光谱法研究pH值对纳米银及其与赖氨酸相互作用的影响
本文关键词:光谱法研究pH值对纳米银及其与赖氨酸相互作用的影响,由笔耕文化传播整理发布。
【摘要】:利用化学方法合成纳米银,调节pH值,加入赖氨酸溶液,通过紫外光谱和动态光散射法研究pH对纳米银及纳米银-赖氨酸体系稳定性的影响,利用表面增强拉曼光谱考察赖氨酸与纳米银的相互作用方式。紫外光谱显示纳米银和纳米银-赖氨酸体系在pH值为5~10时,均具有较强的吸收峰;应用动态光散射测定了不同pH的纳米银及其赖氨酸体系的粒径及强度自相关函数,在pH值为5~10时,粒径分布均匀,DLS自相关曲线平滑,说明纳米银和纳米银-赖氨酸体系稳定性良好;SERS研究了pH为4、7、10时,赖氨酸在银粒子表面的吸附作用,体系出现比较明显的赖氨酸特征峰,当pH为4时,为δ(NH3+)的1444cm~(-1)谱峰和δ(COO-)的1576cm~(-1),此时赖氨酸通过氨根和羧酸根共同与银纳米粒子发生相互作用,当pH为10时,NH_3~+发生去质子化,此时赖氨酸只出现COO-的伸缩振动在1576cm~(-1)处,说明此条件下赖氨酸以羧酸根吸附在银粒子表面。
【作者单位】: 广东工业大学轻工化工学院;
【关键词】: 纳米银 赖氨酸 pH值 表面增强拉曼光谱 动态光散射
【基金】:国家自然科学基金项目(41271340) 广东工业大学校青年基金项目(13ZK0386)资助
【分类号】:TB383.1;Q51
【正文快照】: 1引言近年来,纳米材料由于特殊的物理和化学特性引起人们的关注,被广泛应用于生物医药、化学、环境等各个领域。将生物分子与纳米材料进行结合,为生物医疗技术提供了新的方法和手段[1-2]。纳米银具有良好的光电特性、较高的催化活性和潜在的光催化杀菌活性,在催化剂材料、光电
【相似文献】
中国期刊全文数据库 前7条
1 陈娜娜;王云华;尹俭俭;李秀景;郑丛龙;;纳米银体外抗腺病毒作用及机制研究[J];大连医科大学学报;2011年05期
2 余文娟;王向晖;史芹;黄蕊;;纳米银对体外培养细胞附着形态及膜功能的影响[J];华东师范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2010年02期
3 尹俭俭;李秀景;郑丛龙;;纳米银抗3型副流感病毒作用及机制研究[J];江苏大学学报(医学版);2013年03期
4 陈述;白珊;王贞;张萍萍;龙云飞;;牛血清白蛋白与纳米银的相互作用及半胱氨酸的检测[J];光谱实验室;2011年04期
5 张宏艳;翟梦楠;姚宝慧;;聚丙烯酰胺及其衍生物催化还原及纳米银的微波合成[J];化学研究与应用;2012年12期
6 苑志华;汤晓琳;白炎青;唐婷;于昌平;;纳米银对小球藻光合作用和呼吸作用的影响[J];中国环境科学;2013年08期
7 ;[J];;年期
中国重要会议论文全文数据库 前4条
1 王松山;吕继涛;张淑贞;;纳米银与莱茵衣藻的相互作用:生物化学转化[A];中国化学会第29届学术年会摘要集——第20分会:环境与健康[C];2014年
2 杨晓亚;阴永光;张祯;刘景富;;日光照射下水溶性有机质还原银离子生成纳米银可降低银对大型蚤的急性毒性[A];中国化学会第29届学术年会摘要集——第20分会:环境与健康[C];2014年
3 苑志华;唐婷;于昌平;;不同封端剂纳米银对氨氧化细菌的毒性研究[A];第六届全国环境化学大会暨环境科学仪器与分析仪器展览会摘要集[C];2011年
4 吴源;李鸿程;凌丽;周群芳;江桂斌;;三种纳米银对Medaka胚胎与卵黄鱼发育的毒理学效应研究[A];中国化学会第26届学术年会环境化学分会场论文集[C];2008年
中国硕士学位论文全文数据库 前8条
1 辛琦;纳米银对水生生物的毒性效应及作用机制[D];华东师范大学;2015年
2 王博;纳米银对中肋骨条藻的生物毒性效应[D];中国海洋大学;2015年
3 黄俊;纳米银对海洋微藻的环境效应及其毒性机制研究[D];华东师范大学;2016年
4 文若曦;纳米银颗粒在大鼠中的生物富集行为研究[D];中国科学技术大学;2016年
5 邹秋艳;纳米银与苯酚对反硝化菌活性的复合毒性效应与机制研究[D];哈尔滨工业大学;2015年
6 刘存卫;纳米银比色法手性识别氨基酸[D];陕西师范大学;2014年
7 李墨青;纳米银对SBR系统水处理效能及微生物菌群的影响研究[D];哈尔滨工业大学;2014年
8 曹迎华;生物大分子的光谱法研究[D];山东大学;2011年
本文关键词:光谱法研究pH值对纳米银及其与赖氨酸相互作用的影响,,由笔耕文化传播整理发布。
本文编号:454474
本文链接:https://www.wllwen.com/kejilunwen/cailiaohuaxuelunwen/454474.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