聚酰亚胺类高聚物对单壁碳纳米管的选择性分散作用
本文关键词:聚酰亚胺类高聚物对单壁碳纳米管的选择性分散作用,由笔耕文化传播整理发布。
【摘要】:利用目前已有的制备技术获得的单壁碳纳米管(SWNTs)具有不同的直径和不同的螺旋角。从导电性的角度来看,它们都是金属性SWNTs与半导体性SWNTs的混合物。为了在液相中达到二者的有效分离,就必须把SWNTs管束分散成单根的SWNTs,然后才有可能分离具有单一导电性的而且单分散的SWNTs,为它们在电子学、光学和磁学方面的应用奠定材料基础。本文主要研究内容包括:1)通过电弧放电法制备出单壁碳纳米管烟炱,并对它们进行热处理、盐酸酸化、表面活性剂辅助分散和超速离心分离,获得了纯度高、稳定性好而且单根分散的SWNTs。2)合成了主链不同的五种三苯胺聚酰亚胺高聚物,并将它们应用于对单壁碳纳米管的选择性分散之中。研究结果表明:胺聚酰亚胺对半导体性SWNTs具有选择性分散作用,并且从聚酰亚胺高聚物主链的π-π共轭效应和主链的柔韧性的角度,阐明了五种三苯胺聚酰亚胺高聚物对半导体性SWNTs所呈现出的在选择性分散能力方面的差异。3)合成两种较短支链的聚酰亚胺高聚物,分别考察它们对SWNTs的分散作用。结果表明支链较长的聚酰亚胺高聚物比支链较短的高聚物对半导体性SWNTs具有更好的选择性分散能力。4)利用凝胶柱色谱技术对所合成的聚酰亚胺高聚物按照聚合度进行分级,并将它们应用于对SWNTs的分散作用。结果表明支聚合度较大的聚酰亚胺高聚物比聚合度较大低的高聚物对半导体性SWNTs具有更好的选择性分散能力。
【关键词】:单壁碳纳米管 电弧放电法 聚酰亚胺 选择性分散
【学位授予单位】:黑龙江大学
【学位级别】:硕士
【学位授予年份】:2016
【分类号】:O613.71;TB383.1
【目录】:
- 中文摘要4-5
- Abstract5-9
- 第1章 绪论9-21
- 1.1 引言9
- 1.2 单壁碳纳米管的简介9-13
- 1.2.1 单壁碳纳米管的结构9-12
- 1.2.2 单壁碳纳米管的制备12-13
- 1.3 单壁碳纳米管的纯化13-15
- 1.3.1 物理法纯化单壁碳纳米管14-15
- 1.3.2 化学法纯化单壁碳纳米管15
- 1.4 单壁碳纳米管的选择性分散15-18
- 1.4.1 表面活性剂分散单壁碳纳米管15-16
- 1.4.2 芳香族分子对单壁碳纳米管的分散16
- 1.4.3 高聚物单对单壁碳纳米管的分离16-18
- 1.5 单壁碳纳米管的应用18-19
- 1.6 本课题的研究内容19
- 1.7 课题来源及选题依据19-21
- 第2章 实验材料及表征21-26
- 2.1 实验试剂21-23
- 2.2 实验仪器23-24
- 2.3 表征方法24-26
- 2.3.1 紫外-可见-近红外光谱(UV-VIS-NIR)表征24
- 2.3.2 拉曼光谱(Raman)表征24
- 2.3.3 X射线衍射(XRD)表征24
- 2.3.4 扫描电子显微镜(SEM)表征24-25
- 2.3.5 热重分析(TG)表征25-26
- 第3章 单壁碳纳米管的制备和纯化26-37
- 3.1 引言26
- 3.2 实验部分26-28
- 3.2.1 电弧放电法制备单壁碳纳米管26-27
- 3.2.2 单壁碳纳米管粗品纯化27-28
- 3.3 实验结果与讨论28-36
- 3.3.1 纯化前后SWNTs的TG表征28-30
- 3.3.2 纯化前后SWNTs的XRD表征30-31
- 3.3.3 纯化前后SWNTs的SEM表征31-32
- 3.3.4 纯化前后SWNTs的紫外近红外表征32-34
- 3.3.5 纯化前后SWNTs的Raman光谱图表征34-36
- 3.4 本章小结36-37
- 第4章 主链不同的聚酰亚胺对单壁碳纳米管的选择性分散37-54
- 4.1 引言37
- 4.2 实验部分37-40
