空间隔离控制能量转移制备柔性发光Janus纳米纤维膜
发布时间:2021-08-02 14:24
柔性显示是目前显示领域最受关注的研究课题之一,而在柔性显示中很多关键技术还有待突破提高,比如光色调控方案,柔性基底选择以及发光基元的精细化等。静电纺丝能够简单高效地制备轻薄柔的聚合物薄膜,且薄膜内部的纤维尺度可以达到纳米级别,也能够方便地对纳米纤维进行结构和功能化设计,使得制备得到的纤维膜适用于各个领域。本文采用静电纺丝技术,结合喷丝头设计,通过控制荧光共振能量转移(FRET),制备出包括发白光在内的一系列柔性发光纳米纤维膜,具体工作如下:1.配制三原色荧光物质罗丹明B(R),香豆素6(G)和蒽(B)的溶液,并按不同浓度比例共混研究荧光共振能量转移(FRET)机理。结果表明BG和GR之间有大面积激发发射光谱重叠,能量转移方向是由供体到受体,即B→G→R,且当荧光分子简单共混分子间距过近时会因为高效率FRET而导致供体荧光猝灭。2.通过针头设计和双通道静电纺丝的方法制备了 Janus纳米纤维,将三原色荧光物质分组纺入Janus纳米纤维中,研究其与简单共混单针头电纺纤维的荧光性能差别。结果表明制备得到的Janus纳米纤维具有两相异质结构且这种纤维膜具有轻薄,可弯折和任意剪裁等优点,供体受体...
【文章来源】:北京化工大学北京市 211工程院校 教育部直属院校
【文章页数】:86 页
【学位级别】:硕士
【部分图文】:
图1-1蓝黄双色光调配白光的光谱图以及对应色坐标变化
图151??Fi.?1-1?Sectroram?of?white?lihtreared?bblue?andellow?double?color?liht,?corresondin
Fig.?1-3?The?pH?value?in?organisms?affects?FRET?efficiency??Okada等人P1更是设计制备了一种掺杂荧光物质的聚苯乙烯微球,研宄了这种几??直径的荧光微球之间的能量转移方向和能量转移效率,如图1-4所示,他们发现??能量转移转移的方向是单向而并非双向可逆,只能通过高能荧光发射的供体转移??能荧光发射的受体。并且他们发现只有当两微球足够靠近的时候才能发生FRET??,因此他们提出这种发光微球可以用于多级能量转移控制以及紧凑的光学集成设??中。??(b)?|HT1??
【参考文献】:
期刊论文
[1]蒽系荧光分子研究进展[J]. 吴玉芹,李立冬,吴俊方. 河南化工. 2011(23)
[2]异质结构的复合光催化材料的研究新进展[J]. 余长林,杨凯. 有色金属科学与工程. 2010(06)
[3]解析显色指数CRI[J]. 迈克·伍德,施端. 演艺科技. 2010(11)
[4]全球OLED产业发展现状及趋势[J]. 张军杰,杨铸. 现代显示. 2010(06)
[5]核壳结构CdS/ZnS荧光量子点的制备与荧光性能研究[J]. 蔡晓军,于郭,崔文国,李孝红. 功能材料. 2009(10)
[6]OLED、柔性、透明化显示技术及有机发光材料的发展和挑战[J]. 徐征,宋丹丹,赵谡玲,张福俊,占红明,袁广才. 现代显示. 2009(06)
[7]OLED平板显示技术原理与应用[J]. 苗英恺,陈佳. 通信技术. 2008(04)
[8]荧光分子成像技术概述及研究进展[J]. 朱新建,宋小磊,汪待发,白净. 中国医疗器械杂志. 2008(01)
[9]具有重要生物学意义的重金属及过渡金属离子荧光分子探针[J]. 朱维平,徐玉芳,钱旭红. 化学进展. 2007(09)
[10]荧光量子点复合微球的制备[J]. 闻中凯,董宇平. 化工新型材料. 2006(06)
博士论文
[1]非苯芳香性共轭体系的荧光性能研究[D]. 邵红霞.浙江大学 2007
硕士论文
[1]静电纺丝装置及纳米纤维可控制备研究[D]. 韩维华.青岛大学 2015
本文编号:3317723
【文章来源】:北京化工大学北京市 211工程院校 教育部直属院校
【文章页数】:86 页
【学位级别】:硕士
【部分图文】:
图1-1蓝黄双色光调配白光的光谱图以及对应色坐标变化
图151??Fi.?1-1?Sectroram?of?white?lihtreared?bblue?andellow?double?color?liht,?corresondin
Fig.?1-3?The?pH?value?in?organisms?affects?FRET?efficiency??Okada等人P1更是设计制备了一种掺杂荧光物质的聚苯乙烯微球,研宄了这种几??直径的荧光微球之间的能量转移方向和能量转移效率,如图1-4所示,他们发现??能量转移转移的方向是单向而并非双向可逆,只能通过高能荧光发射的供体转移??能荧光发射的受体。并且他们发现只有当两微球足够靠近的时候才能发生FRET??,因此他们提出这种发光微球可以用于多级能量转移控制以及紧凑的光学集成设??中。??(b)?|HT1??
【参考文献】:
期刊论文
[1]蒽系荧光分子研究进展[J]. 吴玉芹,李立冬,吴俊方. 河南化工. 2011(23)
[2]异质结构的复合光催化材料的研究新进展[J]. 余长林,杨凯. 有色金属科学与工程. 2010(06)
[3]解析显色指数CRI[J]. 迈克·伍德,施端. 演艺科技. 2010(11)
[4]全球OLED产业发展现状及趋势[J]. 张军杰,杨铸. 现代显示. 2010(06)
[5]核壳结构CdS/ZnS荧光量子点的制备与荧光性能研究[J]. 蔡晓军,于郭,崔文国,李孝红. 功能材料. 2009(10)
[6]OLED、柔性、透明化显示技术及有机发光材料的发展和挑战[J]. 徐征,宋丹丹,赵谡玲,张福俊,占红明,袁广才. 现代显示. 2009(06)
[7]OLED平板显示技术原理与应用[J]. 苗英恺,陈佳. 通信技术. 2008(04)
[8]荧光分子成像技术概述及研究进展[J]. 朱新建,宋小磊,汪待发,白净. 中国医疗器械杂志. 2008(01)
[9]具有重要生物学意义的重金属及过渡金属离子荧光分子探针[J]. 朱维平,徐玉芳,钱旭红. 化学进展. 2007(09)
[10]荧光量子点复合微球的制备[J]. 闻中凯,董宇平. 化工新型材料. 2006(06)
博士论文
[1]非苯芳香性共轭体系的荧光性能研究[D]. 邵红霞.浙江大学 2007
硕士论文
[1]静电纺丝装置及纳米纤维可控制备研究[D]. 韩维华.青岛大学 2015
本文编号:3317723
本文链接:https://www.wllwen.com/kejilunwen/cailiaohuaxuelunwen/3317723.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