气体环境下金属与金属氧化物催化剂纳米颗粒表面形貌研究
本文关键词:气体环境下金属与金属氧化物催化剂纳米颗粒表面形貌研究,,由笔耕文化传播整理发布。
【摘要】:作为催化剂领域的重要组成部分,金属和金属氧化物的催化性能一直备受关注。尤其以Pt、Pd等贵金属以及过渡族金属氧化物(如Ti02等)作为重要的催化剂材料,在环境和能源领域有很大的应用前景。以Pt为代表的Pt基金属材料被广泛应用于低温燃料电池的阴极和阳极材料(如PEMFCs);以Pd为代表的金属催化材料在涉氢工业领域中被广泛应用,如:氢气的提纯、氢化与脱氢、甲烷汽转化等;而TiO2则通过光催化手段在裂解水制氢和环境污染治理等领域发挥重要作用。然而,所有的这些材料的优异性能都与其表面形貌密切相关。本文通过结合原位透射电子显微镜和第一性原理计算方法,研究了Pt、PdCu、TiO2等纳米催化材料的表面形貌。主要研究内容如下:(1)发现了一种新的Pt-{100)-(2×2)-O重构,并提出了具有高可信度的原子有序位移模型。本文通过环境透射电子显微镜,在400℃高温和O.1 Pa氧分压.的条件下原位观测到了Pt纳米颗粒{100}表面的一种新的重构形式。通过利用不同视角的高分辨像(HRTEM)对材料进行原位表征,确定了其{100}表面发生了p(2×2)重构。在排除了其他的可能性之后,提出了一种高可信度的原子有序位移模型。通过Multislice方法模拟高分辨图片显示,与实验结果吻合的很好;(2)确定了Ti02的(001)面(1×4)重构的原子模型。利用第一性原理方法,系统计算分析了TiO2纳米片(001)面(1×4)重构的五种模型,引入氧的化学势,在实际实验的条件下,通过比较表面能大小,最终确定了最稳定的(1×4)重构的原子模型;(3)发现了PdCu球形纳米颗粒随着外界氢气压的变化而发生形貌变化。并揭示了1 bar氢气压下,PdCu纳米颗粒变成方形的原因。本文通过利用气体加热样品杆和透射电子显微镜,原位观测到了PdCu球形纳米颗粒的形貌在不同氢气压下有不同的行为:在0.016 bar等较低的氢气压下能够保持球形形貌,而在1bar氢气压的条件下变成方形颗粒。通过第一性原理计算并结合Langmuir等温吸附模型,获得PdCu合金三个低指数面(001}、(110)、(111)在不同氢气压下的表面能数据,揭示了在lbar氢气压下PdCu纳米颗粒是方形的原因。
【关键词】:表面重构 原位电子显微学 第一性原理 Pt PdCu TiO_2
【学位授予单位】:浙江大学
【学位级别】:硕士
【学位授予年份】:2016
【分类号】:TB383.1;O643.36
【目录】:
- 摘要5-6
- Abstract6-10
- 第一章 绪论10-22
- 1.1 催化剂概述10-12
- 1.1.1 催化剂的定义10
- 1.1.2 催化剂的特点10-11
- 1.1.3 催化剂的分类11-12
- 1.2 纳米催化剂材料的应用12-18
- 1.2.1 环境领域的应用12-14
- 1.2.2 工业领域的应用14-17
- 1.2.3 能源领域的应用17-18
- 1.3 纳米催化剂材料的表面结构18-22
- 1.3.1 表面研究的重要性18-19
- 1.3.2 材料表面的原子结构19-20
- 1.3.3 材料表面的物理与化学吸附20-21
- 1.3.4 材料的表面能与表面张力21-22
- 第二章 计算方法与理论背景22-28
- 2.1 第一性原理方法22
- 2.2 密度泛函理论22-26
- 2.2.1 Born-Oppenheimer近似和Hartree-Fock近似23-24
- 2.2.2 Hohenberg-Kohn定理24
- 2.2.3 Kohn-Sham方程24-25
- 2.2.4 交换关联泛函25-26
- 2.3 赝势方法26-28
