纳米孔传感技术应用于肿瘤早期诊断的研究进展
本文关键词:纳米孔传感技术应用于肿瘤早期诊断的研究进展,,由笔耕文化传播整理发布。
【摘要】:近几十年来,尽管研究人员一直在努力开发新的诊断和治疗技术,癌症仍然是世界上发病率和死亡率最高的疾病之一。其中关键点是在肿瘤发生的早期进行诊断。现有的肿瘤早期诊断方法有很多缺点,比如对病患肿瘤组织的侵入。因此,与肿瘤相关的无创诊断的研究已经越来越多并已经取得进展。研究发现,蛋白、DNA或者RNA等生物大分子都有可能成为潜在的肿瘤标志物,已有的检测方法也存在许多缺点。纳米孔因具有独特的物理和电学性质,对生物分子的检测有快速、无需标记和扩增等优点,已被广泛使用和证明。在不远的将来,应用纳米孔对肿瘤标志物进行检测,进行肿瘤诊断并监控治疗过程值得期待。主要介绍了纳米孔传感技术应用于肿瘤早期诊断中肿瘤标志物检测的研究进展。
【作者单位】: 东南大学生物科学与医学工程学院;
【关键词】: 纳米孔 肿瘤 早期诊断 肿瘤标志物
【基金】:国家自然科学基金(62372031;61071050) 中央高校基本科研业务费专项资金 江苏省博士后科研资助计划(1501018C)
【分类号】:R730.4;TB383.1
【正文快照】: 0引言目前,癌症是造成世界人口死亡的第二大病因。癌症病患的生存率与它被发现的时间严重相关。世界卫生组织指出1/3的肿瘤可以预防,1/3的肿瘤可以通过早期发现从而治愈。因此在肿瘤发生的早期进行准确诊断非常重要。现有的肿瘤筛查技术可以分为以下3类[1]。(1)无创的影像方法
【相似文献】
中国期刊全文数据库 前10条
1 阴笑弘;朱新宇;顾菁;张欣;朱志伟;邵元华;;纳米孔分析化学[J];分析化学;2013年05期
2 杨全红,郑经堂,王茂章,张碧江;微孔炭的纳米孔结构和表面微结构[J];材料研究学报;2000年02期
3 丁克俭;张海燕;胡红刚;赵红敏;关伟军;马月辉;;生物大分子纳米孔分析技术研究进展[J];分析化学;2010年02期
4 ;表面修饰有序纳米孔二氧化硅标准物质通过科技成果鉴定[J];硅谷;2010年21期
5 李鲁曼;赵安;徐伟;;纳米孔银膜的制备及其在表面增强拉曼研究中的应用[J];复旦学报(自然科学版);2013年01期
6 朱晓蕊;王卫东;秦广雍;焦浈;;单锥形纳米孔的制备和离子传导特性研究[J];物理学报;2013年07期
7 武灵芝;刘伟;赵启前;陈豪;刘玉棋;;硅烷化修饰的固态纳米孔[J];生物物理学报;2014年04期
8 刘仲阳,陈剑王宣,张大忠,孙官清;二维有序纳米孔铝膜的研制[J];四川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2001年03期
9 柴花斗;杨晓辉;富笑男;李新建;;沉积于硅纳米孔柱阵列上的铜纳米颗粒退火行为研究[J];科学技术与工程;2006年17期
10 朱茂电;;微孔及纳米孔发泡材料研究进展[J];塑料科技;2010年02期
中国重要会议论文全文数据库 前10条
1 张利香;郑玉彬;曹小红;李耀群;;玻璃锥形纳米孔通道内不对称离子整流[A];中国化学会第27届学术年会第09分会场摘要集[C];2010年
2 鲍信和;;纳米孔材料和催化[A];2001年纳米和表面科学与技术全国会议论文摘要集[C];2001年
3 裘式纶;;无机纳米孔材料的结构与功能[A];中国化学会第二十五届学术年会论文摘要集(上册)[C];2006年
4 赵爽;翁玉华;郑玉彬;蔡盛林;李耀群;;锥形纳米孔对葡萄糖的刺激响应[A];中国化学会第28届学术年会第4分会场摘要集[C];2012年
5 罗开富;;高分子穿越纳米孔进入受限体系的输运动力学研究[A];2011年全国高分子学术论文报告会论文摘要集[C];2011年
6 熊绍辉;伍绍飞;刘俊灵;王雪源;喻桂朋;潘春跃;;基于1,3,5-三嗪骨架的纳米孔有机聚合物的合成及性能研究[A];2012年两岸三地高分子液晶态与超分子有序结构学术研讨会(暨第十二届全国高分子液晶态与超分子有序结构学术论文报告)会议论文集[C];2012年
