基于磷酸盐粘结剂的铝木复合铸造研究
本文关键词:基于磷酸盐粘结剂的铝木复合铸造研究,由笔耕文化传播整理发布。
【摘要】:铝木复合材料结合了铝、木两种材料的低密度优点,充分发挥了各组分的优点,具有优异的比强度和比刚度性能,但其制备工艺限制了铝木复合材料的推广应用。铸造是最经济高效的金属成形工艺,有着较低的生产成本和广泛的适应性,因而研究铸造方法获得铝木复合材料具有显而易见的积极意义。磷酸盐粘结剂具有优异的耐高温性能,且价格低廉,有着广泛地应用,不仅能制备成为木材的黏合剂,还可成为制备成金属的耐高温保护涂层。磷酸盐也是清洁铸造最具潜力的粘结剂,借助湿法再生的磷酸盐粘结剂制备出的磷酸盐涂层涂覆在木材表面,发挥磷酸盐的阻燃特性,通过金属型浇注方法获得铝木复合材料是本研究的核心目标。试验主要是将磷酸、氢氧化铝为原料,将三氧化二铁作为固化剂,电熔石英为填料合成磷酸盐涂层。采用热分析(TG-DSC)技术,并进行XRD性能表征,探讨了磷酸盐粘结剂的影响因素及固化机理,研究了磷酸盐粘结剂在热分解过程中的反应机理并进行了热动力学分析。实验结果表明基固比为7:1时,磷酸盐粘度最合适;填料含量为30%时,磷酸盐粘结剂的表面性能最优,以三氧化二铁为固化剂时,磷酸盐涂层的固化性能较好。依据试验结果分析出磷酸盐粘结剂在室温到1000℃的热分解过程主要是4个不同的阶段,计算出各阶段的热动力学三因子,并得到四个阶段的热动力学方程。论文采取正交试验的方法对铝木复合浇注试验进行了研究,并采用极差和方差的方法分析得到铝木复合浇注试验的最佳工艺参数和各因素、水平对试样性能的影响。正交试验结果表明,铝木复合浇注试验的最佳工艺参数是涂刷2层,浇注温度680℃,模具温度300℃,而这些影响因子中涂刷层数和浇注温度为主要影响因子,模具温度为次要因子。
【关键词】:磷酸盐 耐高温涂层 铝木复合 正交试验
【学位授予单位】:江苏大学
【学位级别】:硕士
【学位授予年份】:2016
【分类号】:TB33
【目录】:
- 摘要5-6
- ABSTRACT6-10
- 第一章 绪论10-28
- 1.1 引言10-16
- 1.1.1 磷酸盐粘结剂概述12-13
- 1.1.2 磷酸盐粘结剂基体13
- 1.1.3 磷酸铝的结构和组成13-15
- 1.1.4 固化剂15
- 1.1.5 填料15-16
- 1.3 磷酸盐粘结剂性能的影响因素及粘结机理16-19
- 1.3.1 磷酸盐粘结剂性能的影响因素16-17
- 1.3.2 磷酸盐粘结机理17-19
- 1.4 磷酸盐涂层阻燃机理19-21
- 1.5 铝木复合材料概况21-24
- 1.5.1 机械加工法21-22
- 1.5.2 化学粘结剂法22-24
- 1.6 国内外研究现状24-26
- 1.6.1 国外研究现状24-25
- 1.6.2 国内研究现状25-26
- 1.7 课题研究目的与研究内容26-28
- 第二章 实验部分28-36
- 2.1 无机磷酸盐涂层的制备28-33
- 2.1.1 实验材料28-29
- 2.1.2 实验设备29-30
- 2.1.3 涂层的制备30-32
- 2.1.4 粘结剂密度模型32
- 2.1.5 涂层固化工艺32
- 2.1.6 性能表征方法32-33
- 2.2 铝木复合浇注实验33-36
- 2.2.1 实验材料33-34
- 2.2.2 实验设备34-35
- 2.2.3 实验方法35-36
- 第三章 磷酸盐粘结剂及涂层的研究36-55
- 3.1 磷酸盐粘结剂密度模型36-38
- 3.2 磷酸盐粘结剂粘度的影响因素38-42
- 3.2.1 不同P/Al摩尔比对磷酸盐粘结剂粘度的影响38-39
- 3.2.2 基固比对磷酸盐涂层粘度的影响39-40
- 3.2.3 骨料对磷酸盐涂层性能影响40-42
- 3.3 固化剂的选择及固化温度的确定42-45
- 3.4 磷酸盐的固化反应研究45-51
- 3.5 涂层粘着性能及热稳定性能51-54
- 3.6 本章小结54-55
- 第四章 铝木复合浇注工艺研究55-66
- 4.1 涂层厚度的影响56-58
- 4.2 浇注温度的影响58-59
- 4.3 模具温度的影响59-60
- 4.4 铝木复合浇注正交试验60-65
- 4.4.1 正交试验设计60-61
- 4.4.2 正交试验结果61-62