- 第三章 实验设备与仪器28-32
- 3.1 场发射透射电子显微镜28
- 3.2 环境透射电子显微镜28-29
- 3.3 纳米反应室气体样品杆系统29-32
- 第四章 低氧分压下Pt纳米颗粒的表面重构研究32-44
- 4.1 前言32
- 4.2 实验方法32-33
- 4.3 模拟方法33-34
- 4.4 结果和讨论34-43
- 4.5 本章小结43-44
- 第五章 低氧分压下TiO_2纳米颗粒的表面重构研究44-54
- 5.1 前言44-45
- 5.2 实验方法45-46
- 5.3 模型构造与计算方法46
- 5.4 模拟方法46-47
- 5.5 结果与讨论47-52
- 5.6 本章小结52-54
- 第六章 不同氢分压下PdCu合金纳米颗粒的形貌研究54-66
- 6.1 前言54-55
- 6.2 实验方法55-56
- 6.2.1 样品的制备方法55
- 6.2.2 样品的表征方法55-56
- 6.3 计算方法56
- 6.4 模拟方法56-57
- 6.5 结果与讨论57-65
- 6.6 本章小结65-66
- 结论66-68
- 参考文献68-76
- 致谢76-78
- 个人简历78-80
- 攻读学位期间发表的学术论文与取得的其他研究成果80
【相似文献】
中国期刊全文数据库 前10条
1 高巍;朱嘉琦;武洪臣;张华芳;崔向中;;四面体非晶碳结构建模的第一性原理模拟方法[J];功能材料;2010年S2期
2 陶辉锦;陈伟民;王赫男;;镍晶格稳定性的第一性原理研究[J];材料导报;2009年18期
3 梁景南;符春林;蔡苇;郭倩;张朝阳;;铟掺杂二氧化锡透明导电性的第一性原理研究[J];稀有金属材料与工程;2012年S2期
4 胡盟;程杰;何巨龙;;新型立方碳的第一性原理研究[J];燕山大学学报;2013年01期
5 苏昀;吴晓静;权俊杰;于亚鹏;;甲基苯丙胺在水溶液中第一性原理研究[J];化学工程师;2013年10期
6 李培芳;包刚;;金属元素镁高压属性的第一性原理研究[J];北京化工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2012年06期
7 江勇;许灿辉;蓝国强;;金属氧化物表面与界面的第一性原理热力学:一个研究实例(英文)[J];Transactions of Nonferrous Metals Society of China;2013年01期
8 黄元春;肖政兵;张欢欢;刘宇;;平衡相对Al-7.8Zn-1.6Mg-1.8Cu-0.12Zr铝合金性能影响:第一性原理研究[J];航空材料学报;2014年03期
9 李淼泉;姚晓燕;;应用第一性原理研究置氢α钛晶体的电子结构和性能[J];稀有金属材料与工程;2013年05期
10 魏娜然;温斌;宫长伟;马红军;李廷举;;新金刚石电子结构的第一性原理研究[J];高等学校化学学报;2006年02期
中国重要会议论文全文数据库 前10条
1 姜晓庶;Walter R.L.Lambrecht;;半导体非线性光学材料的第一性原理研究[A];第六届中国功能材料及其应用学术会议论文集(1)[C];2007年
2 郑晓;陈冠华;;开放电子体系的第一性原理方法[A];中国化学会第九届全国量子化学学术会议暨庆祝徐光宪教授从教六十年论文摘要集[C];2005年
3 宋庆功;褚勇;王艳波;耿德平;郭艳蕊;;有序α-(Al_(1/4)Cr_(3/4))_2O_3的结构及其稳定性研究[A];数学·力学·物理学·高新技术交叉研究进展——2010(13)卷[C];2010年
4 孙学勤;周树兰;林娜;李良;张玉芬;赵显;;关于金刚石的硬度的第一性原理研究[A];中国化学会第九届全国量子化学学术会议暨庆祝徐光宪教授从教六十年论文摘要集[C];2005年
