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主页 > 科技论文 > 材料论文 >

原始态与老化态纳米氧化锌诱导细胞毒性与遗传毒性差异的研究

发布时间:2017-04-12 15:23

  本文关键词:原始态与老化态纳米氧化锌诱导细胞毒性与遗传毒性差异的研究,,由笔耕文化传播整理发布。


【摘要】:随着纳米科技的迅速发展,以及纳米材料在食品、生物医药以及化妆品等领域的广泛应用,使其被释放进入环境的量逐渐增大,并在环境介质的作用下发生赋存状态、理化性质以及生物有效性的转变,进而对于人类健康和生态环境产生不可忽视的影响。纳米氧化锌(znic oxid nanoparticles, ZnO-NPs)作为当今社会中最具代表性的一类纳米金属氧化物,广泛应用于紫外吸收、防晒、促生长、抗菌抑菌以及光催化产品中。由于纳米氧化锌生产和使用范围之广,导致其在环境中的释放量逐渐上升,并不可避免的受环境中各种因素的影响,从而发生理化性质的转变,由原始态纳米氧化锌(pristine ZnO-NPs)转变为老化态纳米氧化锌(transformed ZnO-NPs),最终可能引起生物毒性效应的变化。然而,现有的研究并未对原始态与老化态纳米氧化锌引起的毒性效应差异进行系统的、全面的研究。因此,本论文旨在研究原始态纳米氧化锌在纯水环境条件下发生老化,转变为老化态纳米氧化锌后,诱导人鼠杂交瘤细胞产生毒性效应的差异。研究发现,将原始态纳米氧化锌置于纯水环境中将会发生理化性质的变化,转变为老化态纳米氧化锌,这种理化性质的变化继而诱导人鼠杂交瘤细胞生物毒性效应性发生改变。经深入研究发现相较于原始态纳米氧化锌,老化态纳米氧化锌诱导人鼠杂交瘤细胞产生细胞毒性减弱;老化态纳米氧化锌诱导与细胞内源性凋亡密切相关的信号转导通路关键蛋白-活化的Caspase 3蛋白表达量较原始态纳米氧化锌的诱导作用减弱;且诱导细胞内ROS产生较原始态纳米氧化锌有所增强。另一方面通过研究原始态与老化态纳米氧化锌诱导人鼠杂交瘤细胞的遗传毒性效应,我们发现与细胞毒性相反,原始态纳米氧化锌诱导人鼠杂交瘤细胞DNA双链断裂水平高于老化态纳米氧化锌的诱导作用,而细胞中含有的人11号染色体长短臂上的CD59基因协同其他基因的缺失现象降低。而纳米二氧化钛颗粒作为非可溶性纳米金属氧化物,深入研究原始态纳米二氧化钛在纯水环境条件下发生老化后诱导的毒性效应变化,发现原始态与老化态纳米二氧化钛颗粒并未诱导人鼠杂交瘤细胞产生明显的毒性效应差异。本研究明确原始态与老化态纳米氧化锌理化性质转变与其诱导人鼠杂交瘤细胞产生细胞毒性与遗传毒性的差异相关。纳米二氧化钛的结果暗示可溶性纳米金属氧化物与非可溶性纳米金属氧化物的致毒效应机制存在差异。本论文为进一步研究可溶性纳米金属氧化物纳米氧化锌诱导哺乳动物细胞产生毒性效应的分子生物学以及细胞生物学作用机制提供研究基础,为研究纳米材料潜在的环境健康风险提供一定的理论参考。
【关键词】:纳米氧化锌 原始态与老化态 细胞毒性 遗传毒性 人鼠杂交瘤细胞
【学位授予单位】:安徽大学
【学位级别】:硕士
【学位授予年份】:2016
【分类号】:R114;TB383.1
【目录】:
  • 摘要3-5
  • Abstract5-9
  • 第一章 绪论9-22
  • 1.1 纳米氧化锌概述9-14
  • 1.1.1 纳米氧化锌及其应用9-11
  • 1.1.2 环境中老化过程研究11-14
  • 1.2 生物效应研究14-20
  • 1.2.1 细胞毒性效应研究15-18
  • 1.2.2 遗传毒性效应研究18-20
  • 1.3 研究内容与意义20-22
  • 1.3.1 研究内容20
  • 1.3.2 研究意义20-21
  • 1.3.3 内容简介21-22
  • 第二章 原始态与老化态纳米氧化锌诱导细胞毒性的差异研究22-36
  • 2.1 前言22-23
  • 2.2 材料23-25
  • 2.2.1 细胞系23
  • 2.2.2 纳米材料23
  • 2.2.3 主要仪器与试剂23-25
  • 2.3 实验方法25-30
  • 2.3.1 纳米氧化锌悬浮液配制25
  • 2.3.2 细胞培养25-26
  • 2.3.3 细胞染毒实验26-27
  • 2.3.4 细胞存活率的检测27-28
  • 2.3.5 细胞凋亡的检测28-29
  • 2.3.6 细胞内ROS的检测29-30
  • 2.4 实验结果30-33
  • 2.4.1 细胞细胞存活率的检测30-31
  • 2.4.2 细胞内活化的Caspase 3/7蛋白表达量检测31-33
  • 2.4.3 细胞内ROS的检测33
  • 2.5 讨论33-35
  • 2.6 小结35-36
  • 第三章 原始态与老化态纳米氧化锌诱导遗传毒性的差异研究36-53
  • 3.1 前言36-37
  • 3.2 材料37-38
  • 3.2.1 细胞系37
  • 3.2.2 纳米材料37
  • 3.2.3 主要仪器与试剂37-38
  • 3.3 实验方法38-48
  • 3.3.1 细胞培养38
  • 3.3.2 细胞染毒实验38-39
  • 3.3.3 γ-H2AX蛋白检测39-41
  • 3.3.4 CD59协同其他基因的缺失检测41-48
  • 3.4 实验结果48-51
  • 3.4.1 DNA双链断裂检测48-49
  • 3.4.2 突变谱分析49-51
  • 3.5 讨论51-52
  • 3.6 小结52-53
  • 第四章 总结与展望53-56
  • 4.1 实验总结53-54
  • 4.2 研究展望54-56
  • 参考文献56-67
  • 致谢67-69
  • 攻读学位期间发表的论文69

