硫醚型聚酰亚胺薄膜的制备与性能研究
发布时间:2021-11-14 12:16
采用3种异构硫醚二酐(TDPA)和二胺单体2,2′-二(三氟甲基)-4,4′-二氨基联苯(TFDB)进行缩聚反应制备聚酰亚胺树脂,然后制得相应的聚酰亚胺薄膜,并对其热性能、力学性能、光学性能进行了对比研究。结果表明:3,4′-TDPA和4,4′-TDPA制备的聚酰亚胺薄膜都具有较高的玻璃化转变温度和良好的可见光透过率。
【文章来源】:绝缘材料. 2020,53(05)北大核心
【文章页数】:5 页
【部分图文】:
硫醚二酐三种异构体的化学结构
本研究采用3种硫醚二酐分别和TFDB以间甲酚为溶剂,通过高温一步法直接制备了3种聚酰亚胺树脂,反应方程式如图2所示。采用黏度计测试3种聚酰亚胺树脂的比浓对数黏度(ηinh),测得4,4′-TDPA制备的聚酰亚胺比浓对数黏度最高,达到0.51 d L/g,表明其具有较高的分子量;不对称的3,4′-TDPA制备的聚酰亚胺比浓对数黏度为0.46dL/g,分子量有所下降,但还能形成柔韧的薄膜;而3,3′-TDPA制备的聚酰亚胺比浓对数黏度最低,只有0.35 dL/g,分子量比较低,通过成膜性测试,发现该树脂无法制备相应的柔韧薄膜,这是由于3,3′-TDPA二酐的分子比较扭曲,不利于分子链的快速增长,导致无法制备高分子量的聚酰亚胺树脂。2.2 聚酰亚胺的红外表征
聚硫醚酰亚胺(3,4′-TDPA/TFDB)的FTIR如图3所示。从图3可以看出,1 778 cm-1、1 715 cm-1处的吸收峰是聚合物中酰亚胺的羰基不对称与对称伸缩振动峰,1 358 cm-1处的吸收峰是C-N伸缩振动峰,734 cm-1处的吸收峰是酰亚胺环变形振动峰,这些特征峰的出现证明了酰亚胺的存在,表明顺利制备得到聚酰亚胺。
【参考文献】:
期刊论文
[1]含氟半脂环透明聚酰亚胺薄膜的制备和性能[J]. 刘金刚,李卓,高志琪,杨海霞,杨士勇. 材料研究学报. 2008(06)
[2]无色透明耐高温聚酰亚胺薄膜的制备与性能研究[J]. 刘金刚,张秀敏,孔祥飞,杨士勇. 功能材料. 2006(09)
本文编号:3494622
【文章来源】:绝缘材料. 2020,53(05)北大核心
【文章页数】:5 页
【部分图文】:
硫醚二酐三种异构体的化学结构
本研究采用3种硫醚二酐分别和TFDB以间甲酚为溶剂,通过高温一步法直接制备了3种聚酰亚胺树脂,反应方程式如图2所示。采用黏度计测试3种聚酰亚胺树脂的比浓对数黏度(ηinh),测得4,4′-TDPA制备的聚酰亚胺比浓对数黏度最高,达到0.51 d L/g,表明其具有较高的分子量;不对称的3,4′-TDPA制备的聚酰亚胺比浓对数黏度为0.46dL/g,分子量有所下降,但还能形成柔韧的薄膜;而3,3′-TDPA制备的聚酰亚胺比浓对数黏度最低,只有0.35 dL/g,分子量比较低,通过成膜性测试,发现该树脂无法制备相应的柔韧薄膜,这是由于3,3′-TDPA二酐的分子比较扭曲,不利于分子链的快速增长,导致无法制备高分子量的聚酰亚胺树脂。2.2 聚酰亚胺的红外表征
聚硫醚酰亚胺(3,4′-TDPA/TFDB)的FTIR如图3所示。从图3可以看出,1 778 cm-1、1 715 cm-1处的吸收峰是聚合物中酰亚胺的羰基不对称与对称伸缩振动峰,1 358 cm-1处的吸收峰是C-N伸缩振动峰,734 cm-1处的吸收峰是酰亚胺环变形振动峰,这些特征峰的出现证明了酰亚胺的存在,表明顺利制备得到聚酰亚胺。
【参考文献】:
期刊论文
[1]含氟半脂环透明聚酰亚胺薄膜的制备和性能[J]. 刘金刚,李卓,高志琪,杨海霞,杨士勇. 材料研究学报. 2008(06)
[2]无色透明耐高温聚酰亚胺薄膜的制备与性能研究[J]. 刘金刚,张秀敏,孔祥飞,杨士勇. 功能材料. 2006(09)
本文编号:3494622
本文链接:https://www.wllwen.com/kejilunwen/cailiaohuaxuelunwen/3494622.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