7 赵爽;张利香;郑玉彬;蔡盛林;杨金雷;李耀群;;功能化修饰单个玻璃锥形纳米孔用于刺激响应仿生离子通道[A];第八届全国化学生物学学术会议论文摘要集[C];2013年
8 吴海臣;刘蕾;;基于超短碳纳米管的新型纳米孔传感器[A];中国化学会第29届学术年会摘要集——第04分会:纳米生物传感新方法[C];2014年
9 朱成峰;陈旭;杨志伟;崔勇;;手性纳米孔金属席夫碱框架结构在不对称催化中的应用[A];第六届全国物理无机化学会议论文摘要集[C];2012年
10 刘蕾;杨纯;吴海臣;;基于纳米孔单分子技术对二价铅和二价钡离子的高灵敏的同时检测[A];中国化学会第29届学术年会摘要集——第04分会:纳米生物传感新方法[C];2014年
中国重要报纸全文数据库 前7条
1 顾定槐;拜耳材料科技开发“纳米孔”[N];中国化工报;2010年
2 常丽君;纳米孔可成为DNA快速阅读器[N];科技日报;2010年
3 陈丹;石墨烯纳米孔设备可探测单个DNA分子[N];科技日报;2010年
4 本报记者 李宏乾;一项突破传统的技术成果[N];中国化工报;2006年
5 记者 刘联 马巍;强强联合产学研一条龙[N];珠海特区报;2009年
6 张巍巍;单链DNA易位可激发碳纳米管出现强电流[N];科技日报;2010年
7 本报记者 郭伟 周洁;2014,科技或许这样影响生活[N];河北日报;2014年
中国博士学位论文全文数据库 前10条
1 朱聪;基于金属纳米孔的光学超构材料的研究[D];南京大学;2014年
2 邓涛;硅基纳米孔阵列制造技术基础研究[D];清华大学;2015年
3 艾斌;基于胶体刻蚀的等离子体共振膜及性质研究[D];吉林大学;2016年
4 李臻;生物膜—硅纳米孔阵列光学传感器及药物筛选系统的构建[D];浙江大学;2016年
5 陈杨;领结形纳米孔光学天线的设计及应用[D];中国科学技术大学;2016年
6 孙玉兵;纳米孔对铀(Ⅵ)在水—矿物界面吸附和解吸的影响[D];合肥工业大学;2010年
7 袁力;金属纳米孔阵列的表面等离子体性质和应用[D];西北工业大学;2014年
8 张永来;溶剂热法合成纳米孔聚合物及其吸附功能研究[D];吉林大学;2009年
9 付廷明;纳米孔复合材料的制备及其燃烧催化性能研究[D];南京理工大学;2008年
10 石兴;泡沫料浆压滤成型制备纳米孔氧化硅隔热材料[D];中国建筑材料科学研究总院;2012年
中国硕士学位论文全文数据库 前10条
1 司儆舟;基于有限元方法的纳米孔及带电颗粒穿孔仿真研究[D];上海交通大学;2010年
2 丁铎;DNA修饰AFM探针与若干纳米孔材料之间的摩擦学特性研究[D];西南交通大学;2015年
3 侠光;介孔碳材料FDU-15的制备与表征[D];兰州大学;2015年
4 李玉茹;8-羟基脱氧鸟嘌呤的选择性化学修饰及其纳米孔单分子检测[D];中国矿业大学;2015年
5 陈珊;基于激光加热的玻璃基毛细管拉伸装置和实验研究[D];南京航空航天大学;2014年
6 曹凤波;乳酸及乙醇酸—锌基双壁纳米孔配位聚合物对碘的富集与控制释放研究[D];广西师范学院;2011年
7 王爽;任意形状纳米孔和夹杂的周边应力场[D];南京航空航天大学;2015年
8 邢甜甜;微纳米孔性配位聚合物的制备及性质[D];东南大学;2015年
9 赵文远;固态纳米孔下纳米粒子的易位及仿真研究[D];东南大学;2015年
10 牛肖敬;用于穿孔效应的石英毛细管和聚碳酸酯膜微纳界面研究[D];东北大学;2014年
本文关键词:纳米孔传感技术应用于肿瘤早期诊断的研究进展,由笔耕文化传播整理发布。
本文编号:428399
本文链接:https://www.wllwen.com/kejilunwen/cailiaohuaxuelunwen/428399.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