【参考文献】

中国期刊全文数据库 前10条

1 周子靖;张金波;朱金玲;王淑秋;吴祥红;金岳雷;;纳米材料的细胞毒性研究进展[J];中国优生与遗传杂志;2016年04期

2 赵琳;陈瑞;陈锋;龙鼎新;陈春英;;纳米氧化锌毒性效应及毒理学机制研究进展[J];毒理学杂志;2016年02期

3 贾健;李艳博;郭彩霞;;纳米材料诱导细胞死亡的研究进展[J];中国药理学与毒理学杂志;2016年04期

4 侯美伊;桑楠;;二氧化氮(NO_2)吸入暴露对大鼠心肌线粒体的损伤作用[J];应用与环境生物学报;2014年06期

5 李泽君;呼丹;熊克朝;吴纯启;丁日高;王茜莎;王全军;;活性氧与线粒体损伤研究概述[J];中南药学;2014年10期

6 曲秋莲;张英鸽;;3种纳米颗粒对BGC-823细胞线粒体膜电位及细胞内活性氧水平的影响[J];军事医学科学院院刊;2010年04期

7 陈芳;唐瑛;杨李;;线粒体-纳米材料生物毒性的主要作用靶点[J];生物骨科材料与临床研究;2010年04期

8 崔玉民;王洪涛;;二氧化钛光催化技术在污水处理领域中应用[J];水处理技术;2009年04期

9 施征;史胜青;姚洪军;钟传飞;高荣孚;;植物线粒体中活性氧的产生及其抗氧化系统[J];北京林业大学学报;2009年01期

10 郭媛媛;朱心强;;纳米材料的遗传毒性研究进展[J];国外医学(卫生学分册);2008年05期


  本文关键词:原始态与老化态纳米氧化锌诱导细胞毒性与遗传毒性差异的研究,由笔耕文化传播整理发布。



本文编号:301591

资料下载
论文发表

本文链接:https://www.wllwen.com/kejilunwen/cailiaohuaxuelunwen/301591.html


Copyright(c)文论论文网All Rights Reserved | 网站地图 |

版权申明:资料由用户cb622***提供,本站仅收录摘要或目录,作者需要删除请E-mail邮箱bigeng88@qq.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