有机共轭化合物和有机/无机复合材料的合成、制备及其电致变色性能
发布时间:2021-04-04 06:52
具有光、电性能的齐聚噻吩及其衍生物和紫精及其衍生物,可作为有机电致变色器件的活性材料。电致变色器件在智能窗、汽车、信息等领域具有广阔的应用前景。本论文中,作者设计、合成了系列有机共轭化合物,三(4-(2′-噻吩基)苯)胺(3TPA),1,1′-二(乙基)-4,4′-联吡啶六氟磷酸盐([BP2E]2+2PF6-),1,1′-二(正辛基)-4,4′-联吡啶六氟磷酸盐([BP2O]2+2PF6-),1,1′-二(4-乙烯基苄基)-4,4′-联吡啶六氟磷酸盐([BP2VB]2+2PF6-),2,7-二(4-吡啶基)芴(FR2P),2,7-二((1-乙基)-4-吡啶)芴六氟磷酸盐([FR2PE]2+2PF6-),2,7-二(4-吡啶基)-9-芴酮(FN2P)和2,7-二((1-乙基)-4-吡啶)-9-芴酮六氟磷酸盐([FN2PE]2+2PF6-)。利用质谱(MS)、核磁共振(NMR)和红外光谱(IR)对所合成化合物的分子结构进行了表征与确认。所合成化合物的分子结构式如下所示:测定了所合成有机共轭化合物的紫外-可见光吸收光谱(UV-vis)、荧光光谱(FL)和循环伏安曲线(CV),得到了其最大吸收...
【文章来源】:华南理工大学广东省 211工程院校 985工程院校 教育部直属院校
【文章页数】:113 页
【学位级别】:博士
【部分图文】:
电子激发转移示意图
、场效应晶体管、光伏电池、生物传感器romism, EC)是指材料在外电场的作用下在着色态和漂白态之间产生可逆变化的现[26-27]。具有电致变色性能的材料称为电致致变色器件(Electrochromic device, ECD车防眩目后视镜、电致变色眼镜和显示器类型不同,可分为无机电致变色材料和有色特性不同,又可分为阳极电致变色材料
华南理工大学博士学位论文吩硼酸(1.54 g, 12 mmol)、双三苯基膦二氯化钯(0.07 g, 0.1 nmmol)和 2M K2CO3ml,在 N2保护下加热回流 48 h。反应结束后,将反应液倒入 150 ml 饱和 NH4,在室温下搅拌 4 h 充分水解,分层后分离有机相,用二氯甲烷萃取三次(150 合并有机相,用饱和 NaCl 水溶液洗涤,分液后有机相用无水 Na2SO4 进行干燥去干燥剂,用旋转蒸发仪减压蒸馏去除有机溶剂,得到黄色粗产物。用石油醚/作为洗脱剂,所得产物经硅胶柱常压分离提纯得到浅黄色固体 1.22 g,即为目3TPA,产率为 82.8%。.1.2 3TPA 的结构表征
【参考文献】:
期刊论文
[1]有机光电子学最新进展[J]. 黄维. 光学与光电技术. 2016(05)
[2]电致变色材料研究及发展现状[J]. 苑晓,贺泽民,张兰英,杨槐. 新材料产业. 2014(05)
[3]聚噻吩类电致变色材料的研究进展[J]. 金珊珊,陈宏书,王结良,胡志毅,朱贞. 高分子通报. 2014(03)
[4]大面积智能电致变色玻璃的产业化现状及未来[J]. 陈怡,徐征,孙金礼,邓恒涛,陈海涛,赵谡玲. 功能材料. 2013(17)
[5]电致变色材料、器件及应用研究进展[J]. 董子尧,李昕. 材料导报. 2012(13)
[6]芴类化合物的研究新进展[J]. 霍延平,方小明,黄宝华,张焜,聂晓李,曾和平. 有机化学. 2012(07)
[7]低聚噻吩衍生物单体的合成及其聚合物薄膜的电致变色性能[J]. 姜月,王娟,关丽,钟一平,刘平,邓文基. 化学学报. 2012(01)
[8]紫精类电致变色材料的制备和机理[J]. 曹良成,王跃川. 化学进展. 2008(09)
[9]聚合物全固态电致变色器件的制备及性能[J]. 张公正,四十宫龙德. 功能材料与器件学报. 2006(03)
[10]有机半导体研究进展[J]. 袁仁宽,沈今楷,孔凡. 固体电子学研究与进展. 2003(01)
博士论文
[1]聚噻吩类电致变色材料以及EC-EFC双功能聚合物[D]. 米赛.中国科学技术大学 2016
