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主页 > 科技论文 > 材料论文 >

介孔碳微球的制备、改性及应用研究

发布时间:2022-01-12 21:57
  介孔碳微球具有规则的球形形貌,良好的单分散性、可调的孔径和较大的比表面积和孔容等特点,在催化领域日益受到人们的关注。使用磷酸对介孔碳材料进行修饰得到酸功能化的介孔碳材料,可提高催化剂活性位点的数量和酸强,在酸催化领域具有潜在的应用价值。将银粒子负载在介孔碳微球上可以很好的解决单质银作为催化材料具有易被氧化、易团聚和高成本等一系列问题。本文以水热法合成的介孔碳微球为载体,通过直接浸渍法,制备了介孔碳基固体磷酸,研究了制备工艺对催化活性的影响,以乙酸及乙醇的酯化反应作为探针讨论固体酸的催化效果;采用化学还原法制备了载银介孔碳微球,并讨论了其在硼氢化钠还原亚甲基蓝中的应用情况。主要实验结果如下:1.以低阶酚醛树脂为碳源,三嵌段共聚物F127为模板剂,采用水热法制备介孔碳微球。研究了苯酚用量、模板剂用量、稀释浓度和酚醛树脂与F127反应温度对介孔碳微球微观形貌和孔结构的影响。研究结果表明,苯酚用量为0.6 g、F127用量为0.9 g、resol-F127胶束溶液与水以1:3的体积比稀释,低阶酚醛树脂与F127胶束组装温度为70oC时,制备的介孔碳微球形貌规整、粒径均一(约100 nm),具有... 

【文章来源】:武汉科技大学湖北省

【文章页数】:70 页

【学位级别】:硕士

【部分图文】:

介孔碳微球的制备、改性及应用研究


EISA法制备介孔碳[12]

酚醛树脂,酸性,条件,机理


如图1.2所示,在酸性条件下,可提高甲醛的活性,甲醛首先形成碳正离子并与羟基苯进行亲电取代,随后与另一苯环继续亲电取代,重复上述一系列取代反应合成线型酚醛树脂[4]。在碱性条件下,如图1.3,甲醛与苯酚发生加成反应,形成羟甲基衍生物,随后羟甲基多元酚通过脱水缩聚形成具有体型结构的水溶性酚醛树脂[20]。

碱性,酚醛树脂,条件,机理


在碱性条件下,如图1.3,甲醛与苯酚发生加成反应,形成羟甲基衍生物,随后羟甲基多元酚通过脱水缩聚形成具有体型结构的水溶性酚醛树脂[20]。1.2.2 生物质作碳源

【参考文献】:
期刊论文
[1]电凝法处理活性艳橙X-GN模拟染料废水的研究[J]. 杨影,曹艳妮,王丽丽,付忠田.  化工管理. 2020(03)
[2]光催化处理染料废水研究进展[J]. 李锡鹏.  广州化工. 2020(01)
[3]染料废水处理技术研究[J]. 尼培佳.  科技风. 2019(28)
[4]膨润土负载N/Ag共掺杂TiO2光催化剂的制备及光催化降解性能[J]. 杨莹琴,陈庆亮,王庆之.  信阳师范学院学报(自然科学版). 2019(04)
[5]原位氮掺杂大孔径介孔碳材料的制备及表征[J]. 王梦,潘红艳,杨春亮,贾双珠,许值铭,王贤书,史永永,林倩.  人工晶体学报. 2019(09)
[6]银纳米线/MoO3-X复合基底的合成及其SERS性能研究[J]. 吕炜烽,陈卓,张凤泉,周灿梁,牛志强,顾辰杰.  宁波大学学报(理工版). 2019(05)
[7]木质素基介孔碳材料的制备及应用进展[J]. 王帅,甘林火,吕丽.  化工进展. 2019(08)
[8]氮掺杂介孔炭负载FeCu双金属催化剂及其CO加氢性能研究[J]. 李志文,陈从标,王俊刚,林明桂,侯博,贾丽涛,李德宝.  燃料化学学报. 2019(06)
[9]壳聚糖-F27软模板法制备孔结构可调的氮掺杂纳米介孔碳球[J]. 王贤书,吴红,谢仁权,潘红艳,林倩.  人工晶体学报. 2019(04)
[10]HA/Ag纳米复合材料的制备与性能[J]. 翁仪瑾,张霞,周韬,蒋浩,张垒,刘肖.  无机化学学报. 2019(04)

博士论文
[1]纳米尺寸介孔碳材料的合成、性质与应用[D]. 方寅.复旦大学 2013
[2]新型微孔和介孔碳材料的合成及其催化、吸附性能[D]. 刘蕾.南开大学 2012
[3]新型碳基介孔材料的控制合成及应用[D]. 王金秀.复旦大学 2012

硕士论文
[1]纳米级有序介孔碳球的功能化及对铀(Ⅵ)吸附性能的研究[D]. 王琳.东华理工大学 2016
[2]介孔碳的制备及对咪唑基离子液体的吸附研究[D]. 陶金慧.哈尔滨师范大学 2015
[3]有序介孔碳的制备及金属纳米粒子负载的研究[D]. 罗蕾.陕西师范大学 2015
[4]模板法合成介孔碳材料的研究[D]. 王媛媛.河北科技大学 2013
[5]不同形貌有序介孔碳的制备与表征[D]. 郝文成.吉林大学 2013



本文编号:3585515

资料下载
论文发表

本文链接:https://www.wllwen.com/kejilunwen/cailiaohuaxuelunwen/3585515.html


Copyright(c)文论论文网All Rights Reserved | 网站地图 |

版权申明:资料由用户e3c51***提供,本站仅收录摘要或目录,作者需要删除请E-mail邮箱bigeng88@qq.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