FeFe(CN) 6 和Ni 3 S 2 /MnO在水系电池中的应用研究
发布时间:2022-12-25 11:58
在过去的几十年间,随着传统能源的大量消耗和日渐枯竭,太阳能、风能等可再生能源逐渐引起了人们的广泛关注。但这些能源往往不能直接使用,需要将其转换为电能再进行存储和利用。因此,如何实现电能的高效存储和释放是当今科学研究的关键所在。商业锂离子电池为代表的有机系电池作为成功的储能设备,具有高能量密度、低自放电效应,轻便易携等优势,在小型移动设备中得到了广泛利用。但是,其缺点也同样不容忽视,如:电解液中的有机溶剂价格昂贵、容易燃烧甚至爆炸,电解质的离子迁移速率较慢,电池组装条件严苛等等。水系电池作为另一种重要的电池体系,可以从很大程度上解决了有机系电池的种种问题。由于采用水溶液作为电解液,电池的制作装配工艺得以简化。并且水系电池有效在安全性能上明显增强,并提高了离子迁移速率。这些优势令水系电池在大型储能设备的使用中极具潜力。然而,水系电池的发展也面临着来自于电解液和电极材料的限制。理想的水系电池电极材料应该充分利用电解液的电化学窗口,并拥有尽可能高的比容量。但由于该体系中,电解液的稳定电压窗口较窄(1.5-2V),因而可供选择的电极材料极为有限。因此如何通过电极材料改性来最大程度的提高电池性能,...
【文章页数】:85 页
【学位级别】:硕士
【文章目录】:
摘要
ABSTRACT
符号说明
第一章 绪论
1.1 引言
1.2 水系钠离子电池简介
1.2.1 水系钠离子电池工作原理
1.2.2 水系钠离子电池正极材料
1.2.3 水系钠离子电池负极材料
1.2.4 普鲁士蓝类化合物在水系钠离子电池中的运用
1.3 水系碱性电池简介
1.3.1 水系碱性电池正极材料
1.3.2 水系碱性电池负极材料
1.4 其他类型的水系电池
1.5 本论文的选题背景和主要研究内容
1.6 参考文献
第二章 FeFe(CN)_6的合成及在水系钠离子电池中的性能研究
2.1 引言
2.2 实验部分
2.2.1 实验试剂
2.2.2 材料合成
2.2.3 仪器与表征
2.2.4 电化学性能测试
2.3 结果与讨论
2.3.1 结构与形貌分析
2.3.2 电化学性能分析
2.4 本章小结
2.5 参考文献
第三章 Ni_3S_2/MnO的合成及在水系碱性电池中的性能研究
3.1 引言
3.2 实验部分
3.2.1 实验试剂
3.2.2 材料合成
3.2.3 仪器与表征
3.2.4 电化学性能测试
3.3 结果与讨论
3.3.1 结构与形貌分析
3.3.2 电化学性能分析
3.4 本章小结
3.5 参考文献
第四章 结论与展望
致谢
攻读硕士期间发表的学术论文
附件
学位论文评阅及答辩情况表
【参考文献】:
期刊论文
[1]普鲁士蓝类材料在钠离子电池中的研究进展[J]. 王昊,邓邦为,葛武杰,陈滔,瞿美臻,彭工厂. 化学进展. 2017(06)
[2]水系锌离子电池的研究进展[J]. 陈丽能,晏梦雨,梅志文,麦立强. 无机材料学报. 2017(03)
[3]水系钠离子电池的现状及展望[J]. 曹翊,王永刚,王青,张兆勇,车勇,夏永姚,戴翔. 储能科学与技术. 2016(03)
[4]中国铅酸电池市场应用现状和未来展望[J]. 王福鸾. 蓄电池. 2014(04)
[5]水溶液钠离子电池及其关键材料的研究进展[J]. 杨汉西,钱江锋. 无机材料学报. 2013(11)
[6]储能与液流电池技术[J]. 张华民. 储能科学与技术. 2012(01)
[7]氢氧化镍材料的反应机理和电极制备[J]. 徐艳辉,张倩,王晓琳. 电池工业. 2009(04)
本文编号:3726573
【文章页数】:85 页
【学位级别】:硕士
【文章目录】:
摘要
ABSTRACT
符号说明
第一章 绪论
1.1 引言
1.2 水系钠离子电池简介
1.2.1 水系钠离子电池工作原理
1.2.2 水系钠离子电池正极材料
1.2.3 水系钠离子电池负极材料
1.2.4 普鲁士蓝类化合物在水系钠离子电池中的运用
1.3 水系碱性电池简介
1.3.1 水系碱性电池正极材料
1.3.2 水系碱性电池负极材料
1.4 其他类型的水系电池
1.5 本论文的选题背景和主要研究内容
1.6 参考文献
第二章 FeFe(CN)_6的合成及在水系钠离子电池中的性能研究
2.1 引言
2.2 实验部分
2.2.1 实验试剂
2.2.2 材料合成
2.2.3 仪器与表征
2.2.4 电化学性能测试
2.3 结果与讨论
2.3.1 结构与形貌分析
2.3.2 电化学性能分析
2.4 本章小结
2.5 参考文献
第三章 Ni_3S_2/MnO的合成及在水系碱性电池中的性能研究
3.1 引言
3.2 实验部分
3.2.1 实验试剂
3.2.2 材料合成
3.2.3 仪器与表征
3.2.4 电化学性能测试
3.3 结果与讨论
3.3.1 结构与形貌分析
3.3.2 电化学性能分析
3.4 本章小结
3.5 参考文献
第四章 结论与展望
致谢
攻读硕士期间发表的学术论文
附件
学位论文评阅及答辩情况表
【参考文献】:
期刊论文
[1]普鲁士蓝类材料在钠离子电池中的研究进展[J]. 王昊,邓邦为,葛武杰,陈滔,瞿美臻,彭工厂. 化学进展. 2017(06)
[2]水系锌离子电池的研究进展[J]. 陈丽能,晏梦雨,梅志文,麦立强. 无机材料学报. 2017(03)
[3]水系钠离子电池的现状及展望[J]. 曹翊,王永刚,王青,张兆勇,车勇,夏永姚,戴翔. 储能科学与技术. 2016(03)
[4]中国铅酸电池市场应用现状和未来展望[J]. 王福鸾. 蓄电池. 2014(04)
[5]水溶液钠离子电池及其关键材料的研究进展[J]. 杨汉西,钱江锋. 无机材料学报. 2013(11)
[6]储能与液流电池技术[J]. 张华民. 储能科学与技术. 2012(01)
[7]氢氧化镍材料的反应机理和电极制备[J]. 徐艳辉,张倩,王晓琳. 电池工业. 2009(04)
本文编号:3726573
本文链接:https://www.wllwen.com/kejilunwen/cailiaohuaxuelunwen/3726573.html
最近更新
教材专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