从无机簇到有机配体的手性传递:构筑具有选择性捕获特征的动态纳米容器
本文关键词:从无机簇到有机配体的手性传递:构筑具有选择性捕获特征的动态纳米容器,由笔耕文化传播整理发布。
【摘要】:手性纳米材料因其在不对称催化、手性光电材料、手性荧光、手性传感以及医药等领域的潜在应用而引发了人们的广泛重视。手性纳米材料的设计、合成及功能开发是当前多个学科重点关注的内容。手性传递是制备手性纳米材料的有效途径。长期以来手性纳米材料主要依赖于手性配体的合理设计及从有机配体到纳米粒子的手性传递现象。然而,从无机纳米粒子到有机配体的手性传递现象并未被人们所熟知。本论文利用离子自组装的方法将含有偶氮苯光敏基团的非手性有机配体静电修饰到手性纳米簇表面,制备了一类新颖的复合体系。以此复合物为模型体系,我们系统研究了从无机纳米簇到有机配体间的手性传递现象,并构筑了系列具有光响应特性的手性复合物。此外,我们利用手性复合物在光照条件下可逆的聚集与解聚集现象还实现了复合物对手性客体分子的选择性识别与捕获。相关研究主要包括以下几方面内容:1.通过文献检索筛选了一种具有手性特征的模型纳米簇,设计、合成了一类具有光响应特性的阳离子有机配体,并通过静电相互作用将非手性有机配体修饰到手性的无机纳米簇表面,获得了具有光响应特性的手性复合物。2.利用圆二色谱详细研究了纳米簇到有机配体中偶氮苯的手性传递现象,复合物发生顺反异构极性的不同而导致复合物在溶液中粒径的改变做出了比较合理的解释。考查了偶氮苯与纳米簇间的烷基链长度、复合物的聚集效应等对手性传递的影响。3.研究了复合物中偶氮苯基团的手性选择性识别行为,探索了这类手性复合物对手性客体分子的选择性捕获性能。
【关键词】:多金属氧簇 阳离子表面活性剂 手性传递 动态组装 手性捕获
【学位授予单位】:吉林大学
【学位级别】:硕士
【学位授予年份】:2016
【分类号】:TB383.1
【目录】:
- 提要4-5
- 摘要5-7
- Abstract7-12
- 第一章 绪论12-28
- 1.1 手性以及诱导手性的功能研究进展12-15
- 1.1.1 手性的产生与应用12-14
- 1.1.2 手性传递及超分子手性14-15
- 1.2. 诱导圆二色性的研究进展15-23
- 1.2.1 诱导圆二色性的发展15-17
- 1.2.2 诱导圆二色性的类型17-23
- 1.3. 本论文选题思路23-25
- 参考文献25-28
- 第二章 手性多金属氧簇及含偶氮苯有机配体的合成及其表征28-42
- 2.1 引言28
- 2.2 实验部分28-40
- 2.2.1 实验试剂28-29
- 2.2.2 手性多金属氧簇的合成29
- 2.2.3 含偶氮苯有机配体的合成29-32
- 2.2.4. 有机配体以及手性多金属氧簇的表征32-40
- 2.3 小结40-41
- 参考文献41-42
- 第三章 从多金属到有机配体的手性传递42-63
- 3.1. 引言42
- 3.2. 实验部分42-61
- 3.2.1. 样品制备及测试仪器42-43
- 3.2.2. 含偶氮苯有机配体修饰手性多金属氧簇复合物的制备与表征43-50
- 3.2.3. 手性多金属氧簇复合物的手性传递50-61
- 3.3 小结61-62
- 参考文献62-63
- 第四章 手性复合物光控组装及手性捕获63-82
- 4.1. 引言63
- 4.2. C0azoCnN系列超分子手性复合物的手性传递63-75
- 4.2.1. C0azoCnN系列超分子手性复合物的合成以及表征63-72
- 4.2.2. 分子聚集与手性诱导间的关系72-75
- 4.3. 复合物的手性识别能力75-77
- 4.4. 复合物的手性选择性捕获行为77-80
- 4.5. 小结80-81
- 参考文献81-82
- 第五章 结论与展望82-83
- 作者简历83
- 攻读硕士期间发表的论文83-84
- 致谢84
【相似文献】
中国期刊全文数据库 前10条
1 杜亚军;陆晓斌;徐艳;张海珍;王鹏;杨家祥;田玉鹏;薛照明;;一种新的D-π-A型的环金属化有机配体的合成与性质[J];安徽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2010年03期
2 杨家祥;左金林;李林;孔林;许献云;;一种新型环金属化有机配体的合成与性质[J];安徽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2008年03期
3 林长学,朱锦瞻,鲁文杰;含氮、硫有机配体及金属配合物的合成和生理活性研究[J];广州化工;1999年04期
4 彭红云;杨肖娥;;金属有机配体分析方法及金属组学研究[J];分析化学;2006年08期
5 田玉鹏,孙梅,施鹏飞,周虹屏,张居舟;一种具有双光子活性的新型有机配体的合成[J];安徽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2004年06期
6 丁竹红;胡忻;;有机配体浸提对汤山矿区污染土壤元素的溶出效应[J];农业环境科学学报;2009年10期
7 宋斌;任军;杨鹏;左金林;杨家祥;田玉鹏;陶绪堂;蒋民华;;一种新型含卟啉的环金属化有机配体的设计、合成与性质[J];功能材料;2011年09期