[2]新型紫精化合物及多功能电致变色器件的探索与开发[D]. 李梅.中国科学技术大学 2014
硕士论文
[1]有机半导体材料中电荷转移的理论研究[D]. 刘雨.兰州大学 2015
[2]含联吡啶类电致变色材料的制备与全固态器件性能研究[D]. 岳富民.苏州科技学院 2014
[3]几种新型吡啶类似物的合成、表征及其电致变色性能的研究[D]. 王国明.西南大学 2014
[4]全固态电致变色器件的研究[D]. 饶凯.西南师范大学 2004
本文编号:3117934
【文章来源】:华南理工大学广东省 211工程院校 985工程院校 教育部直属院校
【文章页数】:113 页
【学位级别】:博士
【部分图文】:
电子激发转移示意图
、场效应晶体管、光伏电池、生物传感器romism, EC)是指材料在外电场的作用下在着色态和漂白态之间产生可逆变化的现[26-27]。具有电致变色性能的材料称为电致致变色器件(Electrochromic device, ECD车防眩目后视镜、电致变色眼镜和显示器类型不同,可分为无机电致变色材料和有色特性不同,又可分为阳极电致变色材料
华南理工大学博士学位论文吩硼酸(1.54 g, 12 mmol)、双三苯基膦二氯化钯(0.07 g, 0.1 nmmol)和 2M K2CO3ml,在 N2保护下加热回流 48 h。反应结束后,将反应液倒入 150 ml 饱和 NH4,在室温下搅拌 4 h 充分水解,分层后分离有机相,用二氯甲烷萃取三次(150 合并有机相,用饱和 NaCl 水溶液洗涤,分液后有机相用无水 Na2SO4 进行干燥去干燥剂,用旋转蒸发仪减压蒸馏去除有机溶剂,得到黄色粗产物。用石油醚/作为洗脱剂,所得产物经硅胶柱常压分离提纯得到浅黄色固体 1.22 g,即为目3TPA,产率为 82.8%。.1.2 3TPA 的结构表征
【参考文献】:
期刊论文
[1]有机光电子学最新进展[J]. 黄维. 光学与光电技术. 2016(05)
[2]电致变色材料研究及发展现状[J]. 苑晓,贺泽民,张兰英,杨槐. 新材料产业. 2014(05)
[3]聚噻吩类电致变色材料的研究进展[J]. 金珊珊,陈宏书,王结良,胡志毅,朱贞. 高分子通报. 2014(03)
[4]大面积智能电致变色玻璃的产业化现状及未来[J]. 陈怡,徐征,孙金礼,邓恒涛,陈海涛,赵谡玲. 功能材料. 2013(17)
[5]电致变色材料、器件及应用研究进展[J]. 董子尧,李昕. 材料导报. 2012(13)
[6]芴类化合物的研究新进展[J]. 霍延平,方小明,黄宝华,张焜,聂晓李,曾和平. 有机化学. 2012(07)
[7]低聚噻吩衍生物单体的合成及其聚合物薄膜的电致变色性能[J]. 姜月,王娟,关丽,钟一平,刘平,邓文基. 化学学报. 2012(01)
[8]紫精类电致变色材料的制备和机理[J]. 曹良成,王跃川. 化学进展. 2008(09)
[9]聚合物全固态电致变色器件的制备及性能[J]. 张公正,四十宫龙德. 功能材料与器件学报. 2006(03)
[10]有机半导体研究进展[J]. 袁仁宽,沈今楷,孔凡. 固体电子学研究与进展. 2003(01)
博士论文
[1]聚噻吩类电致变色材料以及EC-EFC双功能聚合物[D]. 米赛.中国科学技术大学 2016
[2]新型紫精化合物及多功能电致变色器件的探索与开发[D]. 李梅.中国科学技术大学 2014
硕士论文
[1]有机半导体材料中电荷转移的理论研究[D]. 刘雨.兰州大学 2015
[2]含联吡啶类电致变色材料的制备与全固态器件性能研究[D]. 岳富民.苏州科技学院 2014
[3]几种新型吡啶类似物的合成、表征及其电致变色性能的研究[D]. 王国明.西南大学 2014
[4]全固态电致变色器件的研究[D]. 饶凯.西南师范大学 2004
本文编号:3117934
本文链接:https://www.wllwen.com/kejilunwen/cailiaohuaxuelunwen/3117934.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