含胺基磷光金属配合物的合成及其在自愈合材料中的应用
发布时间:2022-02-21 08:38
本论文合成4种具有不同烷氧基链的二亚胺类化合物Phen-NH2-n(n=1~4),以Phen-NH2-n(n=1~4)为配体进一步合成Ru(Ⅱ)配合物Ru-NH2-n(n=1~4)。在对Phen-NH2-n(n=1~4)和Ru-NH2-n(n=1~4)的分子结构、光物理性质和电化学性质等进行充分表征的基础上,将Ru-NH2-n(n=1~4)的DMF溶液充分混入到聚丙烯酸(PAA)凝胶中,经真空干燥后制备出4种磷光自愈合凝胶。最后在b3lyp(lanl2dz+6-31g)水平上,对Ru-NH2-n(n=1~4)的基态几何构型及紫外-可见吸收光谱进行了理论模拟。主要研究如下:1、在粉末状态下,Phen-NH2-1、Phen-NH2-2、Phen-NH2-3、Phen-NH2-4的最大发射光谱峰位分别为456 nm、454 nm、450 nm、447 nm。Phen-NH2-...
【文章来源】:长春理工大学吉林省
【文章页数】:81 页
【学位级别】:硕士
【文章目录】:
摘要
ABSTRACT
第1章 绪论
1.1 光致发光的基本机理
1.1.1 荧光和磷光
1.2 过渡金属发光配合物
1.2.1 过渡金属配合物的电子跃迁类型
1.2.2 过渡金属Ru(Ⅱ)配合物
1.2.3 过渡金属Re(Ⅰ)配合物
1.2.4 稀土金属Eu(Ⅲ)配合物
1.3 过渡金属发光配合物的应用
1.3.1 分子生物学领域的应用
1.3.2 有机电致发光领域的应用
1.3.3 化学传感领域的应用
1.4 自愈合材料
1.4.1 发光自愈合凝胶材料
1.5 本篇论文研究内容和意义
第2章 含胺基配体的合成及表征
2.1 所需的试剂以及药品
2.2 测试仪器及方法
2.3 配体的合成过程
2.3.1 1,10-邻菲罗啉-5,6-二酮(DOPhen)的合成
2.3.2 4-(4-溴丁氧基)苯甲醛(CHO-1)的合成
2.3.3 4-(6-溴己氧基)苯甲醛(CHO-2)的合成
2.3.4 4-(8-溴辛氧基)苯甲醛(CHO-3)的合成
2.3.5 4-(10-溴癸氧基)苯甲醛(CHO-4)的合成
2.3.6 4-(4-(4-硝基苯氧基)丁氧基)苯甲醛(CHO-NO_2-1)的合成
2.3.7 4-(6-(4-硝基苯氧基)己氧基)苯甲醛(CHO-NO_2-2)的合成
2.3.8 4-(8-(4-硝基苯氧基)辛氧基)苯甲醛(CHO-NO_2-3)的合成
2.3.9 4-(10-(4-硝基苯氧基)癸氧基)苯甲醛(CHO-NO_2-4)的合成
2.3.10 2-(4-((4-(4-硝基苯氧基)丁基)氧基)苯基)-1H-咪唑[4,5-f][1,10]菲罗啉(Phen-NO_2-1)的合成
2.3.11 2-(4-((6-(4-硝基苯氧基)己基)氧基)苯基)-1H-咪唑[4,5-f][1,10]菲罗啉(Phen-NO_2-2)的合成
2.3.12 2-(4-((8-(4-硝基苯氧基)辛基)氧基)苯基)-1H-咪唑[4,5-f][1,10]菲罗啉(Phen-NO_2-3)的合成
2.3.13 2-(4-((10-(4-硝基苯氧基)癸基)氧基)苯基)-1H-咪唑[4,5-f][1,10]菲罗啉(Phen-NO_2-4)的合成
2.3.14 4-(4-(4-(1H-咪唑[4,5-f][1,10]菲罗啉-2基)苯氧基)丁氧基)苯胺(Phen-NH_2-1)的合成
2.3.15 4-(6-(4-(1H-咪唑[4,5-f][1,10]菲罗啉-2基)苯氧基)己氧基)苯胺(Phen-NH_2-2)的合成
