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主页 > 科技论文 > 材料论文 >

基于丝素蛋白的多功能纳米药物在溃疡性结肠炎治疗中的应用

发布时间:2021-05-25 12:26
  溃疡性结肠炎是一种病因不明的慢性复发性现代难治病。随着我国国民生活水平的提高,溃疡性结肠炎的发病率逐年提高,已经严重威胁到人们的健康生活。但是由于以免疫抑制和抗炎为主的传统治疗手段存在药效差,毒副作用大等缺点,远不能满足临床治疗的需求。因此开发利用新的溃疡性结肠炎的治疗方式势在必行。理想的溃疡性结肠炎的治疗策略应该是精细化和个性化的,具体目标包括:抗炎、抗氧化、黏膜修复以及维持肠道微生物的动态平衡。这要求我们新策略能够将活性药物以合理的方式,合理的时间,合理的量,递送到相应的靶细胞,以实现最大的药效和最小的毒副作用。基于此,依托于成熟纳米技术的纳米药物由于可以进行多体系的融合和多维度的设计,可以为实现这一目标提供强有力的平台支撑。近年来,研究者利用各种材料制备了多种纳米药物载体,如脂质体、聚合物胶束、无机硅纳米颗粒等,并且已经应用于多种疾病的诊断治疗当中。并且随着最近十几年的发展,纳米药物已经进入到精准纳米药物时代。当然相对于合成高分子而言,生物大分子如蛋白质、多糖等,具有良好的生物相容性、生物可降解性以及无免疫原性等特点。因此,它们在药物递送领域受到越来越多的关注。此外天然生物材料所... 

【文章来源】:西南大学重庆市 211工程院校 教育部直属院校

【文章页数】:93 页

【学位级别】:硕士

【文章目录】:
摘要
ABSTRACT
第1章 绪论
    1.1 溃疡性结肠炎的研究现状
    1.2 纳米药物概述
        1.2.1 纳米药物的药物递送过程
        1.2.2 纳米药物的应用
        1.2.3 纳米药物的合理设计
        1.2.4 纳米药物临床转化的挑战
    1.3 蚕丝蛋白在生物医学领域的应用
        1.3.1 蚕丝应用于生物医学的结构基础和原理
        1.3.2 蚕丝应用于药物递送载体材料
        1.3.3 蚕丝在生物医学其它方面的应用
    1.4 研究课题的提出
        1.4.1 面临的问题
        1.4.2 提出解决方案
        1.4.3 研究的特点和意义
第2章 多功能靶向丝素纳米药物的制备和表征
    2.1 引言
    2.2 实验仪器和材料
        2.2.1 实验材料
        2.2.2 实验仪器
    2.3 实验方法
        2.3.1 CUR-NPs的制备
        2.3.2 纳米粒子的表面功能化
        2.3.3 NPs的多重刺激响应性能
    2.4 实验结果和分析
        2.4.1 CS-CUR-NPs的制备
        2.4.2 NPs的理化性质表征
        2.4.3 多重响应性药物释放
    2.5 本章小结
第3章 多功能靶向丝素纳米药物体外细胞实验
    3.1 引言
    3.2 实验仪器和材料
        3.2.1 实验材料
        3.2.2 实验仪器
    3.3 实验方法
        3.3.1 细胞培养
        3.3.2 NPs的细胞相容性实验
        3.3.3 NPs的细胞吞噬性能测定
        3.3.4 NPs的体外抗炎试验
    3.4 实验结果与分析
        3.4.1 NPs的细胞相容性实验
        3.4.2 纳米药物的细胞吞噬性能评价
        3.4.3 纳米药物的体外抗炎性能
    3.5 本章小结
第4章 多功能靶向丝素纳米药物对UC的体内程序化治疗效果评价
    4.1 引言
    4.2 实验仪器和材料
        4.2.1 实验材料
        4.2.2 实验仪器
    4.3 实验方法
        4.3.1 离体成像试验
        4.3.2 免疫荧光共定位
        4.3.3 NPs的体内治疗UC试验
    4.4 实验结果和分析
        4.4.1 纳米药物在小鼠体内的生物分布情况
        4.4.2 纳米药物体内UC治疗效果评价
    4.5 本章小结
第5章 多功能靶向丝素纳米药物对肠道微生物的重构评价
    5.1 引言
    5.2 实验仪器与材料
    5.3 实验方法
    5.4 实验结果与分析
        5.4.1 纳米药物对肠道微生物的重构
    5.5 本章小结
第6章 多功能靶向丝素纳米药物生物安全性能评价
    6.1 引言
    6.2 实验仪器与材料
        6.2.1 实验材料
        6.2.2 实验仪器
    6.3 实验方法
        6.3.1 体外血液相容性实验
        6.3.2 纳米药物生物安全性评价
    6.4 实验结果与分析
        6.4.1 纳米药物血液相容性
        6.4.2 纳米药物的全身毒性评价
    6.5 本章小结
第7章 总结和展望
    7.1 本研究的创新性
    7.2 展望
参考文献
致谢
硕士期间科研成果
附录


【参考文献】:
期刊论文
[1]Precise nanomedicine for intelligent therapy of cancer[J]. Huabing Chen,Zhanjun Gu,Hongwei An,Chunying Chen,Jie Chen,Ran Cui,Siqin Chen,Weihai Chen,Xuesi Chen,Xiaoyuan Chen,Zhuo Chen,Baoquan Ding,Qian Dong,Qin Fan,Ting Fu,Dayong Hou,Qiao Jiang,Hengte Ke,Xiqun Jiang,Gang Liu,Suping Li,Tianyu Li,Zhuang Liu,Guangjun Nie,Muhammad Ovais,Daiwen Pang,Nasha Qiu,Youqing Shen,Huayu Tian,Chao Wang,Hao Wang,Ziqi Wang,Huaping Xu,Jiang-Fei Xu,Xiangliang Yang,Shuang Zhu,Xianchuang Zheng,Xianzheng Zhang,Yanbing Zhao,Weihong Tan,Xi Zhang,Yuliang Zhao.  Science China(Chemistry). 2018(12)
[2]整合素αvβ3在炎症靶向治疗和显影中的作用[J]. 卢芳,李小凤,梁华平.  感染.炎症.修复. 2009 (02)



本文编号:3205338

资料下载
论文发表

本文链接:https://www.wllwen.com/kejilunwen/cailiaohuaxuelunwen/3205338.html


Copyright(c)文论论文网All Rights Reserved | 网站地图 |

版权申明:资料由用户4b156***提供,本站仅收录摘要或目录,作者需要删除请E-mail邮箱bigeng88@qq.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