维生素B 2 、维生素B 6 检测中金/银纳米材料的制备与应用
发布时间:2021-10-31 21:46
目的利用金/银纳米材料独特的理化性质及其在分析检测领域应用的广泛性,制备特异性金/银纳米材料,利用其初步建立相应B族维生素定量分析的方法,并将该方法应用于实际样品相应B族维生素含量的检测中,验证方法的检测效果。方法分别制备金纳米粒子(Au NPs)、牛血清蛋白修饰的金纳米粒子(BSA-Au NPs)以及维生素B12修饰的金银纳米簇(VB12-AuAg NCs)3种纳米材料,通过透射电子显微镜对材料进行表征,验证材料制备是否成功;以维生素B2、维生素B6、叶酸、维生素B12为目标分析物,考察其与以上纳米材料是否产生响应;以此为基础建立一种检测相应B族维生素的新方法,并验证方法的灵敏度、特异性及精密度,再进行实际样品的检测,通过回收率和相对标准偏差验证该方法应用于实际样品检测的可行性。结果1.研究成功制备了Au NPs、BSA-Au NPs和VB12-AuAg NCs 3种纳米材料。2.Au NPs仅对维生素B6产生响应,可实现维生素B<...
【文章来源】:兰州大学甘肃省 211工程院校 985工程院校 教育部直属院校
【文章页数】:55 页
【学位级别】:硕士
【部分图文】:
AuNPs的电镜图
种不同的B族维生素(维生素B2、B6、B12以及叶酸)作为目标分析物,将其分别与AuNPs胶体体系混合。由图2.2可知,AuNPs胶体体系仅对(针对实验中设计的四种B族维生素而言)维生素B6产生了响应。维生素B6的加入使得酒红色的AuNPs胶体体系颜色转变为灰蓝色,且随着浓度的增加,其色变程度也随之增加。这可能是由于维生素B6的加入导致原本较为分散的AuNPs发生了团聚,使得体系颜色发生了典型的由于金纳米粒子团聚而产生的变化(酒红色变为灰蓝色)。由此可见利用金纳米粒子实现对维生素B6的可视化检测具有可行性。图2.2AuNPs与不同B族维生素的反应结果(a);AuNPs与不同浓度维生素B6的反应结果(b)2.4讨论金纳米粒子由于其独特的理化特性且表面易修饰,是目前应用较为广泛且研究较为成熟的纳米材料之一。随着粒径大小的改变,金纳米粒子的颜色会由红色变至紫色,粒径越小,其吸收光的波长越向短波方向移动[51]。它可与多种生物大分子结合,从而作为可视化传感器参与许多物质的检测。基于金纳米粒子的可视化传感器具有选择性好、肉眼可见且无需大型仪器等优点,其独特的理化性质,制备一种快速、灵敏的检测体系,用于检测样品中B族维生素含量在理论上具有一定的可行性[52]。有研究人员设计制备了粒径约为55nm的金纳米粒子[53],将其作为拉曼活性基底,利用便携式拉曼仪建立了一种快速准确、操作简单的食品中游离香豆素的检测方法,并将该方法用于蔬果、糕点等食品中香豆素的检测;徐丽萍等[54]采用壳聚糖-三聚磷酸钠复合物作为还原剂和稳定剂设计制备了金纳米棒,以此作为探针,通过其长短径比值下降造成溶液颜色的变化,建立了一种简单灵敏、实时快速检测维生素C的方法;王瑞勇[55]等通过柠檬酸钠还原氯金酸的方法制备
BSA-AuNPs的电镜图
【参考文献】:
期刊论文
[1]高效液相色谱法测定强化食品中维生素B6的含量[J]. 刘桂果,王浩淼,李佳慧,李嘉禹,夏然. 食品安全质量检测学报. 2019(21)
[2]荧光法测定维生素B2片剂含量及其均匀度的研究[J]. 潘雅南,梁梓超,周启高,钟桂冬,罗惠玲,张泽蓉,朱瑞琦,王健龙,陈仲运,李艳萍. 广州化工. 2019(17)
[3]模板法金纳米簇的制备及其在生物分子检测中的应用[J]. 魏伟,赵倩,石星波. 激光生物学报. 2019(04)
[4]智能型金纳米棒荧光探针的制备及其肿瘤细胞成像研究[J]. 尹玲,王安娜,赵梦,沙靖全,白永香,史海斌. 化学通报. 2019(01)
[5]金银合金纳米粒子的制备及其在比色检测水中Cr3+的应用[J]. 杜佳炜,张国文. 南昌大学学报(理科版). 2017(01)
[6]维生素B2在聚茜素红S修饰碳糊电极上的电化学行为及其应用[J]. 顾玲,刘彦平,闫璟,柯苗,张苗. 理化检验(化学分册). 2017(02)
[7]不同形貌金纳米粒子的制备及其表面增强拉曼散射效应的研究[J]. 苏晓越,陈小燕,孙成彬,赵冰,阮伟东. 光谱学与光谱分析. 2017(01)
[8]金纳米棒比色探针法测定维生素C的初步研究[J]. 徐丽萍,瑙阿敏,韩博林,王鑫,关桦楠. 食品安全质量检测学报. 2016(05)
[9]体内维生素功能的研究进展(英文)[J]. 高玲燕,马骁,刘晓. Journal of Chinese Pharmaceutical Sciences. 2016(05)
[10]HPLC测定维生素B6片含量测定方法的探讨[J]. 沈丽平. 海峡药学. 2016(02)
博士论文
[1]金纳米粒子的可控制备及其在生化比色分析中的应用研究[D]. 宇佳.东北林业大学 2015
硕士论文
[1]维生素B6在小鼠心肌梗死后心功能恢复中的作用及机制研究[D]. 王雪晴.山东大学 2019
