氰基/四氮唑基联吡啶类亚铜膦配合物的合成、表征与光物理性质
发布时间:2021-01-11 11:54
发光金属配合物在有机发光二极管(OLEDs),发光电化学电池(LEECs)、太阳能电池、发光传感器、生物探针和生物标记等领域有着重要的应用价值。铜在我国储量丰富,价格低廉、对环境友好,发光独特优良,这使得铜(Ⅰ)配合物成为了一类重要且优秀的金属配合物发光材料。本文利用6-氰基-2,2’-联吡啶和6-四氮唑基-2,2’-联吡啶类两类氮配体,结合柔性和刚性双膦配体的应用,设计合成得到了 10个铜(Ⅰ)配合物,具体研究内容如下:利用6-氰基-2,2’-联吡啶(cbpy)和6-氰基-4,4’-二甲基-2,2’-联吡啶(cmbpy)作为氮配体和2个π电子丰富的刚性双膦配体(4,5-双二苯基膦-9,9-二甲基氧杂蒽(xantphos)和双[(2-二苯膦基)苯基]醚(POP))与[Cu(CH3CN)4](ClO4)反应,合成得到了 3个发光单核铜(Ⅰ)配合物。配合物1-3表现为以铜(Ⅰ)离子为中心,与氮配体两个吡啶环上的氮原子和刚性双膦配体的两个膦原子配位,构成了一个扭曲变形的N2P2四面体。室温下配合物1-3在固态和液态都具有良好的发光性质。研究结果表明,在2,2’-联吡啶4,4’位上引入甲基使得...
【文章来源】:江西理工大学江西省
【文章页数】:86 页
【学位级别】:硕士
【部分图文】:
配合物[Cu(NN)(POP)]BF4的结构
第一章绪论3长并且量子效率可以达到54%。研究还发现,在不除氧的二氯甲烷溶液中,配合物的光致发光量子效率和激发态寿命比脱气的降低20倍,表明二氯甲烷溶液中氧气的进入能使配合物的荧光强度迅速发生淬灭。此外,在77K时,配合物的最大荧光发射峰相比于室温下发生很大程度的蓝移,激发态寿命也增长很多。经研究发现,对于这些配合物其最低能量吸收和发射来源于铜(I)到配体的电荷转移跃迁MLCT(Phptp→Cu(I))和配体内部电荷转移跃迁CT(Phptp-pyr→Phptp-3N和Phptp-F),配体内部的电荷转移特性随着氟原子的增多其贡献随之减少。这些配合物具有良好的热稳定性,在固态时展现强发光性能,并且发现有些可以作为掺杂剂应用到电致发光器件中。图1.2配合物1-5的结构亚胺类氮配体和辅助双膦配体是最常见的合成Cu(I)配合物的原料之一。2015年,ZhangQing等[58]选取双(2-二苯基磷苯基)醚(POP)为膦配体和氮配体和Cu(CH3CN)4BF4在二氯甲烷溶液中反应得到五种新颖具有热激活延迟荧光(TADF)的Cu(I)配合物。图1.3配合物1-5的结构图(左),紫外吸收与发射图(右)令人惊喜的是,它们的固态量子效率接近于1。图1.3是亚铜配合物的结构和室温下在二氯甲烷中测得的紫外吸收图和发射图。从荧光图也能看出,所有的这些配合物从465nm到483nm的发射范围内有强烈的蓝色到蓝绿光发射。与此同时,研究发现,这些配合物从晶态到溶液态到薄膜,配合物的最大发射波长波动很小,变化也取决于官能
第一章绪论3长并且量子效率可以达到54%。研究还发现,在不除氧的二氯甲烷溶液中,配合物的光致发光量子效率和激发态寿命比脱气的降低20倍,表明二氯甲烷溶液中氧气的进入能使配合物的荧光强度迅速发生淬灭。此外,在77K时,配合物的最大荧光发射峰相比于室温下发生很大程度的蓝移,激发态寿命也增长很多。经研究发现,对于这些配合物其最低能量吸收和发射来源于铜(I)到配体的电荷转移跃迁MLCT(Phptp→Cu(I))和配体内部电荷转移跃迁CT(Phptp-pyr→Phptp-3N和Phptp-F),配体内部的电荷转移特性随着氟原子的增多其贡献随之减少。这些配合物具有良好的热稳定性,在固态时展现强发光性能,并且发现有些可以作为掺杂剂应用到电致发光器件中。图1.2配合物1-5的结构亚胺类氮配体和辅助双膦配体是最常见的合成Cu(I)配合物的原料之一。2015年,ZhangQing等[58]选取双(2-二苯基磷苯基)醚(POP)为膦配体和氮配体和Cu(CH3CN)4BF4在二氯甲烷溶液中反应得到五种新颖具有热激活延迟荧光(TADF)的Cu(I)配合物。图1.3配合物1-5的结构图(左),紫外吸收与发射图(右)令人惊喜的是,它们的固态量子效率接近于1。图1.3是亚铜配合物的结构和室温下在二氯甲烷中测得的紫外吸收图和发射图。从荧光图也能看出,所有的这些配合物从465nm到483nm的发射范围内有强烈的蓝色到蓝绿光发射。与此同时,研究发现,这些配合物从晶态到溶液态到薄膜,配合物的最大发射波长波动很小,变化也取决于官能
【参考文献】:
期刊论文
