热处理温度对类球形磺化石墨烯微结构的影响
发布时间:2022-01-19 19:24
以非晶态高分子聚合物为碳源,在特定温度的苯磺酸溶液中,一次性脱氢及同步自缩聚制备磺化石墨烯悬浊液,再经喷雾式干燥制得类球形磺化石墨烯颗粒。采用SEM、TEM、BET、FT-IR、Raman和XRD等表征手段对不同热处理温度下的磺化石墨烯颗粒进行表征;研究类球形磺化石墨烯在750、1 500和2 500℃热处理后的形貌及结构变化;考察不同热处理温度对其表面特性和结晶程度的影响。结果表明,球形磺化石墨烯颗粒的直径尺寸随着热处理温度的升高而逐渐减小,ID/IG值先升高后降低,Lc值由1.55 nm(未热处理)升高到8.08 nm(2 500℃),微晶堆叠厚度增加,结晶程度提高,结构由无序向有序化转变。
【文章来源】:新型炭材料. 2020,35(02)北大核心EISCICSCD
【文章页数】:7 页
【部分图文】:
磺化石墨烯制备示意图
采用SEM分别表征未热处理及在750、1 500和2 500℃温度下热处理的类球形磺化石墨烯颗粒的表面形貌和存在状态,如图2所示。由图2可知,磺化石墨烯经喷雾干燥后产生了类球形颗粒,此类颗粒的总数占全部颗粒的95%以上,颗粒的直径为1~10μm,平均粒径为2~3μm,并且部分颗粒产生了一定的团聚。这是由于微米类球体颗粒曲率半径较小,表面能相应较高,且球形颗粒还不够完善,颗粒之间易造成桥联、机械啮合,且由高分子制备而成的磺化石墨烯表面含有丰富的磺酸基团,极易与其他粒子产生静电吸附、化学键合。这种团聚是无规律的,导致粒度分布相对不均。经不同温度热处理后,类球形磺化石墨烯的官能团脱落,表面变得光滑且规整,团聚现象得到改善,由最开始的团聚状态变为单个成球,且经热处理的球形颗粒直径相对减小,粒径分布更为均匀。图3 不同温度下磺化石墨烯的TEM照片
图2 磺化石墨烯经喷雾干燥后的粉体样SEM照片为进一步研究磺化石墨烯球体颗粒的形貌及深层结构,不同热处理温度的球形颗粒TEM照片见图3。由图3(a)观察可知,经喷雾干燥后的磺化石墨烯呈微球状,这是由于在喷雾干燥过程中,料液雾化成液滴,与热介质接触,开始传热传质过程。传热过程由外向内进行,水分挥发过程中,液滴开始浓缩,粒径变小,原本平铺的二维磺化石墨烯分子蜷缩成球形,最终内部残留水分蒸发,形成微球。同时由于磺化石墨烯悬浊液的浓度不均一,且形成液滴后,水分携带磺化石墨烯不断迁移至液滴表面形成更大的浓度差,迅速干燥成球后微球的表面厚度不一致,在透射电镜图上表现为微球中心与外径存在较大的明暗区域差异。从图3还可知,随着处理温度的升高,磺化石墨烯颗粒平均粒径逐渐变小,且部分颗粒由于在喷雾干燥过程中,内部残留水分过多,最终蒸发突破球层,使球体产生一定的孔洞凹陷(图3a、3d)。
【参考文献】:
期刊论文
[1]氧化石墨烯的可控还原及结构表征[J]. 杨旭宇,王贤保,李静,杨佳,万丽,王敬超. 高等学校化学学报. 2012(09)
本文编号:3597422
【文章来源】:新型炭材料. 2020,35(02)北大核心EISCICSCD
【文章页数】:7 页
【部分图文】:
磺化石墨烯制备示意图
采用SEM分别表征未热处理及在750、1 500和2 500℃温度下热处理的类球形磺化石墨烯颗粒的表面形貌和存在状态,如图2所示。由图2可知,磺化石墨烯经喷雾干燥后产生了类球形颗粒,此类颗粒的总数占全部颗粒的95%以上,颗粒的直径为1~10μm,平均粒径为2~3μm,并且部分颗粒产生了一定的团聚。这是由于微米类球体颗粒曲率半径较小,表面能相应较高,且球形颗粒还不够完善,颗粒之间易造成桥联、机械啮合,且由高分子制备而成的磺化石墨烯表面含有丰富的磺酸基团,极易与其他粒子产生静电吸附、化学键合。这种团聚是无规律的,导致粒度分布相对不均。经不同温度热处理后,类球形磺化石墨烯的官能团脱落,表面变得光滑且规整,团聚现象得到改善,由最开始的团聚状态变为单个成球,且经热处理的球形颗粒直径相对减小,粒径分布更为均匀。图3 不同温度下磺化石墨烯的TEM照片
图2 磺化石墨烯经喷雾干燥后的粉体样SEM照片为进一步研究磺化石墨烯球体颗粒的形貌及深层结构,不同热处理温度的球形颗粒TEM照片见图3。由图3(a)观察可知,经喷雾干燥后的磺化石墨烯呈微球状,这是由于在喷雾干燥过程中,料液雾化成液滴,与热介质接触,开始传热传质过程。传热过程由外向内进行,水分挥发过程中,液滴开始浓缩,粒径变小,原本平铺的二维磺化石墨烯分子蜷缩成球形,最终内部残留水分蒸发,形成微球。同时由于磺化石墨烯悬浊液的浓度不均一,且形成液滴后,水分携带磺化石墨烯不断迁移至液滴表面形成更大的浓度差,迅速干燥成球后微球的表面厚度不一致,在透射电镜图上表现为微球中心与外径存在较大的明暗区域差异。从图3还可知,随着处理温度的升高,磺化石墨烯颗粒平均粒径逐渐变小,且部分颗粒由于在喷雾干燥过程中,内部残留水分过多,最终蒸发突破球层,使球体产生一定的孔洞凹陷(图3a、3d)。
【参考文献】:
期刊论文
[1]氧化石墨烯的可控还原及结构表征[J]. 杨旭宇,王贤保,李静,杨佳,万丽,王敬超. 高等学校化学学报. 2012(09)
本文编号:3597422
本文链接:https://www.wllwen.com/kejilunwen/cailiaohuaxuelunwen/3597422.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