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主页 > 科技论文 > 材料论文 >

甘露糖修饰的纳米载药胶束用于利什曼病治疗

发布时间:2021-04-24 02:15
  利什曼病是一种由利什曼属原虫引起的传染病,至今未有可用的疫苗上市,现有的临床治疗也存在诸如毒副反应强、治疗周期长、耐药问题严重、患者共患获得性免疫缺陷综合征等缺陷。为了克服上述问题,改善治疗效果,本课题设计并合成了一种具有两亲性的胶束单体分子甘露糖修饰的β-环糊精丙酸酯(MCC),并以透析法制备了单层膜结构的胶束粒子,同时,将具有疏水性的药物两性霉素B(AmB)和阿霉素(DOX)装载进胶束粒子的疏水性内腔,得到纳米双载药胶束AmB&DOX@MCC。其中,两性霉素B的载药量约为9.8%,包封率约为57.9%;阿霉素的载药量约为6.9%,包封率约为41.1%。纳米双载药胶束AmB&DOX@MCC在透射电子显微镜下呈直径约为30 nm的球状且分散均匀,在杜氏磷酸盐缓冲盐水中的水合粒径约为167 nm,在超纯水中的剪切面电位约为-31.6 mV;在完全培养基与杜氏磷酸盐缓冲盐水中的水合粒径在7天内保持稳定;同时,具有酸响应释放的特性,在pH=4.5的杜氏磷酸盐缓冲盐水中能够快速完全地(24小时内超过50%,72小时内超过70%)释放药物。纳米双载药胶束AmB&DOX@M... 

【文章来源】:江南大学江苏省 211工程院校 教育部直属院校

【文章页数】:47 页

【学位级别】:硕士

【文章目录】:
摘要
Abstract
第一章 绪论
    1.1 利什曼病
        1.1.1 利什曼病的现状
        1.1.2 利什曼病的诊断与治疗
    1.2 老药新用与药物联合使用
    1.3 纳米药物输送系统
        1.3.1 基于高渗透长滞留效应的被动靶向
        1.3.2 基于配体受体特异性识别的主动靶向
        1.3.3 甘露糖修饰的纳米平台在主动靶向治疗中的应用
    1.4 本课题的立题依据及研究内容
第二章 实验与方法
    2.1 试剂耗材
    2.2 设备
    2.3 软件
    2.4 胶束单体的合成
        2.4.1 1,2,3,4,6-五-O-乙酰基甘露糖的合成
        2.4.2 炔丙基2,3,4,6-四-O-乙酰基甘露糖的合成
        2.4.3 炔丙基D-甘露糖的合成
        2.4.4 七(6-碘)-β-环糊精的合成
        2.4.5 七(6-叠氮基)-β-环糊精的合成
        2.4.6 七(6-叠氮基-2,3-二-O-丙酰基)-β-环糊精的合成
        2.4.7 甘露糖修饰的β-环糊精丙酸酯(Man7-β-CD-C3,MCC)的合成
    2.5 纳米载药胶束的制备及表征
        2.5.1 纳米载药胶束的制备
        2.5.2 纳米载药胶束载药率、包封率的表征
        2.5.3 纳米双载药胶束形貌、分布的表征
        2.5.4 纳米双载药胶束剪切面电位、水合粒径的表征
        2.5.5 纳米双载药胶束稳定性的表征
        2.5.6 纳米双载药胶束药物释放特性的表征
    2.6 胶束材料生物安全性的评估
        2.6.1 细胞及寄生虫
        2.6.2 胶束材料细胞毒性的评估
        2.6.3 胶束材料溶血毒性的评估
    2.7 纳米双载药胶束主动靶向输送效率的验证
        2.7.1 纳米双载药胶束主动靶向输送效率的定性验证
        2.7.2 纳米双载药胶束主动靶向输送效率的定量验证
    2.8 纳米双载药胶束抗利什曼虫效率的测定
    2.9 实验规范及数据处理
第三章 结果与讨论
    3.1 胶束单体的合成
    3.2 纳米载药胶束的制备及表征
        3.2.1 纳米载药胶束的制备及载药率、包封率的表征
        3.2.2 纳米双载药胶束形貌、分布、剪切面电位及水合粒径的表征
        3.2.3 纳米双载药胶束稳定性、药物释放特性的表征
    3.3 胶束材料生物安全性的评估
    3.4 纳米双载药胶束主动靶向输送效率的验证
        3.4.1 纳米双载药胶束主动靶向输送效率的定性验证
        3.4.2 纳米双载药胶束主动靶向输送效率的定性验证
    3.5 纳米双载药胶束抗利什曼虫效率的测定
主要结论与展望
    主要结论
    展望
致谢
参考文献
附录 :作者在攻读硕士学位期间的成果



本文编号:3156479

资料下载
论文发表

本文链接:https://www.wllwen.com/kejilunwen/cailiaohuaxuelunwen/3156479.html


Copyright(c)文论论文网All Rights Reserved | 网站地图 |

版权申明:资料由用户0149a***提供,本站仅收录摘要或目录,作者需要删除请E-mail邮箱bigeng88@qq.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