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主页 > 科技论文 > 材料论文 >

基于金纳米棒可控组装的比色传感及应用

发布时间:2017-05-14 23:04

  本文关键词:基于金纳米棒可控组装的比色传感及应用,,由笔耕文化传播整理发布。


【摘要】:贵金属纳米粒子具有良好的表面等离子体共振性质,等离子共振耦合性质,丰富的表面可修饰性,优良的生物相容性而被广泛应用于各种生物化学检测。本论文中,我们合成了其中一类应用较为广泛的金纳米棒并研究了利用其独特的光学性质,构建出两种新型比色分析传感器。论文主要包括以下四个章节:第一章为绪论,主要总结介绍了金纳米棒独特的光学性质和主要的合成方法,其表面丰富的可修饰性和组装目前在比色传感中的应用,并提出了待解决的问题和潜在应用,从而提出了本论文的工作设想。第二章研究了基于金纳米棒组装体的比色传感体系,我们首次提出了通过酶促反应调控金纳米棒组装实现胆碱酯酶和有机磷农药的检测。它不仅能实现了对胆碱酯酶和有机磷农药的超高灵敏度检测,并且由于其超高的灵敏度而允许实际样稀释倍数极大,避免了传统方法中的特异性吸附和背景干扰。第三章我们研究了水溶液中基于金纳米棒组装体的比色传感体系检测Hg~(2+),通过汞和氨基之间的作用力放大信号实现对Hg~(2+)的检测。此方法利用弱还原剂抗坏血酸还原Hg~(2+)为Hg~0沉积在金纳米棒的头部,而不改变金纳米棒本身的尺寸,通过组装将信号放大,从而实现高灵敏度检测并很好的应用于各类水质的检测。第四章为本论文的创新及工作展望。我们不仅对已经开展工作进行了一些总结,并对以后工作潜在的发展方向展开了展望。
【关键词】:金纳米棒 组装 比色分析 胆碱酯酶 有机磷农药 Hg~(2+)
【学位授予单位】:安徽师范大学
【学位级别】:硕士
【学位授予年份】:2016
【分类号】:TB383.1;O657.3
【目录】:
  • 摘要5-6
  • Abstract6-11
  • 第一章 绪论11-30
  • 1.1 金纳米棒的性质11-14
  • 1.1.1 局部表面等离子体共振性质11-13
  • 1.1.2 等离子体共振耦合性质13-14
  • 1.1.3 表面增强拉曼性质14
  • 1.2 金纳米棒的合成14-16
  • 1.2.1 电化学方法14-15
  • 1.2.2 光化学方法15
  • 1.2.3 模板法15
  • 1.2.4 晶种生长法15-16
  • 1.3 金纳米棒的表面修饰16-17
  • 1.3.1 配体交换16
  • 1.3.2 表面涂层16
  • 1.3.3 共价偶联16-17
  • 1.3.4 层层自组装17
  • 1.4 金纳米棒的组装及其应用17-21
  • 1.4.1 通过静电作用引发自组装及应用17-18
  • 1.4.2 氢键作用诱导组装及应用18
  • 1.4.3 生物分子识别作用诱导组装及应用18-21
  • 1.5 论文设想21-23
  • 参考文献23-30
  • 第二章 酶促反应调控金纳米棒End-to-End组装超高灵敏度检测人血清中胆碱酯酶和有机磷农药30-65
  • 2.1 引言30-32
  • 2.2 实验部分32-35
  • 2.2.1 仪器和试剂32-33
  • 2.2.2 金纳米棒(AuNRs)的合成和纯化33-34
  • 2.2.3 AuNRs的End-to-End组装34
  • 2.2.4 ChE的检测34
  • 2.2.5 OP的检测34-35
  • 2.3 结果与讨论35-56
  • 2.3.1 AuNRs的合成和Cysteine诱导其End-to-End自组装35-37
  • 2.3.2 ChE调控AuNRs的End-to-End自组装37-38
  • 2.3.3 酶活性实验的影响因素38-40
  • 2.3.4 ChE的分析性能40-48
  • 2.3.5 OPs的分析性能48-50
  • 2.3.6 实际血样的检测50-56
  • 2.4 结论56-57
  • 参考文献57-65
  • 第三章 金纳米棒End-to-End组装实现Hg~(2+)的高灵敏检测65-85
  • 3.1 引言65-66
  • 3.2 实验部分66-68
  • 3.2.1 试剂和仪器66-67
  • 3.2.2 金纳米棒(AuNRs)的合成和纯化67
  • 3.2.3 利用AuNRs的End-to-End组装检测Hg~(2+)67-68
  • 3.2.4 实际水样中检测Hg~(2+)68
  • 3.3 结果与讨论68-77
  • 3.3.1 AuNRs的合成与表征68-69
  • 3.3.2 Hg~(2+)的检测机制69-71
  • 3.3.3 组装的影响因素71-72
  • 3.3.4 Hg~(2+)的检测72-77
  • 3.4 结论77-78
  • 参考文献78-85
  • 第四章 本论文的创新之处及工作展望85-87
  • 4.1 创新之处85
  • 4.2 工作展望85-87
  • 附录87-88
  • 致谢88

