稀土掺杂NaREF 4 (RE=Y/Gd)纳米晶核壳结构设计及其上转换发光性质研究
发布时间:2022-01-26 19:28
近年来,由于稀土元素具有丰富的能级以及特殊的4f电子层结构,使稀土元素得到了非常广泛的应用。稀土掺杂的上转换发光纳米材料由于在生物成像、光显示屏以及荧光探针显示等方面具有巨大潜在应用,而引起了研究者的极大关注。稀土氟化物因为其声子能量低,对光透性良好以及高的化学稳定性等优点,成为了发光效率最高的基质材料之一。而稀土掺杂氟化物纳米晶由于具有良好的上转换发光效率、较小的尺寸的优点成为可以在荧光探针、生物标记等多个方面应用而成为了研究热点。本文围绕稀土掺杂NaREF4的合成,以及设计核壳结构实现增强上转换发光,并对其上转换发光机理进行了研究。论文主要研究了以下内容:首先选择方便简单的水热法合成立方相NaYF4纳米晶,通过掺入Yb3+和Ho3+实现上转换发光。改变反应时间,得到的五个样品,对其进行了物相分析、透射电镜分析以及上转换发光光谱分析,实现上转换发光增强;用共沉淀法制备出上转换发光效率更高的六方相的NaYF4,控制反应条件(反应时间及温度),对晶体结构及形貌进行调控,通过改变Yb3+和Ho3+的掺杂浓度,得到最佳的激活剂与敏化剂掺杂比例,并探究了其上转换发光机理。通过对立方相和六方相N...
【文章来源】:昆明理工大学云南省
【文章页数】:102 页
【学位级别】:硕士
【部分图文】:
图1.3合作敏化上转换过程图??Figure?1.3?Cooperative?sensitization?upconversion??
Fig.?1.2?Energy?transfer?upconversion??1.2.2.3?合作每¥化上转换(Cooperative?sensitization?upconversion,CSU)??合作敏化上转换(CSU)在图1.3中是涉及三个离子中心相互作用的过程,并且涉及??离子1和离子3?—般属于同一类型。吸收激发光子后,可以分别将离子1和离子3从基态??G激发到激发态E1。离子1和离子3可以同时与离子2相互作用,协同能量传递,激发离??子2从基态到更高的能级状态。离子2由于被激发,通过发射光子可以弛豫回到其基态。??CSU的效率一般比ESA和ETU过程小,尽管如此,限制激励后可以补偿低效率,并可能??提供实现高分辨率成像这从其他上转换机制中不能得到。CSU的机制已被报道Yb3+/Tb3+??[47],Yb3+/Eu3+[481、和?Yb3+/Pr3+[491。??lon2??/E1^fc?\?|??②/?③?、.、②??l〇n1/?\lon3??Einrr?-rr-^??I①M?M①|
???1.2.2.4?交叉她豫(Cross?relaxation,?CR)??交叉弛豫(CR)如图1.4是一个能量传递过程,从离子1将其激发能量的一部分转移??到离子2的过程,通过E2?(离子1)?+G?(离子2)?—E1?(离子1)?+E1?(离子2)的过程。??离子1和离子2可以是相同的也可以是不同的离子,离子2也可以在其激发态在某些情况??下。CR过程是离子-离子相互作用的一个结果,其效率与掺杂浓度密切相关。CR是众所??周知的以“浓度”为主要原因的猝灭机理,但它可以被用来调整UCNPs彩色输出或构建高效??光子雪崩机制。??lon1??E2?—??①丨'、?、??S\lon2??\?^^?E1??'、①丨??G?■!?i?G??图1.4交叉弛豫过程图??Fig.?1.4?Cross?relaxation?process??1.2.2.5?光子雪崩(Photon?avalanche,?PA)??光子雪崩(PA)是如图1.5的一个过程,上转换发光是在一定功率阈值以上产生的。??低于这个阈值门槛的时候,产生很少上转换荧光,而高于这个阈值门槛时发光强度会增加??几个数量级。实际上
【参考文献】:
期刊论文
[1]Enhancement of upconversion luminescence of YAlO3:Er3+ by Gd3+ doping[J]. 李振龙,王宝树,邢立成,刘绍龙,谭娜,肖思国,丁建文. Chinese Optics Letters. 2012(08)
[2]基于上转换发光技术的生物传感器及其应用[J]. 赵永凯,周蕾,黄惠杰,杨瑞馥,黄立华,任冰强,卢健,王向朝. 光学学报. 2005(06)
[3]浅谈荧光[J]. 王淑敏. 物理通报. 1997(04)
[4]光学显微镜简史[J]. 唐玄之,李明. 物理. 1995(07)
本文编号:3611044
【文章来源】:昆明理工大学云南省
【文章页数】:102 页
【学位级别】:硕士
【部分图文】:
图1.3合作敏化上转换过程图??Figure?1.3?Cooperative?sensitization?upconversion??
