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分子纳米载体材料用于基因递送的研究
发布时间:2024-03-27 02:32
基因治疗是一项革命性的高科技生物治疗方法,其原理是将表达正常基因的核酸分子(如DNA)或有“沉默”作用的核酸序列(如siRNA)导入靶细胞,纠正蛋白的表达,发挥治疗作用。然而,在基因递送过程中存在诸多屏障:1)体内循环过程中,易被存在于血液中大量的蛋白质和酶等物质吸附或降解,无法保持稳定,进而无法顺利递送至靶标部位,甚至引起一系列毒副作用;2)细胞结构中的诸多生物膜屏障(如细胞膜、内涵体/溶酶体膜、核膜等),使核酸分子无法穿透生物膜,不能被细胞摄取;3)胞吞进入细胞的核酸分子被内涵体/溶酶体捕获,在溶酶体内的酸性环境和水解酶作用下,快速被降解,从而无法有效地转移至细胞质或细胞核发挥作用。因此需要选择合适的基因载体来克服基因递送屏障,使核酸分子在靶细胞中安全、高效、可控地表达。衍生于细胞穿膜肽的α螺旋阳离子聚多肽是一类具有穿膜活性的阳离子聚合物,能有效克服生物膜屏障,促进核酸分子进入细胞、并逃避内涵体。衍生于脂质体的聚合物囊泡是一类具有中空囊泡结构的基因递送载体,具有致密的疏水膜和中空的亲水内核,能稳定装载疏水性或亲水性药物、核酸、蛋白质等,有效防止装载分子降解或泄露,保证在血液循环中的...
【文章页数】:99 页
【学位级别】:硕士
【文章目录】:
中文摘要
Abstract
第一章 绪论
1.1 基因治疗
1.2 RNA干扰(RNAi)
1.3 基因递送屏障
1.4 非病毒基因递送载体
1.4.1 脂质体
1.4.2 阳离子聚合物
1.4.3 无机纳米载体
1.5 光动力治疗
1.6 溃疡性结肠炎(UC)
1.7 论文选题依据与研究内容
参考文献
第二章 光化学作用(PCI)增强的、多价态 α 螺旋聚多肽介导的高效基因递送
2.1 引言
2.2 实验原料和方法
2.2.1 实验材料、细胞和动物
2.2.2 实验仪器
2.2.3 聚合物的合成与表征
2.2.4 复合物的制备与表征
2.2.5 体外基因转染
2.2.6 细胞动力学
2.2.7 内涵体逃逸以及ROS的产生和毒性
2.2.8 细胞毒性
2.2.9 体内基因转染
2.3 结果与讨论
2.3.1 NCA单体和胍基小分子的合成
2.3.2 聚多肽的合成和表征
2.3.3 复合物的制备和表征
2.3.4 体外基因转染
2.3.5 细胞内动力学
2.3.6 细胞毒性
2.3.7 体内基因转染
2.4 小结
参考文献
第三章 巨噬细胞靶向的还原敏感型聚合物囊泡共递送TNF-α siRNA和地塞米松磷酸钠用于治疗溃疡性结肠炎
3.1 引言
3.2 实验原料和方法
3.2.1 实验材料、细胞和动物
3.2.2 实验仪器
3.2.3 聚合物的合成与表征
3.2.4 聚合物囊泡的制备和表征
3.2.5 细胞内动力学和细胞毒性
3.2.6 体外基因沉默
3.2.7 体内生物分布
3.2.8 体内基因沉默
3.2.9 免疫毒性和生物相容性
3.3 结果与讨论
3.3.1 PEG-P(TMC-DTC)-PEI的合成
3.3.2 聚合物囊泡的制备和表征
3.3.3 细胞内动力学和细胞毒性
3.3.4 体外基因沉默和抗炎效果
3.3.5 体内生物分布
3.3.6 体内基因沉默和抗炎效果
3.3.7 免疫毒性和生物相容性
3.4 小结
参考文献
第四章 总结和展望
4.1 总结
4.2 展望
攻读学位期间已发表或待发表成果
致谢
本文编号:3940057
【文章页数】:99 页
【学位级别】:硕士
【文章目录】:
中文摘要
Abstract
第一章 绪论
1.1 基因治疗
1.2 RNA干扰(RNAi)
1.3 基因递送屏障
1.4 非病毒基因递送载体
1.4.1 脂质体
1.4.2 阳离子聚合物
1.4.3 无机纳米载体
1.5 光动力治疗
1.6 溃疡性结肠炎(UC)
1.7 论文选题依据与研究内容
参考文献
第二章 光化学作用(PCI)增强的、多价态 α 螺旋聚多肽介导的高效基因递送
2.1 引言
2.2 实验原料和方法
2.2.1 实验材料、细胞和动物
2.2.2 实验仪器
2.2.3 聚合物的合成与表征
2.2.4 复合物的制备与表征
2.2.5 体外基因转染
2.2.6 细胞动力学
2.2.7 内涵体逃逸以及ROS的产生和毒性
2.2.8 细胞毒性
2.2.9 体内基因转染
2.3 结果与讨论
2.3.1 NCA单体和胍基小分子的合成
2.3.2 聚多肽的合成和表征
2.3.3 复合物的制备和表征
2.3.4 体外基因转染
2.3.5 细胞内动力学
2.3.6 细胞毒性
2.3.7 体内基因转染
2.4 小结
参考文献
第三章 巨噬细胞靶向的还原敏感型聚合物囊泡共递送TNF-α siRNA和地塞米松磷酸钠用于治疗溃疡性结肠炎
3.1 引言
3.2 实验原料和方法
3.2.1 实验材料、细胞和动物
3.2.2 实验仪器
3.2.3 聚合物的合成与表征
3.2.4 聚合物囊泡的制备和表征
3.2.5 细胞内动力学和细胞毒性
3.2.6 体外基因沉默
3.2.7 体内生物分布
3.2.8 体内基因沉默
3.2.9 免疫毒性和生物相容性
3.3 结果与讨论
3.3.1 PEG-P(TMC-DTC)-PEI的合成
3.3.2 聚合物囊泡的制备和表征
3.3.3 细胞内动力学和细胞毒性
3.3.4 体外基因沉默和抗炎效果
3.3.5 体内生物分布
3.3.6 体内基因沉默和抗炎效果
3.3.7 免疫毒性和生物相容性
3.4 小结
参考文献
第四章 总结和展望
4.1 总结
4.2 展望
攻读学位期间已发表或待发表成果
致谢
本文编号:3940057
本文链接:https://www.wllwen.com/kejilunwen/cailiaohuaxuelunwen/3940057.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