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主页 > 科技论文 > 材料论文 >

唑类杂环和羧酸混合配体的配合物合成、结构和性能

发布时间:2021-10-11 03:27
  近年来,配合物作为一种新型的功能材料,因其复杂多样的拓扑框架和潜在的在催化、气体存储、导电材料和药物载体等众多领域的应用前景,吸引了众多科研人员的关注和重视。至今为止,已经有很多不同结构与功能的配合物被报道,但是影响最终产物的因素复杂繁多,合理的调控配合物的结构与性能仍存在诸多挑战。采用多种唑类杂环、羧酸配体与金属盐合成了十种配合物,对其结构进行了表征,并研究了配合物的荧光以及光催化性质。使用五种唑类杂环配体和五种羧酸配体与Cd(Ⅱ)金属盐混配,在水热反应体系下得到了五种配合物。配合物1是三维自连接的cgh6结构。配合物2为二维sql层状结构。配合物3是三维pcu网状结构。配合物4具有三维4,4,5T41拓扑结构。配合物5是一条一维链。配合物2和5在氢键作用下扩展成为了具有更高维数的超分子结构。采用两种含氮配体、两种羧酸配体和Ag(Ⅰ)金属盐混配,水热反应得到了两种配合物。配合物6显示出(3,4,6)-连接的二维层状结构。配合物7为一维链。配合6和7在π-π堆积作用下形成具有三维骨架的超分子网络。Zn(Ⅱ)金属盐与三种含氮配体,三种羧酸配体在水热反应体系下合成了三种配合物。配合物8具有... 

【文章来源】:华北理工大学河北省

【文章页数】:85 页

【学位级别】:硕士

【部分图文】:

唑类杂环和羧酸混合配体的配合物合成、结构和性能


有机配体调控的网络结构[17]

羧酸,配体,配合物


华北理工大学硕士学位论文-4-配合物9~13中,L2表现出不同的配位模式,并将Cd(II)离子和p-BDC2阴离子组成了不同的(6,3)-层状结构以及具有cds和eca拓扑结构的三维网络。结果说明,双吡啶配体配位方式的多样性以及不同有机二羧酸盐阴离子的特性可以有效地影响这些配合物的结构。图2不同羧酸配体对结构的影响[18]Fig.2Influenceofcarboxyliatesonthestructures[18]1.2.2金属离子的影响合理的选择金属离子中心是合成配合物的另一个关键因素,金属离子因为本身的几何配位需求,不仅可以与配体通过配位键连接起来,还可以控制组装过程,进而决定配合物的构造与延展方向。金属离子的半径大孝价态也会影响配合物的结构。因此,要设计合成好的网络骨架和理想状态的配合物,首先要挑选符合配位要求和电子构型的金属中心。过渡金属由于存在空的电子轨道,易于与有机配体形成配合物,受到研究人员的关注。LunHuiJie等人[19]采用4,4"-二苯醚二甲酸(H2oba)和不同样的金属盐混合,在水热体系中得到了五种互不相同的配合物(图3),配合物1和2具有相同的构型,是由二维的无机[Zn6Cl7]n或[Cd6Cl7]n连接酸配体构筑的具有柱状层的三维结构。配合物3在金属离子的作用下形成了一维链,并通过两种不同的氢键作用扩展为三维超分子结构。配合物4由波浪状的链通过AgO弱相互作用延伸为二维网状结构。配合物5显示了由oba2-配体支撑的二维网络,然后通过四种不同的OH···O氢键相互作用形成三维网络。

网络结构图,配合物,离子,金属


第1章文献综述-5-图3金属离子对配合物网络结构的影响[19]Fig.3Influenceofmetalionsonthestructures[19]ChenShuiSheng等人[20]为了探究金属离子对配合物骨架形成以及性质的影响,使用5-磺酸基间苯二甲酸(Na3SIP)和1,4-双(咪唑基-4-基)苯(H3L)作为有机配体与Zn(II)、Cd(II)、Cu(II)、Ni(II)四种不同的金属盐反应,最终合成了四个不同结构的配合物(图4)。在配合物1中,Zn(II)离子是四配位并处于四面体几何构型中,形成了一个一维链状结构,在弱的CH···O氢键作用力的作用下扩展为三维结构。配合物2中两个SIP3-配体与两个Cd(II)离子形成一个双核簇,最终形成一个拓扑点符号为(43)2(46.618.84)的tfz-d网络结构。配合物3中的Cu(II)离子处于五配位的正方锥几何结构中,SIP3-配体连接着金属离子与L配体形成了一个二维结构,点符号为(42.67.8)(42.6),并在氢键和π-π作用下拓展为三维超分子结构。配合物4中的Ni(II)离子分别是六配位与七配位,两种配位环境中的Ni(II)中心分别与有机配体形成两种二维结构,最后形成一个二维+二维→三维互穿结构。图4不同金属离子对配合物结构的影响[20]Fig.4Differentstructuresofthesecompoundsresultingfrommetalanions[20]

【参考文献】:
硕士论文
[1]过渡金属与三氮唑/吡唑配合物的合成、晶体结构及其性质的研究[D]. 冯孝权.郑州大学 2017
[2]含氮杂环及羧酸类多孔配位聚合物的合成、结构及性质研究[D]. 魏刚.汕头大学 2010



本文编号:3429695

资料下载
论文发表

本文链接:https://www.wllwen.com/kejilunwen/cailiaohuaxuelunwen/3429695.html


Copyright(c)文论论文网All Rights Reserved | 网站地图 |

版权申明:资料由用户62147***提供,本站仅收录摘要或目录,作者需要删除请E-mail邮箱bigeng88@qq.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