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主页 > 科技论文 > 材料论文 >

结构用重组竹及其复合梁的力学性能研究

发布时间:2020-12-31 09:00
  重组竹是我国最主要的竹质复合工程材料之一,其高效的制造方式和优良的力学性能使其在建筑结构中具有良好的应用前景。但由于缺乏重组竹在建筑结构中的系列研究,目前其仍主要应用于地板、家具、装饰等非结构应用领域中。开展重组竹材料及其作为结构构件的力学性能研究,能够为制定重组竹材料力学性能的可靠性评价体系以及其作为主要结构构件的工程设计提供基础理论依据,对推广重组竹的应用领域、提高其附加值具有重要意义。本研究结合试验研究、数值模拟和理论分析方法,在重组竹材料的力学方面,开展了其影响因子、抽样技术、特征值评级技术和设计值确定方法的研究;在重组竹用作梁结构构件方面,针对重组竹相对模量低的特性,研发了一种新型钢筋重组竹复合梁,分析了其钢筋与重组竹胶粘界面的力学性能以及其足尺试件的抗弯承载性能。本文的主要研究结果归纳如下:(1)开展了重组竹材料的拉、压、弯、剪和硬度力学测试,进行了各力学性能的影响因素分析,得到了密度、竹束单元形式、加载方向对重组竹的顺纹抗拉强度、顺纹抗压强度、抗弯强度、抗弯弹性模量、顺纹剪切强度、硬度的影响规律,以及硬度与其它力学性能的线性相关性。(2)通过自行编制计算程序和多参数数值模... 

【文章来源】:中国林业科学研究院北京市

【文章页数】:204 页

【学位级别】:博士

【部分图文】:

结构用重组竹及其复合梁的力学性能研究


硬度示意图

置信度,误差,随机抽样,重组竹


第三章 结构用重组竹力学性能的抽样方法算各抽样误差时,先统计每个随机抽样样本的 i 、 iS,并一一与 一个随机抽样样本所对应的平均值抽样误差( i )、标准差抽样误(3-1)~(3-3)进行计算,计算流程图见图 3-1。

原理图,重组竹,可靠度计算,原理


章 结构用重组竹的强度设计值及其可靠度、混凝土和砌体等建材类似,重组竹作为结构材使用于建筑结构计方法确定其力学性能设计值指标后,方能最终应用于建筑结构靠度理论的设计方法,是指将结构用重组竹材的抗力(由实测力)、所受荷载(由实际材料、人、雪等重量的统计参数转化)均当作计基准期内不发生破坏的概率(图 6-1),该概率定义为结构用重应小于规定的目标可靠度,来确定其强度设计值指标[76-79]。

【参考文献】:
期刊论文
[1]碳纤维增强重组竹梁的抗弯性能[J]. 赵志高,肖忠平,束必清,李晨,张苏俊.  林业工程学报. 2017(06)
[2]基于非参数法确定结构用木质材料的强度特征值[J]. 钟永,江泽慧,任海青,武国芳,赵荣军.  木材工业. 2017(06)
[3]重组竹竹方冷压成型自动生产单元控制系统设计[J]. 王军,吕艳,黄冲,倪益华,宋剑刚,倪忠进.  林业工程学报. 2017(05)
[4]建筑结构用重组竹材重要性能研究现状及发展趋势[J]. 范慧,张建,鲍建华,袁少飞,王洪艳,李琴.  浙江林业科技. 2017(04)
[5]兴安落叶松规格材抗弯强度设计值的研究[J]. 钟永,任海青,武国芳,周海宾,赵荣军,邢新婷.  木材工业. 2017(04)
[6]重组竹压弯构件承载力非弹性分析方法[J]. 沈玉蓉,卞玉玲,周爱萍,黄东升.  建筑结构学报. 2017(08)
[7]碳纤维增强重组竹受弯构件的极限承载力试验[J]. 周爱萍,刘睿,沈玉蓉,张苏鹏,于浩然,袁吉,李航.  林业工程学报. 2017(03)
[8]关于推进绿色建材应用、支撑供给侧改革的建议[J]. 董新光.  中国科技产业. 2017(02)
[9]结构用重组竹抗弯力学性能[J]. 肖纲要,李霞镇,钟永.  安徽农业大学学报. 2017(01)
[10]木结构可靠度分析及木材强度设计值的确定方法[J]. 祝恩淳,牛爽,乔梁,潘景龙.  建筑结构学报. 2017(02)

博士论文
[1]重组竹物理力学性质基础研究[D]. 上官蔚蔚.中国林业科学研究院 2015
[2]热处理对竹基纤维复合材料性能影响的研究[D]. 张亚梅.中国林业科学研究院 2013
[3]兴安落叶松规格材强度性质的基础研究[D]. 赵秀.中国林业科学研究院 2010
[4]热处理对重组竹材物理力学及耐久性能影响的研究[D]. 秦莉.中国林业科学研究院 2010

硕士论文
[1]不同预应力状态下胶合木张弦梁短期受弯性能研究[D]. 赵婷婷.东北林业大学 2015
[2]预应力胶合竹木梁中竹木选材试验研究[D]. 王云鹤.东北林业大学 2015
[3]薄壁型钢—重组竹组合梁受力性能研究[D]. 唐静.宁波大学 2014



本文编号:2949344

资料下载
论文发表

本文链接:https://www.wllwen.com/kejilunwen/cailiaohuaxuelunwen/2949344.html


Copyright(c)文论论文网All Rights Reserved | 网站地图 |

版权申明:资料由用户0ee23***提供,本站仅收录摘要或目录,作者需要删除请E-mail邮箱bigeng88@qq.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