聚丙烯腈纤维负载纳米二氧化钛材料的制备及应用
本文关键词:聚丙烯腈纤维负载纳米二氧化钛材料的制备及应用,由笔耕文化传播整理发布。
【摘要】:随着城市化和工业化的不断发展,环境污染问题日趋严重,利用半导体TiO_2治理水污染和大气污染已成为大家普遍关注的问题。TiO_2由于自身的缺点在去除污染物中具有极大的局限性,首先TiO_2的禁带宽度(3.2eV)较宽只能接受380 nm以下紫外光,不能有效利用太阳能,更重要的是纳米TiO_2粉末经光催化反应后悬浮在溶液中很难回收利用。本文结合静电纺丝技术和水热(溶剂热)反应制备了TiO_2/PAN复合纳米纤维光催化材料,研究表明锐钛矿型TiO_2纳米晶体具有较小的尺寸和较高的结晶,并且成功地负载分散于PAN纳米纤维载体上。通过XRD、SEM、TEM、UV-Vis/DRS、FT-IR等手段对复合纳米纤维进行分析表征。利用不同装置、改变TiO_2负载量、苯酚初始pH值、苯酚初始浓度等条件对TiO_2/PAN复合纳米纤维催化剂进行降解苯酚的研究,结果表明复合纳米纤维材料的光催化效率相对较高。自行设计组装光催化反应装置,以TiO_2/PAN复合纳米纤维作催化剂,应用光催化氧化工艺对模拟烟气同时脱硫脱硝技术进行实验研究。研究了钛的负载量、烟气的湿度、烟气流速、烟气入口温度等因素对脱硫脱硝效率的影响。结果表明,在最佳工艺条件下:钛的负载量6.78 At%、烟气的湿度5%、烟气流速200 m L/min、烟气入口温度40 0C,SO2的脱除效率为99.3%,NO的脱除效率为71.2%,同时也对催化剂的使用寿命和可循环再生性进行了分析。研究表明,二氧化钛(TiO_2)/聚丙烯腈(PAN)纳米复合材料具有较高的催化效率、较长的使用寿命和可再生重复利用性,在工业上具有很好的发展前景。
【关键词】:二氧化钛 聚丙烯腈 静电纺丝技术 水热法 光催化
【学位授予单位】:长春工业大学
【学位级别】:硕士
【学位授予年份】:2016
【分类号】:TQ342.94;TB332
【目录】:
- 摘要3-4
- Abstract4-7
- 第一章 前言7-19
- 1.1 环境污染7-9
- 1.1.1 水污染概述及处理方法7-8
- 1.1.2 大气污染概述及处理方法8-9
- 1.2 光催化技术概述9-12
- 1.2.1 半导体光催化技术的反应机理9-10
- 1.2.2 半导体光催化技术在实际中的应用10-12
- 1.2.3 实际中常见的光催化剂12
- 1.3 纳米二氧化钛光催化剂12-16
- 1.3.1 纳米二氧化钛的晶体结构12-13
- 1.3.2 纳米二氧化钛光催化现状13-16
- 1.4 静电纺丝技术16-17
- 1.5 水热(溶剂热)方法17
- 1.6 本论文的选题意义17-18
- 1.7 论文主要创新点及内容18-19
- 第二章 实验仪器设备、试剂及分析表征方法19-22
- 2.1 实验仪器设备和试剂19-20
- 2.1.1 实验仪器设备19
- 2.1.2 主要实验试剂19-20
- 2.2 分析表征方法20-22
- 2.2.1 X射线衍射(XRD)20
- 2.2.2 扫描电子显微镜(FESEM)20-21
- 2.2.3 透射电子显微镜(TEM)21
- 2.2.4 傅立叶变换红外光谱(FT-IR)分析21
- 2.2.5 紫外-可见吸收光谱(UV-Vis)分析21
- 2.2.6 紫外-可见漫反射光谱(UV-Vis/DRS)分析21-22
- 第三章 聚丙烯腈纤维负载纳米二氧化钛光催化降解苯酚22-34
- 3.1 引言22
- 3.2 实验部分22-25
- 3.2.1 催化剂的制备22-23
- 3.2.2 光催化反应装置23-24
- 3.2.3 二氧化钛/聚丙烯腈复合纳米材料光催化性能测试24-25
- 3.3 结果与讨论25-33
- 3.3.1 X射线衍射(XRD)分析25
- 3.3.2 扫描电镜(SEM)和X射线能量色散光谱(EDS)分析25-26
- 3.3.3 透射电镜(TEM)分析26-27
- 3.3.4 紫外-可见漫反射(UV-Vis/DRS)分析27-28
- 3.3.5 傅里叶变换红外光谱(FT-IR)分析28
- 3.3.6 光催化氧化降解苯酚的研究28-33
- 3.4 本章小结33-34
- 第四章 TiO_2/PAN复合纳米纤维材料光催化脱硫脱硝的研究34-47
- 4.1 引言34