5 周安;舒翠翠;刘立胜;翟鹏程;;双填充方钴矿电子结构和电传输性能的第一性原理研究[A];2011中国材料研讨会论文摘要集[C];2011年
6 曾凡林;孙毅;;PVDF单链拉伸的第一性原理模拟[A];第七届海峡两岸工程力学研讨会论文摘要集[C];2011年
7 潘红亮;王月花;;铁酸铋光学特性的第一性原理研究[A];《硅酸盐学报》创刊50周年暨中国硅酸盐学会2007年学术年会论文摘要集[C];2007年
8 宋庆功;王延峰;康建海;严慧羽;;第一性原理方法在插层化合物Li_xTiS_2结构与性能研究中的应用[A];中国数学力学物理学高新技术交叉研究学会第十二届学术年会论文集[C];2008年
9 刘红;邓莉;刘雷;杜建国;;MgSiO_3熔体高温高压状态方程的第一性原理分子动力学研究[A];中国矿物岩石地球化学学会第14届学术年会论文摘要专辑[C];2013年
10 平飞林;蒋刚;张林;朱正和;;~3He对LaNi_5储氚性能影响的第一性原理研究[A];第八届全国核靶技术学术交流会论文摘要集[C];2004年
中国博士学位论文全文数据库 前10条
1 孙金平;水溶液环境羟基磷灰石/钛界面结构与性质第一性原理研究[D];哈尔滨工业大学;2014年
2 龚奎;新型二维半导体材料及自旋相关器件量子输运的第一性原理研究[D];北京科技大学;2016年
3 崔琳;Si-C-N三元系中新型亚稳相的第一性原理研究[D];燕山大学;2015年
4 孙瑜;若干半导体非晶化相变的结构及化学键演化规律的第一性原理研究[D];吉林大学;2016年
5 李晨辉;纳米线,纳米岛和薄膜生长机理的第一性原理研究[D];郑州大学;2016年
6 李国豹;三种二次电池正极材料的第一性原理研究[D];大连理工大学;2016年
7 姚路驰;半导体纳米线成核生长机理的第一性原理研究[D];中国科学院研究生院(上海技术物理研究所);2016年
8 陈默涵;基于局域轨道的第一性原理软件发展[D];中国科学技术大学;2012年
9 张玉娟;温稠密乙烷等流体物性的第一性原理分子动力学研究[D];中国工程物理研究院;2013年
10 李达;典型轻元素超硬多功能材料的第一性原理研究[D];吉林大学;2013年
中国硕士学位论文全文数据库 前10条
1 李凤;正交系超硬材料bc-BC_xN的第一性原理研究[D];西南大学;2015年
2 乌日勒;三元混晶GaAs_(1-x)Sb_x电子结构和光学性质的第一性原理研究[D];内蒙古大学;2015年
3 尹梦园;掺杂CoO与铁磁体/MoS_2界面的电子结构和磁性的第一性原理研究[D];天津理工大学;2015年
4 牛之慧;单相多铁性体CaMn_7O_(12)的第一性原理研究[D];昆明理工大学;2015年
5 金元俊;压力下122系铁基超导体的第一性原理研究[D];华南理工大学;2015年
6 张蓉芳;采用第一性原理研究[D];福建师范大学;2015年
7 王永真;Ba_2Ti_2Fe_2As_4O和CaIr_2的电子结构及光学性质的第一性原理研究[D];浙江大学;2015年
8 马静;纳米拓扑绝缘体(01ī5)电子结构第一性原理研究[D];陕西师范大学;2015年
9 张元元;掺杂ZnO和In_2O_3的第一性原理研究[D];吉林大学;2015年
10 胡京;几种Ⅱ-Ⅳ-Ⅴ_2型黄铜矿半导体材料的第一性原理研究[D];中国矿业大学;2015年
本文关键词:气体环境下金属与金属氧化物催化剂纳米颗粒表面形貌研究,由笔耕文化传播整理发布。
本文编号:469554
本文链接:https://www.wllwen.com/kejilunwen/cailiaohuaxuelunwen/469554.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