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主页 > 科技论文 > 材料论文 >

基于铜及钴的氧族纳米复合材料的载药行为及电催化研究

发布时间:2022-01-14 16:45
  近年来,癌症在中国的发病率和死亡率呈持续上升的趋势,癌症已成为主要死亡原因之一。在癌症治疗中大部分的抗癌药物具有杀死其他正常组织细胞的危害,为了降低药物的毒副作用并发挥药物本身的最大疗效,往往需要采用特殊的载体来解决这个问题。目前研究的热点是利用单原子及异质结构的纳米材料(高载药率、可控的粒径、缓释)负载抗癌药物阻止癌细胞的扩散达到靶向治疗的目的。催化剂Fe3O4在酸性环境下(癌细胞)能有效的引发肿瘤特异性原位Fenton反应导致癌细胞凋亡。另外在无外界刺激或低氧的条件下,析氧反应(OER)能催化细胞内的生化反应产生高活性的单线态氧或ROS抑制或杀死肿瘤细胞。再者析氧反应又能产生清洁,绿色的能源来减少化石燃料的消耗。因此,医药纳米材料与催化默默地建立联系。近年来,无机非金属纳米材料引起了广泛的关注,本研究以氧化亚铜的立方体微晶为模板,在常温搅拌条件下引入磁性元素钴,制备出空心多孔CuO立方体负载片状钴化合物的复合材料。考察立方体钴化合物负载抗癌药物在不同pH值下的释放性能,载药量以及生物相容性等性质。同时,引入少量的硫元素于该钴化合物材料中,... 

【文章来源】:广东药科大学广东省

【文章页数】:77 页

【学位级别】:硕士

【部分图文】:

基于铜及钴的氧族纳米复合材料的载药行为及电催化研究


无机材料在各领域应用的示意图

示意图,示意图,微波,合成法


广东药科大学硕士研究生学位论文4学/物理性质,目前常见的无机纳米材料的合成方法有以下几种:1.3.1微波合成法微波合成是基于微波介电对物质的有效加热,即特定的材料(例如溶剂或试剂)吸收微波能量后并将其转化为热量的能力。微波合成法[32,33]有以下优点:(i)加热速度快,提高了反应速率;(ii)热源与反应物或溶剂之间没有直接的接触;(iii)反应参数易控制,这不仅对产品的质量很重要,而且还解决了严重的安全问题;(iv)反应混合物中包含不同微波吸收特性的化合物时,微波可以对其选择性的加热。例如:罗课题组[34]通过微波加热H2PtCl6和3-巯基戊二酸水溶液一步合成胶体Pt纳米颗粒。在合成过程中,通过调节反应剂的摩尔比得到粒度大小可控的材料。在催化活性磷酸盐领域,Jhung等人[35]报道了在微波辐射下快速合成两种纳米多孔磷化镍材料VSB-1和VSB-5。如图1-2所示,其合成过程快速有效。图1-2.VSB-1和VSB-5的合成示意图Fig.1-2.SynthesisofVSB-1andVSB-5微波合成法为纳米材料的合成提供了一条便捷的途径,通过对反应混合物进行高效、快速的加热来提高反应速度,显著缩短了反应时间。但是微波法有一些缺陷,例如不能大规模使用,不然反应成本提高,也不能在反应条件下原位监测纳米颗粒的形成。

示意图,辅助方法,原位合成,示意图


广东药科大学硕士研究生学位论文51.3.2水热/溶剂热法众所周知,水热合成是一种强大的技术,用于制备具有不同结构的无机和有机材料或复合材料。通常来讲,水热法是指难溶或不溶性物质溶解于水溶液中并在高温高压环境下进行重结晶的过程。该方法所得化合物纯度高,粒径容易控制,分散性比较好等优点。如图1-3所示,陈中伟[36]课题组报道了以十六烷基三甲基溴化铵(CTAB)为模板,无需进一步热处理,直接采用一步水热法使VS2与rGO发生相互作用而合成VS2/石墨烯纳米片(VS2/GNS)。WilsonS.T.和FlanigenE.M.[37]等人采用水热法合成了新型的微孔铝磷酸盐系列(AlPO4-n)。从而成功制备了微孔铝磷酸盐和各种结构相关的材料,被称为开放骨架材料。这种开放框架材料表现出丰富的结构特征,如超大微孔、混合键、不同的结构尺寸、多样性以及一维(1D)链和二维(2D)层的各种堆叠顺序。图1-3.CTAB辅助方法原位合成VS2/GNS的示意图Fig.1-3.SchematicillustrationoftheVS2/GNSinsitusynthesisbyaCTAB-assistedmethod虽然水热/溶剂热法受到很多人的青睐,但是其方法不能观察到晶体生长和材料合成的过程,其次设备需要耐高温高压的钢材和耐腐蚀的内衬,温压控制严格,技术难度高,从而造成成本较大的缺点。

【参考文献】:
期刊论文
[1]Directional construction of Cu2S branch arrays for advanced oxygen evolution reaction[J]. Shengjue Deng,Yanbin Shen,Dong Xie,Yangfan Lu,Xiaolong Yu,Liang Yang,Xiuli Wang,Xinhui Xia,Jiangping Tu.  Journal of Energy Chemistry. 2019(12)
[2]无机纳米材料的制备技术及其进展[J]. 孙兰萍,许晖.  化工装备技术. 2006(03)
[3]生物材料不同接触方式和条件对溶血作用影响的研究[J]. 孙皎,顾国珍,钱云芳.  生物医学工程学杂志. 2003(01)



本文编号:3588858

资料下载
论文发表

本文链接:https://www.wllwen.com/kejilunwen/cailiaohuaxuelunwen/3588858.html


Copyright(c)文论论文网All Rights Reserved | 网站地图 |

版权申明:资料由用户77350***提供,本站仅收录摘要或目录,作者需要删除请E-mail邮箱bigeng88@qq.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