2.3.16 4-(8-(4-(1H-咪唑[4,5-f][1,10]菲罗啉-2基)苯氧基)辛氧基)苯胺(Phen-NH_2-3)的合成
2.3.17 4-(10-(4-(1H-咪唑[4,5-f][1,10]菲罗啉-2基)苯氧基)癸氧基)苯胺(Phen-NH_2-4)的合成
2.4 配体的光物理性质
2.4.1 配体的红外吸收光谱
2.4.2 配体的紫外-可见吸收光谱
2.4.3 配体的荧光光谱
2.5 配体的电化学性质
2.6 本章小结
第3章 含胺基磷光Ru(Ⅱ)配合物的合成及表征
3.1 主要试剂和药品
3.2 测试仪器及方法
3.3 Ru(Ⅱ)配合物的合成
3.3.1 Ru-NH_2-1的合成
3.3.2 Ru-NH_2-2的合成
3.3.3 Ru-NH_2-3的合成
3.3.4 Ru-NH_2-4的合成
3.4 Ru(Ⅱ)配合物的光物理性质
3.4.1 Ru(Ⅱ)配合物的红外吸收光谱
3.4.2 Ru(Ⅱ)配合物的紫外-可见吸收光谱
3.4.3 Ru(Ⅱ)配合物的荧光光谱
3.5 Ru(Ⅱ)配合物的电化学性质
3.6 本章小结
第4章 发光自愈合凝胶的制备与表征
4.1 主要试剂和药品
4.2 测试仪器及方法
4.3 发光自愈合凝胶的制备
4.4 Ru-NH_2-n(0.8 wt%)@PAA(n=1~4)发光自愈合凝胶的表征
4.4.1 Ru-NH_2-n@PAA(n=1~4)的力学测试
4.4.2 Ru-NH_2-n(0.8wt%)@PAA(n=1~4)的拉伸循环测试
4.4.3 Ru-NH_2-n(0.8 wt%)@PAA(n=1~4)的自愈合原理及性能
4.5 本章小结
第5章 Ru(Ⅱ)配合物光物理性质的理论模拟
5.1 Ru(Ⅱ)配合物的分子基态几何
5.2 Ru(Ⅱ)配合物的电子结构
5.3 配合物的紫外吸收
5.4 本章小结
第6章 结论
参考文献
附录A
附录B 攻读学位期间发表论文与研究成果清单
致谢
【参考文献】:
期刊论文
[1]发光自愈合凝胶研究进展[J]. 曾海波,杨少安,陈咏梅. 中国科学:化学. 2017(03)
[2]镧系金属有机配合物发光及应用[J]. 李文连. 光电子·激光. 1997(01)
本文编号:3636894
【文章来源】:长春理工大学吉林省
【文章页数】:81 页
【学位级别】:硕士
【文章目录】:
摘要
ABSTRACT
第1章 绪论
1.1 光致发光的基本机理
1.1.1 荧光和磷光
1.2 过渡金属发光配合物
1.2.1 过渡金属配合物的电子跃迁类型
1.2.2 过渡金属Ru(Ⅱ)配合物
1.2.3 过渡金属Re(Ⅰ)配合物
1.2.4 稀土金属Eu(Ⅲ)配合物
1.3 过渡金属发光配合物的应用
1.3.1 分子生物学领域的应用
1.3.2 有机电致发光领域的应用
1.3.3 化学传感领域的应用
1.4 自愈合材料
1.4.1 发光自愈合凝胶材料
1.5 本篇论文研究内容和意义
第2章 含胺基配体的合成及表征
2.1 所需的试剂以及药品
2.2 测试仪器及方法
2.3 配体的合成过程
2.3.1 1,10-邻菲罗啉-5,6-二酮(DOPhen)的合成
2.3.2 4-(4-溴丁氧基)苯甲醛(CHO-1)的合成
2.3.3 4-(6-溴己氧基)苯甲醛(CHO-2)的合成
2.3.4 4-(8-溴辛氧基)苯甲醛(CHO-3)的合成
2.3.5 4-(10-溴癸氧基)苯甲醛(CHO-4)的合成
2.3.6 4-(4-(4-硝基苯氧基)丁氧基)苯甲醛(CHO-NO_2-1)的合成
2.3.7 4-(6-(4-硝基苯氧基)己氧基)苯甲醛(CHO-NO_2-2)的合成
2.3.8 4-(8-(4-硝基苯氧基)辛氧基)苯甲醛(CHO-NO_2-3)的合成