- 4.2.1 三苯胺聚酰亚胺的合成37-40
- 4.2.2 三苯胺聚酰亚胺分散单壁碳纳米管40
- 4.3 结果与讨论40-53
- 4.3.1 合成高聚物的中间体中的硝基转换为氨基40-42
- 4.3.2 三苯胺聚酰亚胺对单壁碳纳米管的分散作用42-45
- 4.3.3 五种不同主链的高聚物对单壁碳纳米管的作用45-46
- 4.3.4 三苯胺聚酰亚胺对单壁碳纳米管的选择性作用46-47
- 4.3.5 三苯胺聚酰亚胺对手性单壁碳纳米管的选择性分散47-49
- 4.3.6 三苯胺聚酰亚胺螺旋式缠绕在单壁碳纳米管外侧49-50
- 4.3.7 不同分子量的三苯胺聚酰亚胺对单壁碳纳米管的选择性分散比较。50-53
- 4.4 本章总结53-54
- 第5章 支链不同的聚酰亚胺对单壁碳纳米管的选择性分散54-60
- 5.1 前言54
- 5.2 实验部分54-56
- 5.2.1 PBS聚(间苯二胺,均苯四甲酸二酐)酰亚胺和聚(3.5-二氨基苯甲酸,均苯四甲酸二酐) 酰亚胺的合成54-55
- 5.2.2 聚(间苯二胺,均苯四甲酸二酐)酰亚胺和聚(3.5-二氨基苯甲酸,均苯四甲酸二酐) 酰亚胺对单壁碳纳米管的选择性分散55-56
- 5.3 结果与讨论56-58
- 5.3.1 聚(间苯二胺,均苯四甲酸二酐)酰亚胺和聚(3.5-二氨基苯甲酸,,均苯四甲酸二酐) 酰亚胺对单壁碳纳米管的选择性作用56-57
- 5.3.2 不同支链长度的高聚物对单壁碳纳米管的比较57-58
- 5.3.3 不同支链的高聚物对单壁碳纳米管的选择性分散作用58
- 5.4 本章小结58-60
- 结论60-61
- 参考文献61-72
- 致谢72-73
- 攻读硕士学位期间发表的论文情况73
【相似文献】
中国期刊全文数据库 前10条
1 陆地,颜晓红,丁建文;单壁碳纳米管中电子的有效质量[J];物理学报;2004年02期
2 邹莉;单壁碳纳米管及应用现状[J];昆明冶金高等专科学校学报;2004年01期
3 罗骥,吴锦雷;荷电对单壁碳纳米管稳定性的影响[J];中国科学G辑:物理学、力学、天文学;2004年04期
4 李峰;甲基修饰单壁碳纳米管的几何结构、束缚能和电子结构[J];泰山学院学报;2004年03期
5 张艾飞;刘吉平;周智明;唐文华;;可溶性单壁碳纳米管的合成与表征[J];现代化工;2007年S2期
6 于陕升;温庆波;郑伟涛;;氮掺杂单壁碳纳米管结构的第一原理计算[J];吉林大学学报(理学版);2007年06期
7 郭丽华;王海燕;李井申;李瑞波;;单壁碳纳米管的制备及其在储氢方面的应用[J];牡丹江师范学院学报(自然科学版);2011年01期
8 王晋宝;田美灵;张洪武;郭旭;;单壁碳纳米管的耦合行为研究[J];力学季刊;2011年02期
9 董莲枝;曹柳男;;浅谈单壁碳纳米管与多壁碳纳米管的差异[J];科学之友;2012年06期
10 王培培;丁星星;刘虎;张莹;杨林峰;;单壁碳纳米管的电极耦合效应研究[J];中原工学院学报;2012年05期
中国重要会议论文全文数据库 前10条
1 郑晗;王贤保;陈蓉;刘芳鸣;胡华亭;;单壁碳纳米管的不对称修饰[A];全国第八届有机固体电子过程暨华人有机光电功能材料学术讨论会摘要集[C];2010年
2 杜民;张兆祥;金新喜;张耿民;侯士敏;赵兴钰;刘惟敏;薛增泉;施祖进;顾镇南;;场离子显微镜观测单壁碳纳米管[A];2001年纳米和表面科学与技术全国会议论文摘要集[C];2001年
3 张锦;;单壁碳纳米管的可控生长、操纵及其能带调控[A];中国化学会第二十五届学术年会论文摘要集(上册)[C];2006年
4 邹明英;陈景文;;单壁碳纳米管吸附水中苯分子的计算模拟[A];第六届全国环境化学大会暨环境科学仪器与分析仪器展览会摘要集[C];2011年
5 李彦;彭飞;刘宇;王金泳;崔荣丽;;单壁碳纳米管的性质调控和选择性修饰[A];中国化学会第28届学术年会第8分会场摘要集[C];2012年
