基于三氮唑基元构筑有机深蓝电致发光材料与器件研究
发布时间:2022-07-13 14:27
有机电致发光二极管(OLEDs)的发光材料和器件在过去的几年里取得了巨大的发展。开发深蓝光发射的材料不仅可以实现更宽广的色域,还可以有效降低显示器和照明设备的功耗。但实现深蓝发射存在很多困难,比如不平衡的载流子注入和传输、高的器件效率和深蓝光色难以同时获得等问题仍制约着有机深蓝荧光材料的发展。为完善深蓝光分子的设计策略,及探究其在OLED器件中的性质,做了如下研究。首先合成了以9-苯基咔唑作为给体,2,3,4-三苯基-1,2,4-三唑为受体的D--A型荧光分子PCZTZ。PCZTZ表现出扭曲的分子结构,在固态下表现出深蓝发光。由于分子中存在强的CH-N相互作用,分子间形成了三维超分子氢键网络,表现出高而平衡的载流子迁移率。通过飞行时间法测得空穴和电子迁移率均高达10-4cm2 V-1 s-1。以PCZTZ为荧光层的非掺杂OLED器件最大外量子效率为6.57%,电致发光光谱峰位在408nm,CIE坐标为(0.17,0.07)。激子利用率为65.7%,高的激子利用率来源于分子中的杂化局域电荷转移(HLCT)态。此外,PCZTZ由于出色的载流子传输能力和合适的三线态能级,其作为主体材料的掺杂...
【文章页数】:76 页
【学位级别】:硕士
【文章目录】:
摘要
abstract
第一章 前言
1.1 引言
1.2 有机电致发光的器件机理及结构优化
1.2.1 电致发光的原理和过程
1.2.2 OLED器件的优化
1.3 高性能荧光材料设计原理
1.3.1 三线态-三线态湮灭(TTA)
1.3.2 热活化延迟荧光(TADF)
1.3.3 热激子和杂化局域电荷转移态
1.4 基于三唑基团的深蓝荧光分子设计
1.5 本文的设计思想
第二章 实验部分
2.1 实验药品和仪器
2.2 实验方法
2.2.1 核磁氢谱、碳谱和质谱和元素分析
2.2.2 光物理性质的测试
2.2.3 单晶培养
2.2.4 电化学测试
2.2.5 器件的制造和表征
第三章 基于三唑为受体的多功能有机电致发光材料与器件研究
3.1 引言
3.2 合成
3.3 化合物基础性质研究
3.3.1 化合物的热性质
3.3.2 化合物的电化学性质
3.3.3 化合物的理论计算
3.3.4 化合物的光物理性质
3.3.5 化合物的晶体数据分析
3.4 化合物的电致发光性能
3.5 化合物的做主体材料的研究
3.5.1 绿色磷光器件
3.5.2 红色磷光器件
3.6 本章小结
第四章 不同三唑衍生物为受体的有机蓝光分子的设计合成与光电性质研究
4.1 引言
4.2 合成
4.2.1 PCZTZCN的合成
4.2.2 PCZTZCN的合成
4.3 化合物的基础性质
4.3.1 化合物的热性质
4.3.2 化合物的电化学性质
4.3.3 化合物的光物理性质
4.4 化合物的电致发光性质
4.5 本章小结
全文总结
参考文献
致谢
攻读学位期间发表的学术论文
【参考文献】:
期刊论文
[1]有机发光材料与器件研究进展[J]. 段炼,邱勇. 材料研究学报. 2015(05)
[2]新一代有机电致发光材料突破激子统计[J]. 杨兵,马於光. 中国科学:化学. 2013(11)
本文编号:3660205
【文章页数】:76 页
【学位级别】:硕士
【文章目录】:
摘要
abstract
第一章 前言
1.1 引言
1.2 有机电致发光的器件机理及结构优化
1.2.1 电致发光的原理和过程
1.2.2 OLED器件的优化
1.3 高性能荧光材料设计原理
1.3.1 三线态-三线态湮灭(TTA)
1.3.2 热活化延迟荧光(TADF)
1.3.3 热激子和杂化局域电荷转移态
1.4 基于三唑基团的深蓝荧光分子设计
1.5 本文的设计思想
第二章 实验部分
2.1 实验药品和仪器
2.2 实验方法
2.2.1 核磁氢谱、碳谱和质谱和元素分析
2.2.2 光物理性质的测试
2.2.3 单晶培养
2.2.4 电化学测试
2.2.5 器件的制造和表征
第三章 基于三唑为受体的多功能有机电致发光材料与器件研究
3.1 引言
3.2 合成
3.3 化合物基础性质研究
3.3.1 化合物的热性质
3.3.2 化合物的电化学性质
3.3.3 化合物的理论计算
3.3.4 化合物的光物理性质
3.3.5 化合物的晶体数据分析
3.4 化合物的电致发光性能
3.5 化合物的做主体材料的研究
3.5.1 绿色磷光器件
3.5.2 红色磷光器件
3.6 本章小结
第四章 不同三唑衍生物为受体的有机蓝光分子的设计合成与光电性质研究
4.1 引言
4.2 合成
4.2.1 PCZTZCN的合成
4.2.2 PCZTZCN的合成
4.3 化合物的基础性质
4.3.1 化合物的热性质
4.3.2 化合物的电化学性质
4.3.3 化合物的光物理性质
4.4 化合物的电致发光性质
4.5 本章小结
全文总结
参考文献
致谢
攻读学位期间发表的学术论文
【参考文献】:
期刊论文
[1]有机发光材料与器件研究进展[J]. 段炼,邱勇. 材料研究学报. 2015(05)
[2]新一代有机电致发光材料突破激子统计[J]. 杨兵,马於光. 中国科学:化学. 2013(11)
本文编号:3660205
本文链接:https://www.wllwen.com/kejilunwen/cailiaohuaxuelunwen/3660205.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