2.3.9 4-(10-(4-硝基苯氧基)癸氧基)苯甲醛(CHO-NO_2-4)的合成
2.3.10 2-(4-((4-(4-硝基苯氧基)丁基)氧基)苯基)-1H-咪唑[4,5-f][1,10]菲罗啉(Phen-NO_2-1)的合成
2.3.11 2-(4-((6-(4-硝基苯氧基)己基)氧基)苯基)-1H-咪唑[4,5-f][1,10]菲罗啉(Phen-NO_2-2)的合成
2.3.12 2-(4-((8-(4-硝基苯氧基)辛基)氧基)苯基)-1H-咪唑[4,5-f][1,10]菲罗啉(Phen-NO_2-3)的合成
2.3.13 2-(4-((10-(4-硝基苯氧基)癸基)氧基)苯基)-1H-咪唑[4,5-f][1,10]菲罗啉(Phen-NO_2-4)的合成
2.3.14 4-(4-(4-(1H-咪唑[4,5-f][1,10]菲罗啉-2基)苯氧基)丁氧基)苯胺(Phen-NH_2-1)的合成
2.3.15 4-(6-(4-(1H-咪唑[4,5-f][1,10]菲罗啉-2基)苯氧基)己氧基)苯胺(Phen-NH_2-2)的合成
2.3.16 4-(8-(4-(1H-咪唑[4,5-f][1,10]菲罗啉-2基)苯氧基)辛氧基)苯胺(Phen-NH_2-3)的合成
2.3.17 4-(10-(4-(1H-咪唑[4,5-f][1,10]菲罗啉-2基)苯氧基)癸氧基)苯胺(Phen-NH_2-4)的合成
2.4 配体的光物理性质
2.4.1 配体的红外吸收光谱
2.4.2 配体的紫外-可见吸收光谱
2.4.3 配体的荧光光谱
2.5 配体的电化学性质
2.6 本章小结
第3章 含胺基磷光Ru(Ⅱ)配合物的合成及表征
3.1 主要试剂和药品
3.2 测试仪器及方法
3.3 Ru(Ⅱ)配合物的合成
3.3.1 Ru-NH_2-1的合成
3.3.2 Ru-NH_2-2的合成
3.3.3 Ru-NH_2-3的合成
3.3.4 Ru-NH_2-4的合成
3.4 Ru(Ⅱ)配合物的光物理性质
3.4.1 Ru(Ⅱ)配合物的红外吸收光谱
3.4.2 Ru(Ⅱ)配合物的紫外-可见吸收光谱
3.4.3 Ru(Ⅱ)配合物的荧光光谱
3.5 Ru(Ⅱ)配合物的电化学性质
3.6 本章小结
第4章 发光自愈合凝胶的制备与表征
4.1 主要试剂和药品
4.2 测试仪器及方法
4.3 发光自愈合凝胶的制备
4.4 Ru-NH_2-n(0.8 wt%)@PAA(n=1~4)发光自愈合凝胶的表征
4.4.1 Ru-NH_2-n@PAA(n=1~4)的力学测试
4.4.2 Ru-NH_2-n(0.8wt%)@PAA(n=1~4)的拉伸循环测试
4.4.3 Ru-NH_2-n(0.8 wt%)@PAA(n=1~4)的自愈合原理及性能
4.5 本章小结
第5章 Ru(Ⅱ)配合物光物理性质的理论模拟
5.1 Ru(Ⅱ)配合物的分子基态几何
5.2 Ru(Ⅱ)配合物的电子结构
5.3 配合物的紫外吸收
5.4 本章小结
第6章 结论
参考文献
附录A
附录B 攻读学位期间发表论文与研究成果清单
致谢
【参考文献】:
期刊论文
[1]发光自愈合凝胶研究进展[J]. 曾海波,杨少安,陈咏梅. 中国科学:化学. 2017(03)
[2]镧系金属有机配合物发光及应用[J]. 李文连. 光电子·激光. 1997(01)
本文编号:3636894
本文链接:https://www.wllwen.com/kejilunwen/cailiaohuaxuelunwen/3636894.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