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主页 > 科技论文 > 材料论文 >

锂硫电池石墨烯/纳米硫复合正极材料的制备及电化学性能

发布时间:2021-04-02 22:06
  利用热解还原将Hummers法制得的氧化石墨烯还原为石墨烯,并采用化学沉淀法将纳米硫成功负载到石墨烯片层上,获得石墨烯/纳米硫(RGO/nano-S)正极复合材料。利用FT-IR、XRD、SEM、TEM和Raman对所制备复合材料的微观结构、形貌等进行表征,采用恒流充放电、循环伏安法和交流阻抗法对复合材料的电化学性能进行研究。研究结果表明,热还原所得石墨烯褶皱的表面形成容纳硫及多硫离子的空间,有助于缓解活性物质溶解和抑制多硫离子迁移;同时,均匀分布的纳米硫能更好地与电解液接触,在石墨烯的导电网络上增大了电化学反应面积,进而改善了该材料作为锂硫电池的实际放比电容量和倍率循环性能。 

【文章来源】:化工学报. 2016,67(10)北大核心EICSCD

【文章页数】:7 页

【部分图文】:

锂硫电池石墨烯/纳米硫复合正极材料的制备及电化学性能


石墨、GO和RGO的FT-IR谱图

石墨,XRD谱


烯GO在3413cm1处出现的吸收峰,是由OH的伸缩振动引起;在1722cm1处的吸收峰归属于氧化石墨烯羧基上CO的伸缩振动;1064cm1处的吸收峰对应于COC的振动,而864cm1附近的吸收峰由环氧基所致。RGO在3000~3700cm1范围内存在一个较弱的吸收峰,可能是少量的水分子和部分未被还原的OH所致,同时在1637cm1附近出现CC的吸收峰,而其他含氧官能团的吸收峰变弱甚至消失。通过比较石墨、GO和RGO的FT-IR红外谱图线,热解法所制的石墨烯的含氧基团已经较为彻底脱去。2.1.2石墨烯和石墨烯/纳米硫的XRD表征图2为原料石墨、GO、RGO、S和RGO/nano-S的XRD谱图,从图中可知,石墨在2θ26°的位置出现一个明显的(002)特征衍射峰,峰形尖锐且强度大,图1石墨、GO和RGO的FT-IR谱图Fig.1FT-IRspectraofgraphite,GOandRGO图2石墨、GO、RGO、S和RGO/nano-S的XRD谱图Fig.2XRDpatternsofgraphite,GO,RGO,SandRGO/nano-S表明石墨具有很好结晶性;经过氧化后,(002)特征峰消失,在10.8°出现了属于GO的(001)特征峰[13],表明石墨的晶体结构在氧化后已遭到破坏。而通过热解还原方法获得的RGO在26°出峰,与石墨特征峰位置相近,但衍射峰明显变宽,强度下降,呈现出石墨烯的非晶态结构。这可能是由于经还原后,石墨片层尺寸变小,晶体的完整性下降,使之呈现无定形碳结构。石墨烯/纳米硫复合材料与单质硫特征衍射峰基本重合,说明硫被负载到了复合材料中,并且纳米硫以结晶态的形式存在。2.1.3石墨烯和石墨烯/纳米硫的微观形貌表征图3(a)是RGO的SEM图。从图可以看出热解法还原的RGO呈现手风琴褶皱状,并清晰显示石墨图3RGO的SEM图和RGO/nano-S的TEM图及能谱图Fig.3SEMimageofRGO,TEMimageandelementalmappingofRGO/

能谱图,能谱图,石墨


卣?峰[13],表明石墨的晶体结构在氧化后已遭到破坏。而通过热解还原方法获得的RGO在26°出峰,与石墨特征峰位置相近,但衍射峰明显变宽,强度下降,呈现出石墨烯的非晶态结构。这可能是由于经还原后,石墨片层尺寸变小,晶体的完整性下降,使之呈现无定形碳结构。石墨烯/纳米硫复合材料与单质硫特征衍射峰基本重合,说明硫被负载到了复合材料中,并且纳米硫以结晶态的形式存在。2.1.3石墨烯和石墨烯/纳米硫的微观形貌表征图3(a)是RGO的SEM图。从图可以看出热解法还原的RGO呈现手风琴褶皱状,并清晰显示石墨图3RGO的SEM图和RGO/nano-S的TEM图及能谱图Fig.3SEMimageofRGO,TEMimageandelementalmappingofRGO/nano-S

【参考文献】:
期刊论文
[1]面向应用的石墨烯制备研究进展[J]. 何大方,吴健,刘战剑,沈丽明,汪怀远,暴宁钟.  化工学报. 2015(08)
[2]高比能锂硫电池正极材料[J]. 陈人杰,赵腾,李丽,陈君政,吴锋.  中国科学:化学. 2014(08)
[3]硫含量和集流体类型对锂硫电池性能的影响[J]. 王雪丽,魏俊华,王庆杰,林甘红.  电池. 2013(03)
[4]尖晶石锂锰氧化物锂离子嵌脱过程的交流阻抗谱研究[J]. 吕东生,李伟善.  化学学报. 2003(02)



本文编号:3116045

资料下载
论文发表

本文链接:https://www.wllwen.com/kejilunwen/cailiaohuaxuelunwen/3116045.html


Copyright(c)文论论文网All Rights Reserved | 网站地图 |

版权申明:资料由用户719d4***提供,本站仅收录摘要或目录,作者需要删除请E-mail邮箱bigeng88@qq.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