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主页 > 科技论文 > 材料论文 >

高分子微/纳米粒子的理化性质对溃疡性结肠炎口服治疗效果的影响

发布时间:2021-04-26 09:48
  溃疡性结肠炎(Ulcerative colitis,UC)是一种慢性非特异性炎症性肠病,其发病率在全世界范围内逐年上升,特别是北美和西欧地区,发病率和患病率最高。溃疡性结肠炎始于结肠,通常以连续的方式向近端延伸穿过部分或整个结肠。临床病程是不可预测的,以交替的恶化期和缓解期为特征。典型的临床症状为血性腹泻、腹痛、尿急和里急后重,很少有患者出现体重减轻或其他全身症状,例如低烧。目前对UC的治疗包括手术治疗和药物治疗,其中药物治疗分为传统药物治疗(如氨基水杨酸、糖皮质激素)和非传统药物治疗(如生物制剂、免疫抑制剂)。长期用药会产生许多副作用,严重影响UC患者的生活质量。因此,迫切需要广大科研工作者们设计出一种安全有效的给药系统,能够在适当的时间将最大剂量的药物送到身体的特定部位以提高疗效、降低毒副作用。在众多的给药途径中,口服给药途径因其独特的优势(给药的方式方便且能够持续可控的给药、可增加患者的依从性及减少毒副作用等)而备受关注。颗粒系统是最常见的口服递送系统,已被广泛应用于各种疾病治疗中,其中胶束、脂质体、微/纳米颗粒等是最常见的口服递送系统。现在人们已经充分认识到微/纳米粒子的理化性... 