【相似文献】

中国期刊全文数据库 前10条

1 李钦云,赵玲玲;有机磷农药对食品的污染及防治[J];工业卫生与职业病;2005年04期

2 廖义军;;广州地区农产品中有机磷农药残留调查[J];生态科学;2009年04期

3 周维娜;;有机磷农药对人类和环境的危害[J];中国农业信息;2013年15期

4 张立言;;有机磷农药生产的成长[J];农药技术报导;1959年09期

5 关窝辉;;有机磷农药对环境的污染[J];国外医学参考资料(卫生学分册);1974年01期

6 ;测定污水中有机磷分析方法的改进[J];辽宁化工;1974年03期

7 王昌益;;日本有机磷农药分析方法的概况[J];云南化工技术;1974年02期

8 ;有机磷粉剂稳定性研究情况}準鯷J];安徽化工;1975年01期

9 Н.Н.梅尔尼科夫;英俊;;农药与环境——有机磷农药的分解[J];农药工业;1975年04期

10 陈文森;黄联捷;方菊芬;;水中微量有机磷农药的气相色谱分析[J];浙江化工;1978年04期

中国重要会议论文全文数据库 前10条

1 温伟;;有机磷农药复合中毒12例临床分析[A];中华医学会急诊医学分会第十三次全国急诊医学学术年会大会论文集[C];2010年

2 温伟;崔岩;冷斌;张新超;;有机磷农药复合汽油中毒抢救成功一例[A];中华医学会急诊医学分会第十三次全国急诊医学学术年会大会论文集[C];2010年

3 许莉;;康复新溶液治疗有机磷农药皮肤灼伤护理体会[A];中华医学会第五次全国重症医学大会论文汇编[C];2011年

4 张海峰;孙丽楠;王淑新;段伟伟;;饲料当中的有机磷农药残留的检测[A];科技创新与经济结构调整——第七届内蒙古自治区自然科学学术年会优秀论文集[C];2012年

5 侯云修;傅风华;刘世文;王连文;王桂兰;;有机磷毒质在兔血浆及胆汁中的动态变化及其临床意义[A];第八届全国生化药理学术讨论会暨第七届Servier奖颁奖大会会议摘要集[C];2003年

6 沈莉;田英;戴斐;冯易;;经口暴露有机磷农药致小鼠IL-2免疫因子水平变化初探[A];上海市预防医学会第二届学术年会论文汇编[C];2006年

7 马继平;肖容辉;吕丽莉;;固相萃取-气相色谱-质谱联用测定水中有机磷农药[A];中国有机质谱学第十四届全国学术大会会议论文集[C];2007年

8 张秋平;刘宏江;孙亚军;陆广智;;珠海市蔬菜中有机磷农药污染现状分析[A];第八届粤港澳台预防医学学术交流会议论文汇编[C];2008年

9 杨涛;李传勇;汤惠华;史怀;黄素芳;;三种有机磷农药在小白菜上残留规律的研究[A];食品安全的理论与实践——福建省科协第四届学术年会“食品安全与农民增收”分会场暨福建省农学会第五届青年学术年会论文集[C];2004年