6 檀付瑞;桂慧;张静;李红波;李清文;;基于凝胶色谱柱的单壁碳纳米管分离[A];2011中国材料研讨会论文摘要集[C];2011年
7 李彦;;在基底上催化生长单壁碳纳米管的金属催化剂[A];2011中国材料研讨会论文摘要集[C];2011年
8 牛红云;蔡亚岐;;羧基化的单壁碳纳米管—海藻酸萃取盘的制备及应用[A];第五届全国环境化学大会摘要集[C];2009年
9 张田忠;;单壁碳纳米管力学行为的手性效应[A];2006年全国固体力学青年学者研讨会论文摘要文集[C];2006年
10 姚小虎;韩强;;单壁碳纳米管的轴压和纯弯屈曲行为[A];复合材料力学的现代进展与工程应用——全国复合材料力学研讨会论文集[C];2007年
中国重要报纸全文数据库 前6条
1 记者 杜华斌;加开发单壁碳纳米管生产新工艺[N];科技日报;2006年
2 记者 任敏;北大教授找到单壁碳纳米管生长控制方法[N];北京日报;2014年
3 记者 杨靖;我科学家攻克单壁碳纳米管结构可控制备关键技术[N];科技日报;2014年
4 记者 刘霞;美研制能自我修复的太阳能电池[N];科技日报;2011年
5 李彤;扫描北大科研新亮点[N];科技日报;2001年
6 吴启航;新型纳米复材可有效抵御电磁辐射[N];中国建材报;2011年
中国博士学位论文全文数据库 前10条
1 付群;单壁碳纳米管的纯化、修饰及其初步用于场效应生物传感器的研究[D];上海大学;2009年
2 马杰;大直径单壁碳纳米管制备、纯化及其应用研究[D];上海交通大学;2009年
3 姚明光;新型稀土复合催化剂合成单壁碳纳米管及其高压结构相变研究[D];吉林大学;2007年
4 伏传龙;单壁碳纳米管功能化的研究[D];上海交通大学;2008年
5 曾晖;缺陷对单壁碳纳米管和石墨烯电子输运特性影响的研究[D];湖南大学;2009年
6 高平奇;单壁碳纳米管拉曼光谱及电输运性质研究[D];兰州大学;2010年
7 赵元春;碳/碳氮一维纳米材料的制备、物性以及相关器件的研究[D];中国科学院研究生院(国家纳米科学中心);2008年
8 张现仁;纳米圆柱孔材料的限定空间内流体的吸附及相行为[D];北京化工大学;2001年
9 邹永刚;豆荚结构碳纳米材料Peapod(C_(60)@SWNTs)的制备及其结构和高压相变研究[D];吉林大学;2009年
10 张远馥;单壁碳纳米管在光学生物传感中的应用[D];陕西师范大学;2011年
中国硕士学位论文全文数据库 前10条
1 李娜;单壁碳纳米管的提纯和优化制备及其拉曼研究[D];首都师范大学;2008年
2 宋开颜;单壁碳纳米管的第一性原理研究及对称性分析[D];沈阳工业大学;2007年
3 刘小文;单壁碳纳米管表面修饰的优化及用于肿瘤光热治疗的研究[D];苏州大学;2012年
4 赵明媛;单壁碳纳米管手性测量[D];北京化工大学;2012年
5 李博;单壁碳纳米管分子结构力学的有限元分析[D];燕山大学;2015年
6 叶梦梦;铁电聚合物与单壁碳纳米管的相互作用研究[D];复旦大学;2014年
7 田荣荣;三种单壁碳纳米管标准物质的特性量值的准确测量[D];太原理工大学;2016年
8 辛兰霞;磁—光双功能性高分子—稀土络合物及其在单壁碳纳米管上的负载[D];青岛科技大学;2016年
9 徐硕;单壁碳纳米管的超宽带非线性光学吸收性质研究[D];南京大学;2016年
10 曹郁英;面向生理信号采集应用的新型柔性电极的制备和性能研究[D];燕山大学;2016年
本文关键词:聚酰亚胺类高聚物对单壁碳纳米管的选择性分散作用,由笔耕文化传播整理发布。
本文编号:470612
本文链接:https://www.wllwen.com/kejilunwen/cailiaohuaxuelunwen/470612.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