二维过渡金属硫化物/石墨烯纳米复合催剂的水热合成及析氢性能的研究
发布时间:2021-02-21 14:46
近几十年来,二维纳米材料的快速发展为开发高稳定性、高活性和可选择性的催化剂提供了新的契机。二维纳米材料因其独特的结构被广泛应用于电池、光电催化等领域,用来解决环境和能源在绿色催化中遇到的问题。研究表明,二维纳米材料的复合催化剂对催化性能的提升有很大的影响,但是,合成技术和催化剂机理的研究不足抑制了其在燃料电池中的发展。本论文采用控制水热合成方法中的一些反应参数(如原料的种类和浓度、反应温度、反应时间等)来实现调控产物不同微结构、形貌和尺度,合成具有良好催化活性的二维纳米复合材料。用石墨烯(GO)负载二维过渡金属硫化物通过水热合成来制备复合纳米催化剂,以此来提高催化剂的催化活性、稳定性和可选择性。用射线衍射仪、扫描电镜、透射电镜、电化学工作站等对不同产物的形貌、相结构和性能进行了系统的分析。同时,通过催化剂在催化过程中的催化活性及性能表征来进一步研究催化机理。采用WCl6、C2H5NS、氧化石墨烯为原料,利用一步水热法来制备层状二硫化钨(WS2)/还原氧化石墨烯(RGO)复合纳米催化剂。研究表明,随着...
【文章来源】:沈阳化工大学辽宁省
【文章页数】:58 页
【学位级别】:硕士
【部分图文】:
大量使用化石燃料导致的环境污染图
图 1.2 氢/氧质子交换膜燃料电池反应机理理想能量的转化效率(%)=(-△G/-△H)×100% (1-4)用的燃料电池中,所有的电池都无法达到理想的状态,在反应过缺陷的存在使得反应效率逐步降低,燃料电池的的可逆反应也很燃料电池的转化率我们用下面的公式计算:实际能量转化效率(%)=(nFE /-△H)×100% (1-5)—参加燃料电池反应的电子数;—法拉第常数,96500 C/mol;—电池的实际输出电压;=ε-iR-η (1-6)—电池电动势;— 欧姆电阻引起的电位降;— 过电位。
和电极表面的覆盖度。这样就可以相应的改变反应的历程和速率。电极与活化络合物的作用可以改变反应速率,起到催化作用,它来引起反应活化能的变化。溶液的双电层会对电极产生影响,这是由于不同的电极对反应中是不同,导致了不同的界面双层结构,这样就可以通过对电极的以便起到相应的催化作用。属催化剂止,贵金属催化剂依旧是电催化氧还原活性最高的催化剂。这些化剂是研究比较多的一种贵金属催化剂。高比表面积的 Pt 或 在质子交换膜燃料电池以及直接甲醇燃料电池中,对氢气氧化和化活性,如图 1.3。铂基催化剂的活性取决于催化剂的种类、晶粒[15-18]等参数。晶粒尺寸越小,比表面积越大,催化活性就越高。
【参考文献】:
期刊论文
[1]燃料电池[J]. 王筱武. 科技通报. 1999(03)
[2]车用燃料电池的技术进展和应用前景[J]. 郑乃金. 世界汽车. 1998(06)
[3]前景广阔的新型化学电源──燃料电池[J]. 王艳华,王欧,林彬. 辽宁化工. 1998(01)
[4]燃料电池技术要论[J]. 王瑛,黄黎中,王永立,张力. 贵金属. 1997(01)
[5]聚合物电解质燃料电池的研究进展[J]. 陈延禧. 电源技术. 1996(01)
本文编号:3044502
【文章来源】:沈阳化工大学辽宁省
【文章页数】:58 页
【学位级别】:硕士
【部分图文】:
大量使用化石燃料导致的环境污染图
图 1.2 氢/氧质子交换膜燃料电池反应机理理想能量的转化效率(%)=(-△G/-△H)×100% (1-4)用的燃料电池中,所有的电池都无法达到理想的状态,在反应过缺陷的存在使得反应效率逐步降低,燃料电池的的可逆反应也很燃料电池的转化率我们用下面的公式计算:实际能量转化效率(%)=(nFE /-△H)×100% (1-5)—参加燃料电池反应的电子数;—法拉第常数,96500 C/mol;—电池的实际输出电压;=ε-iR-η (1-6)—电池电动势;— 欧姆电阻引起的电位降;— 过电位。
和电极表面的覆盖度。这样就可以相应的改变反应的历程和速率。电极与活化络合物的作用可以改变反应速率,起到催化作用,它来引起反应活化能的变化。溶液的双电层会对电极产生影响,这是由于不同的电极对反应中是不同,导致了不同的界面双层结构,这样就可以通过对电极的以便起到相应的催化作用。属催化剂止,贵金属催化剂依旧是电催化氧还原活性最高的催化剂。这些化剂是研究比较多的一种贵金属催化剂。高比表面积的 Pt 或 在质子交换膜燃料电池以及直接甲醇燃料电池中,对氢气氧化和化活性,如图 1.3。铂基催化剂的活性取决于催化剂的种类、晶粒[15-18]等参数。晶粒尺寸越小,比表面积越大,催化活性就越高。
【参考文献】:
期刊论文
[1]燃料电池[J]. 王筱武. 科技通报. 1999(03)
[2]车用燃料电池的技术进展和应用前景[J]. 郑乃金. 世界汽车. 1998(06)
[3]前景广阔的新型化学电源──燃料电池[J]. 王艳华,王欧,林彬. 辽宁化工. 1998(01)
[4]燃料电池技术要论[J]. 王瑛,黄黎中,王永立,张力. 贵金属. 1997(01)
[5]聚合物电解质燃料电池的研究进展[J]. 陈延禧. 电源技术. 1996(01)
本文编号:3044502
本文链接:https://www.wllwen.com/kejilunwen/cailiaohuaxuelunwen/3044502.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