- 4.4.3 正交试验分析及结论62-65
- 4.5 本章小结65-66
- 第五章 结论与展望66-68
- 5.1 结论66-67
- 5.2 展望67-68
- 参考文献68-72
- 致谢72-73
- 攻读硕士期间发表的论文与文献73
【相似文献】
中国期刊全文数据库 前10条
1 ;正交试验成果及废酸综合利用几例[J];染料工业;1976年02期
2 ;提高呈色剂5383黄质量的正交试验[J];数理统计与管理;1983年01期
3 金本立;正交试验在磷矿浮选中的应用[J];化工矿山技术;1985年03期
4 朱国侠;利用正交试验 改进涂腊工艺[J];数理统计与管理;1989年04期
5 吴活龙,叶玉华,胡剑;正交试验优选中华紫冰油提取工艺[J];中成药;2002年12期
6 胡春萍,韩宏伟;正交试验优化前列舒宁的提取工艺[J];辽宁中医学院学报;2003年04期
7 于宗渊,黄丁毅,苏本正;正交试验优选三七的提取工艺[J];时珍国医国药;2004年06期
8 罗瑞雪;正交试验优选青皮炮制工艺[J];中草药;2004年08期
9 熊中奎;金丽琴;吕建新;;利用正交试验优化蝉拟青霉多糖的提取工艺[J];温州医学院学报;2006年05期
10 顾苏俊;刘萍;张玉萌;马凤彩;马桂花;;秦皮提取工艺的正交试验研究[J];中草药;2006年08期
中国重要会议论文全文数据库 前10条
1 温悦;孙美丽;孟德胜;;正交试验优选鼻爽口服液的制备工艺[A];2009年中国药学大会暨第九届中国药师周论文集[C];2009年
2 温悦;孙美丽;孟德胜;;正交试验优选鼻爽口服液的制备工艺[A];2010年中国药学大会暨第十届中国药师周论文集[C];2010年
3 陈卫卫;邓超澄;;正交试验优选白虎汤的提取工艺[A];泛中医论坛·思考中医2006——经典中医的特色和优势论文集[C];2006年
4 苑玉凤;;正交试验设计分析[A];第二届中国质量学术论坛会议论文集[C];2005年
5 陈雯;杜守颖;;多指标正交试验优选丹参、补骨脂最佳提取工艺[A];中华中医药学会第九届制剂学术研讨会论文汇编[C];2008年
6 颜鲁博;白秀忠;;正交试验在工程中的应用[A];计算机技术在工程建设中的应用——第十二届全国工程建设计算机应用学术会议论文集[C];2004年
7 杨复兴;何万生;;正交试验在三种铸铜件局部镀银工艺中的应用[A];2003中国现场统计研究会第十一届学术年会论文集(下)[C];2003年
8 孙光芝;刘志;王立娟;;正交试验优选丙二酰基人参皂苷碱解的工艺研究[A];第六届全国药用植物和植物药学术研讨会论文集[C];2006年
9 戚志华;徐媛;张琰;刘新友;赵敏杰;;归辛胶囊中当归、川芎提取工艺的正交试验研究[A];2010年中国药学大会暨第十届中国药师周论文集[C];2010年
10 董颖;杨春欣;许根英;吕迁洲;王璐;;正交试验优选雷公藤中去甲泽拉木醛的提取工艺[A];第四次全国雷公藤学术会议论文汇编[C];2004年
中国硕士学位论文全文数据库 前10条
1 高阳;硫酸亚锡对混凝土材料影响的试验研究[D];昆明理工大学;2015年
2 袁金祥;山药乳酸菌发酵饮料的研究[D];山西农业大学;2015年
3 马建娇;自激吸气脉冲射流喷嘴性能正交试验研究[D];华北水利水电大学;2015年
4 吴映梅;薏苡仁饮料及面膜的研究与开发[D];贵州大学;2015年
5 黄春阳;单轴对称水果定向输送的稳定性分析[D];新疆大学;2015年
6 王锦涛;枇杷果干加工工艺研究[D];西北农林科技大学;2015年
7 安芸;芪术鼻炎清颗粒的研制[D];山东大学;2015年
8 陈琳;基于正交试验的盾构刀具磨损分析[D];石家庄铁道大学;2015年
9 王海涛;阿伐那非重要中间体的合成与工艺优化[D];河南工业大学;2015年
10 刘道寰;乙丙橡胶基非线性绝缘材料的实验研究[D];哈尔滨理工大学;2012年
本文关键词:基于磷酸盐粘结剂的铝木复合铸造研究,由笔耕文化传播整理发布。
,本文编号:401647
本文链接:https://www.wllwen.com/kejilunwen/cailiaohuaxuelunwen/401647.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