【文章来源】:西南大学重庆市 211工程院校 教育部直属院校

【文章页数】:96 页

【学位级别】:硕士

【文章目录】:
摘要
ABSTRACT
第1章 绪论
    1.1 溃疡性结肠炎
    1.2 口服递药系统
        1.2.1 胶束
        1.2.2 脂质体
        1.2.3 微米粒子
        1.2.4 纳米粒子
    1.3 理化性质对药物载体功能的影响
        1.3.1 粒径
        1.3.2 电荷
        1.3.3 表面化学成分
        1.3.4 孔隙
    1.4 聚合物载体材料和药物介绍
        1.4.1 聚乳酸-羟基乙酸共聚物介绍
        1.4.2 普朗尼克F127
        1.4.3 姜黄素
    1.5 课题的提出
第2章 多孔性高分子微米粒子表面孔隙对溃疡性结肠炎口服治疗效果的影响
    2.1 引言
    2.2 实验仪器与材料
        2.2.1 实验仪器
        2.2.2 实验材料
    2.3 实验部分
        2.3.1 non-porous MPs和 porous MPs的制备
        2.3.2 non-porous MPs和 porous MPs的物理化学表征
        2.3.3 non-porous MPs和 porous MPs对 UC的体内治疗效果评价
        2.3.4 统计分析
    2.4 结果与讨论
        2.4.1 non-porous MPs和 porous MPs的物理化学表征
        2.4.2 non-porous MPs和 porous MPs对 UC的体内治疗活性
    2.5 结论
第3章 PF127功能化的聚合物纳米粒子对溃疡性结肠炎口服治疗效果的影响
    3.1 引言
    3.2 实验仪器与材料
        3.2.1 实验仪器
        3.2.2 实验材料
    3.3 实验部分
        3.3.1 PF127功能化的纳米粒子的制备
        3.3.2 PF127功能化的纳米粒子的物理化学表征
        3.3.3 PF127功能化的纳米粒子的黏液渗透能力
        3.3.4 细胞培养
        3.3.5 PF127功能化的纳米粒子的细胞毒性实验
        3.3.6 PF127功能化的纳米粒子的细胞吞噬实验
        3.3.7 PF127功能化的纳米粒子的体外抗炎实验
        3.3.8 PF127功能化的纳米粒子的体内治疗效果
        3.3.9 PF127功能化的纳米粒子在炎症性结肠组织中的体内累积情况
        3.3.10 统计学分析
    3.4 结果与讨论
        3.4.1 PF127功能化的纳米粒子的制备
        3.4.2 PF127功能化的纳米粒子的物理化学表征
        3.4.3 PF127功能化的纳米粒子的体外生物安全性评价
        3.4.4 PF127功能化的纳米粒子的细胞吞噬定性实验
        3.4.5 PF127功能化的纳米粒子的细胞吞噬定量实验
        3.4.6 PF127功能化的纳米粒子的体外抗炎性能
        3.4.7 PF127功能化的纳米粒子体内抗溃疡性结肠炎的性能
        3.4.8 PF127功能化的纳米粒子在炎症性结肠组织中的体内积累情况
    3.5 本章小结
第4章 PLGA/PF127 纳米粒子的粒径对溃疡性结肠炎口服治疗效果的影响
    4.1 引言
    4.2 实验仪器与材料
        4.2.1 实验仪器
        4.2.2 实验材料
    4.3 实验部分
        4.3.1 不同粒径的PLGA/PF127(4:1)纳米粒子的制备
        4.3.2 不同粒径的PLGA/PF127(4:1)纳米粒子的物理化学表征
        4.3.3 细胞培养
        4.3.4 不同粒径的PLGA/PF127(4:1)纳米粒子的细胞毒性实验
        4.3.5 不同粒径的PLGA/PF127(4:1)纳米粒子的细胞吞噬实验
        4.3.6 不同粒径的PLGA/PF127(4:1)纳米粒子的体外抗炎活性
        4.3.7 不同粒径的PLGA/PF127(4:1)纳米粒子在结肠炎组织中的体内积累情况
        4.3.8 不同粒径的PLGA/PF127(4:1)纳米粒子的对UC的体内治疗效果
        4.3.9 不同粒径的PLGA/PF127(4:1)纳米粒子的在炎症性结肠组织中的体内累积情况
        4.3.10 统计学分析
    4.4 结果与讨论
        4.4.1 不同粒径的PLGA/PF127(4:1)纳米粒子的制备
        4.4.2 不同粒径的PLGA/PF127(4:1)纳米粒子的制备和物理化学表征
        4.4.3 姜黄素在不同粒径的PLGA/PF127(4:1)纳米粒子中的体外释放情况
        4.4.4 不同粒径的PLGA/PF127(4:1)纳米粒子的体外生物安全性评价
        4.4.5 不同粒径的PLGA/PF127(4:1)纳米粒子的细胞摄取行为
        4.4.6 不同粒径的PLGA/PF127(4:1)纳米粒子的细胞吞噬
        4.4.7 不同粒径的PLGA/PF127(4:1)纳米粒子的体外抗炎能力
        4.4.8 不同粒径的PLGA/PF127(4:1)纳米粒子的体内结肠炎组织中的累积
        4.4.9 不同粒径的PLGA/PF127(4:1)纳米粒子对UC的体内治疗效果
    4.5 总结
第5章 总结与展望
    5.1 总结
        5.1.1 主要研究结果
        5.1.2 特色与创新
    5.2 展望
参考文献
缩略词
致谢
攻读硕士学位期间的科研成果


【参考文献】:
期刊论文
[1]Therapeutic potential of curcumin in digestive diseases[J]. Pietro Dulbecco,Vincenzo Savarino.  World Journal of Gastroenterology. 2013(48)

博士论文
[1]奥沙利铂脂质体的生物学研究[D]. 庄宝雄.中南大学 2011



本文编号:3161202

资料下载
论文发表

本文链接:https://www.wllwen.com/kejilunwen/cailiaohuaxuelunwen/3161202.html


Copyright(c)文论论文网All Rights Reserved | 网站地图 |

版权申明:资料由用户e747e***提供,本站仅收录摘要或目录,作者需要删除请E-mail邮箱bigeng88@qq.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