8 周兴旺,叶剑良,陈忠,陈志伟,黄培强;含有机配体的活性双过氧钒配合物与组氨酸的相互作用研究[J];化学学报;2002年05期
9 王应红;陈武勇;周南;尹洪雷;;SO_2与重铬酸盐的反应及有机配体对产物结构的影响[J];中国皮革;2006年13期
10 李庆远;季生福;郝志谋;;金属-有机骨架材料及其在催化反应中的应用[J];化学进展;2012年08期
中国重要会议论文全文数据库 前10条
1 于杰辉;侯芹;张潇;徐吉庆;;几个卤或拟卤化物与有机配体1:1的加合物的结构性质[A];中国化学会第二十五届学术年会论文摘要集(下册)[C];2006年
2 吕存琴;庞先勇;李瑞丰;;量子化学对有机配体配合物的研究[A];第十三届全国催化学术会议论文集[C];2006年
3 徐进;梁志强;李激扬;于吉红;徐如人;;系列具有新型拓扑学结构[M(C_(17)H_7O_6)(DMF)L]_8(M=Tb,Er,Y;L=H_2O,DMF)的合成及其荧光研究[A];第十五届全国分子筛学术大会论文集[C];2009年
4 徐杰;周红;潘志权;;四核Cu配合物的自组装[A];大环化学和超分子化学的新发展——当前学科交叉的一个重要桥梁——中国化学会全国第十五届大环化学暨第七届超分子化学学术讨论会论文摘要集[C];2010年
5 李少斌;张春晶;马慧媛;于婷婷;刘亨;庞海军;;有机配体的空间位阻对[β-Mo_8O_(26)]基配位聚合物结构的影响[A];中国化学会第五届全国多酸化学学术研讨会论文摘要集[C];2013年
6 王尧宇;;缠绕型金属-有机框架材料的可控合成研究[A];第六届全国物理无机化学会议论文摘要集[C];2012年
7 钱国栋;陈邦林;崔元靖;肖云清;;稀土-有机框架物的分子和离子识别研究[A];第十五届全国分子筛学术大会论文集[C];2009年
8 钟劲茅;张正华;毕明亮;田月;孙为银;;1,6-二(3′-吡啶基)-2,5-二氮杂-1,5-已二烯-Eu~(3+)、Tb~(3+)配合物的合成与表征[A];中国化学会第四届有机化学学术会议论文集[C];2005年
9 祁龙;杨坤;;若干种新型的金属有机骨架材料的初步制备[A];第六届全国环境化学大会暨环境科学仪器与分析仪器展览会摘要集[C];2011年
10 郝洪国;鲁统部;;大环穴醚有机配体对水分子的氧化作用[A];全国第十六届大环化学暨第八届超分子化学学术讨论会论文摘要集[C];2012年
中国博士学位论文全文数据库 前10条
1 邵琛;含双官能团类金属—有机骨架材料作为传感器的研究[D];东北师范大学;2015年
2 徐进;基于多羧酸配体的金属有机骨架材料的合成、表征及性质研究[D];吉林大学;2011年
3 刘宇奇;含N、O有机配体和过渡金属的配位组装、结构及性质研究[D];昆明理工大学;2014年
4 陈珍霞;新型有机—无机杂化网络结构材料的合成及表征[D];复旦大学;2007年
5 郑冰;以四齿羧酸为有机配体的配位聚合物的合成,结构及性质研究[D];吉林大学;2012年
6 王鑫;调控含氮有机配体构建多酸杂化化合物[D];东北师范大学;2013年
7 施展;无机—有机杂化晶体材料的合成与结构表征[D];吉林大学;2002年
8 曹文秀;金属有机骨架材料的制备及其在储氢和生物质转化方面的应用[D];华南理工大学;2012年
9 马建平;以芴、8-羟基喹啉和联苯二酚类有机配体构建的MOFs的离子识别与分离、热致变色及催化氧化性质的研究[D];山东师范大学;2013年
10 刘启奎;基于五元杂环桥联有机配体及荧光素有机配体的自组装化学和性质研究[D];山东师范大学;2010年
中国硕士学位论文全文数据库 前10条
1 宋瑞静;具有双发射的稀土—有机框架材料的设计合成及其荧光温度探测[D];浙江大学;2015年
2 梁艳玲;碱金属和有机配体对普鲁士蓝类配合物催化性能影响的研究[D];兰州大学;2015年
3 沈盼;基于新型芳香多羧酸Cu-MOFs的合成及其催化性质的研究[D];南昌大学;2015年
4 黄超;含氮有机配体的合成及其配位化学研究[D];贵州大学;2015年
5 崔向茹;钴的金属有机骨架的合成及性能研究[D];华东理工大学;2015年
6 邵佳;基于巯基嘧啶类衍生物构筑配合物的合成及性能研究[D];中北大学;2016年
7 王秀茹;吡唑羧酸类配体构筑的金属有机骨架化合物的合成、结构与性质研究[D];吉林大学;2016年
8 欧晓鹏;从无机簇到有机配体的手性传递:构筑具有选择性捕获特征的动态纳米容器[D];吉林大学;2016年
9 樊志强;以5,5',1,,4-丁二炔间苯二甲酸为有机配体的金属—有机骨架化合物的合成和结构表征[D];吉林大学;2012年
10 单增梅;磺酸—羧酸有机配体及其金属—有机配体化合物的合成和表征[D];江西师范大学;2011年
本文关键词:从无机簇到有机配体的手性传递:构筑具有选择性捕获特征的动态纳米容器,由笔耕文化传播整理发布。
本文编号:378274
本文链接:https://www.wllwen.com/kejilunwen/cailiaohuaxuelunwen/378274.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