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主页 > 科技论文 > 材料论文 >

硅纳米线和聚3-十二烷基噻吩混合薄膜在场效应晶体管中的应用研究

发布时间:2017-06-07 18:08

  本文关键词:硅纳米线和聚3-十二烷基噻吩混合薄膜在场效应晶体管中的应用研究,由笔耕文化传播整理发布。


【摘要】:为了提高聚3-十二烷基噻吩的场效应迁移率,将硅纳米线混入聚3-十二烷基噻吩的溶液中制成薄膜.退火后的聚3-十二烷基噻吩能够自组装成有序的微晶结构,有利于电子传输.聚3-十二烷基噻吩薄膜在场效应晶体管中能够获得0.015 cm2·V~(-1)·s~(-1)的迁移率,而混合薄膜能够获得高达0.68 cm2·V~(-1)·s~(-1)的迁移率.这是因为硅纳米线优异的电子传输性能使得电子通过硅纳米线就像通过快速通道一样,从而能够缩短电子在场效应晶体管中的传输时间,提高传输速度.此外,使用离子胶作为介电层也能够提升场效应晶体管的性能,混合薄膜能够获得高达6.2 cm2·V~(-1)·s~(-1)的迁移率.
【作者单位】: 聚合物分子工程国家重点实验室高分子及其先进复合材料协同创新中心复旦大学高分子科学系;
【关键词】硅纳米线 聚-十二烷基噻吩 共轭聚合物 场效应晶体管 离子胶
【基金】:国家自然科学基金(Nos.21274027,20974022) 上海市教委创新项目(No.15ZZ002)资助~~
【分类号】:TN386;TB383.2
【正文快照】: Received December 21,2015;published April 1,2016.Project supported by the National Natural Science Foundation of China(Nos.21274027,20974022)and the Innovation Program of Shanghai Municipal Edu-cation Commission(No.15ZZ002).项目受国家自然科学基金(Nos.212

【相似文献】

中国期刊全文数据库 前10条

1 ;山西煤化所碳化硅纳米线研究取得新进展[J];人工晶体学报;2009年S1期

2 龚文莉;万丽娟;张健;;图形化硅纳米线阵列的制备[J];功能材料与器件学报;2009年06期

3 吴军;杨文彬;何方方;周元林;董发勤;;无电金属沉积法硅纳米线阵列的制备研究[J];功能材料;2011年02期

4 郑红梅;顾家祯;袁志山;;硅纳米线研究进展概述[J];广州化工;2012年08期

5 蒋玉荣;秦瑞平;蔡方敏;杨海刚;马恒;常方高;;硅纳米线阵列的制备及光伏性能[J];硅酸盐学报;2013年01期

6 高尚鹏,袁俊,罗俊,朱静;单根硅纳米线等离子激发色散关系的测量[J];电子显微学报;2002年05期

7 唐元洪,裴立宅;掺杂硅纳米线的光电特性[J];中国有色金属学报;2004年S1期

8 曾湘波,廖显伯,王博,刁宏伟,戴松涛,向贤碧,常秀兰,徐艳月,胡志华,郝会颖,孔光临;等离子体增强化学气相沉积法实现硅纳米线掺硼[J];物理学报;2004年12期