10 何家坤;;有机磷农药急性故意中毒病理变化与临床联系[A];面向二十一世纪的生物医学体视学和军事病理学论文摘要汇编[C];2000年

中国重要报纸全文数据库 前10条

1 中化化肥高级顾问 中国农业大学教授 肖悦岩;有机磷农药不能起到叶面肥的作用[N];农民日报;2011年

2 中化化肥高级顾问 中国农业大学教授 肖悦岩;有机磷农药无叶面肥作用[N];农资导报;2011年

3 本报记者 白锋哲;伍宁丰 用生物酶解毒国人餐桌[N];农民日报;2004年

4 记者 魏公铭 通讯员 刘宏伟;食品中有机磷残留物检测新方法问世[N];中国食品报;2010年

5 曲豆;有机磷检验找到投毒人[N];北京科技报;2004年

6 刘晴;有机磷农药降解酶制剂[N];农村医药报(汉);2006年

7 本报记者 刘远芬;有机磷农药中毒急救要点[N];医药经济报;2009年

8 施鼎康;草履介的防治[N];中国花卉报;2004年

9 北京解放军302医院叶文华;蔬菜水果农药超标危害大[N];科技日报;2002年

10 国家粮食局无锡科学研究设计院 王永昌 教授;直击饲料污染与对策[N];中国畜牧兽医报;2005年

中国博士学位论文全文数据库 前10条

1 南京熙;蔬菜中有机磷农药快速检测方法的建立及农药残留风险研究[D];延边大学;2015年

2 李文;基于比色光谱的蔬菜有机磷农药残留快速检测方法研究[D];中国农业大学;2016年

3 于锐;吉林省典型黑土区土壤—玉米系统有机磷农药分布规律及健康风险评价[D];中国科学院研究生院(东北地理与农业生态研究所);2016年

4 廖小平;江汉平原典型研究区有机磷农药分布特征及氧化还原机制研究[D];中国地质大学;2016年

5 唐文志;有机磷农药和硝酸盐的电化学快速检测方法研究[D];浙江大学;2016年

6 唐建设;有机磷农药荧光偏振及多残留免疫分析研究[D];上海交通大学;2008年

7 匡兴亚;长期接触有机磷农药对健康的影响[D];复旦大学;2006年

8 王丽;四种有机磷农药核酸适体的筛选、鉴定及其活性研究[D];南京农业大学;2012年

9 赵岭;有机磷农药生物毒性及氢保护作用的研究[D];北京工业大学;2013年

10 龚春雨;有机磷农药—敌敌畏的发育生殖毒性及其机制的实验研究[D];四川大学;2006年

中国硕士学位论文全文数据库 前10条

1 龚荔;水中NO_2~-/NO_3~-光化学作用及其驱动有机磷转化的研究[D];华中农业大学;2015年

2 李雪银;TiO_2和ZnO光催化有机磷农药敌百虫及毒死蜱的降解效应[D];南京林业大学;2015年

3 张二琴;有机磷农药微生物手性降解的研究[D];河北科技大学;2015年

4 唐清华;磁性分离与气相色谱联用及溶胶—凝胶分子印迹电化学传感器检测有机磷农药多残留方法研究[D];山东农业大学;2015年

5 时辰;基于仿生酶联免疫分析技术快速检测有机磷农药多残留研究[D];山东农业大学;2015年

6 王静静;基于碳基复合材料的酶传感器用于有机磷农药的检测方法研究[D];河南工业大学;2016年

7 唐婷婷;基于量子点标记的毛细管电泳—激光诱导荧光法对有机磷农药检测的研究[D];华东师范大学;2016年

8 范平丽;辛辣味蔬菜中有机磷农药多残留的气相色谱三重四极杆串联质谱分析方法[D];山东大学;2016年

9 陈军华;高效液相色谱法在中草药黄酮类化合物和水中有机磷农药分析中的应用研究[D];西南大学;2016年

10 孟超;基于磁性微粒载体的化学发光免疫法对有机磷农药多残留检测研究[D];华中农业大学;2013年


  本文关键词:基于金纳米棒可控组装的比色传感及应用,由笔耕文化传播整理发布。



本文编号:366398

资料下载
论文发表

本文链接:https://www.wllwen.com/kejilunwen/cailiaohuaxuelunwen/366398.html


Copyright(c)文论论文网All Rights Reserved | 网站地图 |

版权申明:资料由用户d47f3***提供,本站仅收录摘要或目录,作者需要删除请E-mail邮箱bigeng88@qq.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