两个N原子同时被氢化。注意,上述固氮酶机制与缔合机制略有不同。在固氮酶机制中,两个N原子以相同的距离结合到同一表面原子上,这意味着没有远端或近端的N原子[13]。图1.2NRR的(A)解离途径和(B)缔合途径(包括远端途径和交替途径)的示意图[9]Figure1.2Schematicdiagramsofthedissociativepathwayandassociativepathway(includingdistalandalternatingpathway)forNRR.Reproducedwithpermission[9].Copyright2019,WILEY-VCH

示意图,过渡金属,氮化物,机制


第一章文献综述5对于MvK机制,这是一种针对过渡金属氮化物的特殊的NRR机制[14]。如图1.3所示,在MvK机理中,通过将过渡金属氮化物上表面的N原子氢化生成第一个NH3分子,从而留下N空位。然后用溶解在电解质中的N2从电解质中再生催化剂,以弥补N空位。之后再将N2远端的N原子氢化,生成第二个NH3完成循环。重要的是,Abghoui等已经通过计算证明MvK机制是相对过渡金属氮化物表面缔合和解离机制的最有利的机制[15]。图1.3过渡金属氮化物表面的MvK机制示意图[9]Figure1.3SchematicdiagramsofMvKmechanismontheTMnitridesurface.Reproducedwithpermission[9].Copyright2019,WILEY-VCH1.3电化学氮气还原反应催化剂的设计原则Sabatier提出催化剂对反应物要具有适中的结合强度——既要有足够的结合强度以激活反应物而又不干扰产物的解吸。这个原理已经作为合理设计催化剂的一般规则。近年来,密度泛函理论(DFT)计算已被用于定量计算一些重要的能量(例如吸附能和活化能)。其从原子的细节上提供了对NRR的基本理解。同时,无需进行实验探索即可对大量潜在催化剂进行筛眩在DFT计算的基础上,开发了几个重要的概念,如标度关系、火山图和d带模型,用来加速筛选最佳催化剂。在以下部分中,我们将阐明基于金属和金属氧化物、过渡金属氮化物和单原子催化剂设计NRR电催化剂的计算见解。

【参考文献】:
期刊论文
[1]Oxygen vacancy enhancing mechanism of nitrogen reduction reaction property in Ru/TiO2[J]. Shan Cheng,Yi-Jing Gao,Yi-Long Yan,Xu Gao,Shao-Hua Zhang,Gui-Lin Zhuang,Sheng-Wei Deng,Zhong-Zhe Wei,Xing Zhong,Jian-Guo Wang.  Journal of Energy Chemistry. 2019(12)



本文编号:2932535

资料下载
论文发表

本文链接:https://www.wllwen.com/kejilunwen/cailiaohuaxuelunwen/2932535.html


Copyright(c)文论论文网All Rights Reserved | 网站地图 |

版权申明:资料由用户3d7af***提供,本站仅收录摘要或目录,作者需要删除请E-mail邮箱bigeng88@qq.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