[2]木质纤维素生物质中B族维生素的微生物提取及其发酵应用[D]. 李莉.华东理工大学 2019
[3]核黄素对脂质代谢的影响及作用机制的初步探讨[D]. 周朋辉.天津医科大学 2015
[4]生物材料—荧光贵金属纳米簇的合成与性能分析[D]. 张志美.湖南大学 2014
[5]基于贵金属纳米簇的传感器研究[D]. 曹栋宇.苏州大学 2013
本文编号:3468912
【文章来源】:兰州大学甘肃省 211工程院校 985工程院校 教育部直属院校
【文章页数】:55 页
【学位级别】:硕士
【部分图文】:
AuNPs的电镜图
种不同的B族维生素(维生素B2、B6、B12以及叶酸)作为目标分析物,将其分别与AuNPs胶体体系混合。由图2.2可知,AuNPs胶体体系仅对(针对实验中设计的四种B族维生素而言)维生素B6产生了响应。维生素B6的加入使得酒红色的AuNPs胶体体系颜色转变为灰蓝色,且随着浓度的增加,其色变程度也随之增加。这可能是由于维生素B6的加入导致原本较为分散的AuNPs发生了团聚,使得体系颜色发生了典型的由于金纳米粒子团聚而产生的变化(酒红色变为灰蓝色)。由此可见利用金纳米粒子实现对维生素B6的可视化检测具有可行性。图2.2AuNPs与不同B族维生素的反应结果(a);AuNPs与不同浓度维生素B6的反应结果(b)2.4讨论金纳米粒子由于其独特的理化特性且表面易修饰,是目前应用较为广泛且研究较为成熟的纳米材料之一。随着粒径大小的改变,金纳米粒子的颜色会由红色变至紫色,粒径越小,其吸收光的波长越向短波方向移动[51]。它可与多种生物大分子结合,从而作为可视化传感器参与许多物质的检测。基于金纳米粒子的可视化传感器具有选择性好、肉眼可见且无需大型仪器等优点,其独特的理化性质,制备一种快速、灵敏的检测体系,用于检测样品中B族维生素含量在理论上具有一定的可行性[52]。有研究人员设计制备了粒径约为55nm的金纳米粒子[53],将其作为拉曼活性基底,利用便携式拉曼仪建立了一种快速准确、操作简单的食品中游离香豆素的检测方法,并将该方法用于蔬果、糕点等食品中香豆素的检测;徐丽萍等[54]采用壳聚糖-三聚磷酸钠复合物作为还原剂和稳定剂设计制备了金纳米棒,以此作为探针,通过其长短径比值下降造成溶液颜色的变化,建立了一种简单灵敏、实时快速检测维生素C的方法;王瑞勇[55]等通过柠檬酸钠还原氯金酸的方法制备
BSA-AuNPs的电镜图
【参考文献】:
期刊论文
[1]高效液相色谱法测定强化食品中维生素B6的含量[J]. 刘桂果,王浩淼,李佳慧,李嘉禹,夏然. 食品安全质量检测学报. 2019(21)
[2]荧光法测定维生素B2片剂含量及其均匀度的研究[J]. 潘雅南,梁梓超,周启高,钟桂冬,罗惠玲,张泽蓉,朱瑞琦,王健龙,陈仲运,李艳萍. 广州化工. 2019(17)
[3]模板法金纳米簇的制备及其在生物分子检测中的应用[J]. 魏伟,赵倩,石星波. 激光生物学报. 2019(04)
[4]智能型金纳米棒荧光探针的制备及其肿瘤细胞成像研究[J]. 尹玲,王安娜,赵梦,沙靖全,白永香,史海斌. 化学通报. 2019(01)
[5]金银合金纳米粒子的制备及其在比色检测水中Cr3+的应用[J]. 杜佳炜,张国文. 南昌大学学报(理科版). 2017(01)
[6]维生素B2在聚茜素红S修饰碳糊电极上的电化学行为及其应用[J]. 顾玲,刘彦平,闫璟,柯苗,张苗. 理化检验(化学分册). 2017(02)
[7]不同形貌金纳米粒子的制备及其表面增强拉曼散射效应的研究[J]. 苏晓越,陈小燕,孙成彬,赵冰,阮伟东. 光谱学与光谱分析. 2017(01)
[8]金纳米棒比色探针法测定维生素C的初步研究[J]. 徐丽萍,瑙阿敏,韩博林,王鑫,关桦楠. 食品安全质量检测学报. 2016(05)
[9]体内维生素功能的研究进展(英文)[J]. 高玲燕,马骁,刘晓. Journal of Chinese Pharmaceutical Sciences. 2016(05)
[10]HPLC测定维生素B6片含量测定方法的探讨[J]. 沈丽平. 海峡药学. 2016(02)
博士论文
[1]金纳米粒子的可控制备及其在生化比色分析中的应用研究[D]. 宇佳.东北林业大学 2015
硕士论文
[1]维生素B6在小鼠心肌梗死后心功能恢复中的作用及机制研究[D]. 王雪晴.山东大学 2019
[2]木质纤维素生物质中B族维生素的微生物提取及其发酵应用[D]. 李莉.华东理工大学 2019
[3]核黄素对脂质代谢的影响及作用机制的初步探讨[D]. 周朋辉.天津医科大学 2015
[4]生物材料—荧光贵金属纳米簇的合成与性能分析[D]. 张志美.湖南大学 2014
[5]基于贵金属纳米簇的传感器研究[D]. 曹栋宇.苏州大学 2013
本文编号:3468912
本文链接:https://www.wllwen.com/kejilunwen/cailiaohuaxuelunwen/3468912.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