[1]2-(2-苯并咪唑基)-6-甲基吡啶铜(I)溴化物的合成与发光[J]. 何丽华,陈景林,曹兴付,陈琇琇,谭秀珍,温和瑞. 有色金属科学与工程. 2012(03)
[2]有机荧光材料研究进展[J]. 杨冰,李瑛,徐创霞,徐向刚,谢明贵. 化学研究与应用. 2003(01)
[3]含双二苯基膦甲烷铜(Ⅰ)配合物的研究进展[J]. 刘应凡,谢青,朱雁,杨瑞娜,邢利平,金斗满. 无机化学学报. 2002(03)
本文编号:2970718
【文章来源】:江西理工大学江西省
【文章页数】:86 页
【学位级别】:硕士
【部分图文】:
配合物[Cu(NN)(POP)]BF4的结构
第一章绪论3长并且量子效率可以达到54%。研究还发现,在不除氧的二氯甲烷溶液中,配合物的光致发光量子效率和激发态寿命比脱气的降低20倍,表明二氯甲烷溶液中氧气的进入能使配合物的荧光强度迅速发生淬灭。此外,在77K时,配合物的最大荧光发射峰相比于室温下发生很大程度的蓝移,激发态寿命也增长很多。经研究发现,对于这些配合物其最低能量吸收和发射来源于铜(I)到配体的电荷转移跃迁MLCT(Phptp→Cu(I))和配体内部电荷转移跃迁CT(Phptp-pyr→Phptp-3N和Phptp-F),配体内部的电荷转移特性随着氟原子的增多其贡献随之减少。这些配合物具有良好的热稳定性,在固态时展现强发光性能,并且发现有些可以作为掺杂剂应用到电致发光器件中。图1.2配合物1-5的结构亚胺类氮配体和辅助双膦配体是最常见的合成Cu(I)配合物的原料之一。2015年,ZhangQing等[58]选取双(2-二苯基磷苯基)醚(POP)为膦配体和氮配体和Cu(CH3CN)4BF4在二氯甲烷溶液中反应得到五种新颖具有热激活延迟荧光(TADF)的Cu(I)配合物。图1.3配合物1-5的结构图(左),紫外吸收与发射图(右)令人惊喜的是,它们的固态量子效率接近于1。图1.3是亚铜配合物的结构和室温下在二氯甲烷中测得的紫外吸收图和发射图。从荧光图也能看出,所有的这些配合物从465nm到483nm的发射范围内有强烈的蓝色到蓝绿光发射。与此同时,研究发现,这些配合物从晶态到溶液态到薄膜,配合物的最大发射波长波动很小,变化也取决于官能
第一章绪论3长并且量子效率可以达到54%。研究还发现,在不除氧的二氯甲烷溶液中,配合物的光致发光量子效率和激发态寿命比脱气的降低20倍,表明二氯甲烷溶液中氧气的进入能使配合物的荧光强度迅速发生淬灭。此外,在77K时,配合物的最大荧光发射峰相比于室温下发生很大程度的蓝移,激发态寿命也增长很多。经研究发现,对于这些配合物其最低能量吸收和发射来源于铜(I)到配体的电荷转移跃迁MLCT(Phptp→Cu(I))和配体内部电荷转移跃迁CT(Phptp-pyr→Phptp-3N和Phptp-F),配体内部的电荷转移特性随着氟原子的增多其贡献随之减少。这些配合物具有良好的热稳定性,在固态时展现强发光性能,并且发现有些可以作为掺杂剂应用到电致发光器件中。图1.2配合物1-5的结构亚胺类氮配体和辅助双膦配体是最常见的合成Cu(I)配合物的原料之一。2015年,ZhangQing等[58]选取双(2-二苯基磷苯基)醚(POP)为膦配体和氮配体和Cu(CH3CN)4BF4在二氯甲烷溶液中反应得到五种新颖具有热激活延迟荧光(TADF)的Cu(I)配合物。图1.3配合物1-5的结构图(左),紫外吸收与发射图(右)令人惊喜的是,它们的固态量子效率接近于1。图1.3是亚铜配合物的结构和室温下在二氯甲烷中测得的紫外吸收图和发射图。从荧光图也能看出,所有的这些配合物从465nm到483nm的发射范围内有强烈的蓝色到蓝绿光发射。与此同时,研究发现,这些配合物从晶态到溶液态到薄膜,配合物的最大发射波长波动很小,变化也取决于官能
【参考文献】:
期刊论文
[1]2-(2-苯并咪唑基)-6-甲基吡啶铜(I)溴化物的合成与发光[J]. 何丽华,陈景林,曹兴付,陈琇琇,谭秀珍,温和瑞. 有色金属科学与工程. 2012(03)
[2]有机荧光材料研究进展[J]. 杨冰,李瑛,徐创霞,徐向刚,谢明贵. 化学研究与应用. 2003(01)
[3]含双二苯基膦甲烷铜(Ⅰ)配合物的研究进展[J]. 刘应凡,谢青,朱雁,杨瑞娜,邢利平,金斗满. 无机化学学报. 2002(03)
本文编号:2970718
本文链接:https://www.wllwen.com/kejilunwen/cailiaohuaxuelunwen/2970718.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