9 陈扬文;江素华;刘丽蓓;邵丙铣;顾志光;戎瑞芬;汪荣昌;;适用于纳米电子器件的超长硅纳米线合成[J];功能材料与器件学报;2008年06期

10 李甲林;唐元洪;李小祥;李晓川;;硅纳米线的发光性能研究及其应用前景[J];人工晶体学报;2008年04期

中国重要会议论文全文数据库 前10条

1 邢英杰;奚中和;薛增泉;俞大鹏;;用催化剂控制硅纳米线直径的研究[A];中国真空学会五届三次理事会暨学术会议论文集[C];2002年

2 杜伟强;黄陟峰;;硅纳米线阵列的制备和表征[A];中国化学会第27届学术年会第04分会场摘要集[C];2010年

3 穆丽璇;师文生;;基于硅纳米线的荧光化学逻辑开关[A];中国化学会第27届学术年会第04分会场摘要集[C];2010年

4 裴立宅;唐元洪;陈扬文;郭池;张勇;;硅纳米线的表征、性能及应用[A];第五届中国功能材料及其应用学术会议论文集Ⅱ[C];2004年

5 刘文平;宋达;李铁;李昕欣;王跃林;;集成硅纳米线制造技术及其电学性质研究[A];中国微米、纳米技术第七届学术会年会论文集(一)[C];2005年

6 高尚鹏;袁俊;罗俊;朱静;;单根硅纳米线等离子激发色散关系的测量[A];第十二届全国电子显微学会议论文集[C];2002年

7 黄陟峰;;多孔硅纳米线的制备及性能表征[A];中国化学会第29届学术年会摘要集——第33分会:纳米材料合成与组装[C];2014年

8 赵建国;郭永;张素芳;王海青;;化学气相反应制备碳化硅纳米线[A];第六届中国功能材料及其应用学术会议论文集(6)[C];2007年

9 王峰;靳国强;郭向云;;氮化硅纳米线的合成与表征[A];纳米材料与技术应用进展——第四届全国纳米材料会议论文集[C];2005年

10 李晨;辜驰;刘增涛;宓锦校;杨勇;;单晶硅纳米线的催化气相合成和结构表征[A];第十三次全国电化学会议论文摘要集(下集)[C];2005年

中国博士学位论文全文数据库 前10条

1 张仁勤;外场作用下硅纳米线的能带结构及其作为光解水催化剂的应用[D];吉林大学;2011年

2 万丽娟;硅纳米线阵列的制备及其在生化传感器中的应用[D];华东师范大学;2010年

3 穆丽璇;基于硅纳米线的光响应化学传感器研究[D];中国科学院研究生院(理化技术研究所);2008年

4 朱美光;硅纳米线阵列的光谱特性与电学特性的研究[D];华东师范大学;2011年

5 王志亮;硅纳米线电、磁和热性能研究及应用[D];华东师范大学;2012年

6 白帆;硅纳米线阵列的可控制备及新型异质结太阳电池研究[D];哈尔滨工业大学;2014年

7 王志浩;单晶氮化硅纳米线的合成制备、可控掺杂与光致发光性能[D];武汉理工大学;2014年

8 董传鼎;钴团簇,,金团簇和硅纳米线的第一性原理研究[D];复旦大学;2010年

9 申小娟;基于硅纳米线阵列的有机/无机杂化光伏电池的制备及性能表征研究[D];苏州大学;2013年

10 熊祖周;硅纳米线基复合结构的构筑及其光催化水分解性能研究[D];上海交通大学;2013年

中国硕士学位论文全文数据库 前10条

1 徐静;金属催化化学腐蚀法制备硅纳米线的研究[D];郑州大学;2015年

2 张文文;一维硅纳米结构的形貌调控及相关机制研究[D];复旦大学;2014年

3 龚文莉;硅纳米线的制备及其在传感器应用方面的研究[D];华东师范大学;2009年

4 孙天玲;硅纳米线及晶体硅选择性扩散的研究[D];大连理工大学;2010年

5 汪彬;湿法化学刻蚀法制备硅纳米线[D];东北师范大学;2010年

6 陈辉辉;低掺杂硅纳米线的制备及性能研究[D];东华大学;2011年

7 周阳;化学刻蚀法制备硅纳米线的研究[D];大连理工大学;2011年

8 回士超;金属修饰硅纳米线的制备及其应用研究[D];华东师范大学;2011年

9 刘艳丽;温度和光照对硅纳米线制备及其电学性能的影响[D];华东师范大学;2011年

10 胡慧;高纯度硅纳米线的制备及其应用[D];安徽师范大学;2007年


  本文关键词:硅纳米线和聚3-十二烷基噻吩混合薄膜在场效应晶体管中的应用研究,由笔耕文化传播整理发布。



本文编号:429849

资料下载
论文发表

本文链接:https://www.wllwen.com/kejilunwen/cailiaohuaxuelunwen/429849.html


Copyright(c)文论论文网All Rights Reserved | 网站地图 |

版权申明:资料由用户4c473***提供,本站仅收录摘要或目录,作者需要删除请E-mail邮箱bigeng88@qq.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