Fig.?1.2?Energy?transfer?upconversion??1.2.2.3?合作每¥化上转换(Cooperative?sensitization?upconversion,CSU)??合作敏化上转换(CSU)在图1.3中是涉及三个离子中心相互作用的过程,并且涉及??离子1和离子3?—般属于同一类型。吸收激发光子后,可以分别将离子1和离子3从基态??G激发到激发态E1。离子1和离子3可以同时与离子2相互作用,协同能量传递,激发离??子2从基态到更高的能级状态。离子2由于被激发,通过发射光子可以弛豫回到其基态。??CSU的效率一般比ESA和ETU过程小,尽管如此,限制激励后可以补偿低效率,并可能??提供实现高分辨率成像这从其他上转换机制中不能得到。CSU的机制已被报道Yb3+/Tb3+??[47],Yb3+/Eu3+[481、和?Yb3+/Pr3+[491。??lon2??/E1^fc?\?|??②/?③?、.、②??l〇n1/?\lon3??Einrr?-rr-^??I①M?M①|
???1.2.2.4?交叉她豫(Cross?relaxation,?CR)??交叉弛豫(CR)如图1.4是一个能量传递过程,从离子1将其激发能量的一部分转移??到离子2的过程,通过E2?(离子1)?+G?(离子2)?—E1?(离子1)?+E1?(离子2)的过程。??离子1和离子2可以是相同的也可以是不同的离子,离子2也可以在其激发态在某些情况??下。CR过程是离子-离子相互作用的一个结果,其效率与掺杂浓度密切相关。CR是众所??周知的以“浓度”为主要原因的猝灭机理,但它可以被用来调整UCNPs彩色输出或构建高效??光子雪崩机制。??lon1??E2?—??①丨'、?、??S\lon2??\?^^?E1??'、①丨??G?■!?i?G??图1.4交叉弛豫过程图??Fig.?1.4?Cross?relaxation?process??1.2.2.5?光子雪崩(Photon?avalanche,?PA)??光子雪崩(PA)是如图1.5的一个过程,上转换发光是在一定功率阈值以上产生的。??低于这个阈值门槛的时候,产生很少上转换荧光,而高于这个阈值门槛时发光强度会增加??几个数量级。实际上
【参考文献】:
期刊论文
[1]Enhancement of upconversion luminescence of YAlO3:Er3+ by Gd3+ doping[J]. 李振龙,王宝树,邢立成,刘绍龙,谭娜,肖思国,丁建文. Chinese Optics Letters. 2012(08)
[2]基于上转换发光技术的生物传感器及其应用[J]. 赵永凯,周蕾,黄惠杰,杨瑞馥,黄立华,任冰强,卢健,王向朝. 光学学报. 2005(06)
[3]浅谈荧光[J]. 王淑敏. 物理通报. 1997(04)
[4]光学显微镜简史[J]. 唐玄之,李明. 物理. 1995(07)
本文编号:3611044
本文链接:https://www.wllwen.com/kejilunwen/cailiaohuaxuelunwen/3611044.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