- 4.2 实验部分34-38
- 4.2.1 催化剂的制备34-35
- 4.2.2 主要装置35-37
- 4.2.3 实验测定方法37-38
- 4.3 结果与讨论38-46
- 4.3.1 X射线衍射(XRD)表征38
- 4.3.2 扫描电镜(SEM)和X射线能量色散光谱(EDS)表征38-39
- 4.3.3 透射电镜(TEM)表征39-40
- 4.3.4 光催化氧化同时脱硫脱硝40-44
- 4.3.5 催化剂寿命的评价及再生44-45
- 4.3.6 光催化脱硫脱硝反应机理45-46
- 4.4 本章小结46-47
- 第五章 结论47-48
- 参考文献48-57
- 致谢57-58
- 作者简介58
- 攻读硕士学位期间发表论文58
【相似文献】
中国期刊全文数据库 前10条
1 ;日本市场二氧化钛供不应求[J];氯碱工业;2000年10期
2 ;英成功从二氧化钛直接提取钛[J];氯碱工业;2000年12期
3 ;2000年世界二氧化钛供应趋紧[J];天津化工;2000年02期
4 ;二氧化钛的制备[J];无机盐工业;2001年01期
5 吴永庆;二氧化钛的制造[J];化学世界;1956年12期
6 丁宝桐;;日本二氧化钛提价[J];无机盐工业;1983年03期
7 丁宝桐;我国急于想进口二氧化钛[J];无机盐工业;1985年03期
8 张焕臻;泰国将建成一座二氧化钛厂[J];有色冶炼;1986年06期
9 陆山南;;世界二氧化钛的生产厂家简介[J];中国涂料;1987年03期
10 ;黑色氧化钛粉末的制备[J];无机盐工业;1995年04期
中国重要会议论文全文数据库 前10条
1 王乐飞;杨志宁;张昭;;超声洗涤水合二氧化钛的研究[A];第一届全国化学工程与生物化工年会论文摘要集(上)[C];2004年
2 林海;胡永平;;超细非金属矿物颗粒表面包覆二氧化钛膜的机理[A];中国颗粒学会2002年年会暨海峡两岸颗粒技术研讨会会议论文集[C];2002年
3 姚礼峰;邓江峰;沈强;张联盟;;厚度可控的二氧化钛中空微球的制备[A];中国化学会第二十五届学术年会论文摘要集(上册)[C];2006年
4 王艳丽;王佳;卢琼;陈欣欣;张海娇;焦正;;纳米二氧化钛的表面荧光修饰及应用[A];中国化学会第26届学术年会化学生物分会场论文集[C];2008年
5 孙庆文;林原;;快速制备具有颗粒填充的二氧化钛管阵列应用于高效染料敏化太阳能电池[A];第十三届全国太阳能光化学与光催化学术会议学术论文集[C];2012年
6 雷万华;王雪松;张宝文;;抗坏血酸表面修饰的二氧化钛纳米颗粒的光动力活性研究[A];中国化学会第27届学术年会第12分会场摘要集[C];2010年
7 张学军;张雅心;莫瑶;;介孔碳/二氧化钛复合材料的制备[A];第22届炭—石墨材料学术会论文集[C];2010年
8 王远;刘卫军;谢峥;桂琳琳;唐有祺;;光诱导超亲水性氧化钛复合膜的研究[A];2000'全国光催化学术会议论文集[C];2000年
9 马跃东;;晶型、粒径及复合比例可控的纳米二氧化钛制备技术及应用[A];建设小康与高技术产业化——中国科协2003年学术年会第35分会场论文集[C];2003年
10 黄朝章;崔超;李佳;胡斌;;新型氧化钛中空膜的合成、表征及其在痕量元素分析中的应用[A];中国化学会第26届学术年会分析化学分会场论文集[C];2008年
中国重要报纸全文数据库 前10条
1 张海波;日本市场二氧化钛供不应求[N];中国化工报;2000年
2 文欣;世界二氧化钛市场恢复性增长[N];中国化工报;2003年
3 肖化;全球二氧化钛市场需求强劲[N];中国化工报;2004年
4 ;2004年二氧化钛市场将出现强劲反弹[N];中国石油报;2003年
5 飘尘;2006年世界二氧化钛需求平稳[N];中国有色金属报;2006年
6 李港;全球二氧化钛货紧价升[N];国际商报;2003年
7 中塑;亚洲塑料用二氧化钛需求增长最快[N];国际商报;2003年
8 张海波;日本拟提高氧化钛出口价格[N];国际经贸消息;2002年
9 饶兴鹤;全球二氧化钛市场炙手可热[N];中国化工报;2006年
10 王军;全球二氧化钛市场需求年增速2%-3%[N];广东建设报;2007年
中国博士学位论文全文数据库 前10条
1 华浩;基于二氧化钛团聚球的异质结纳米材料的合成及催化研究[D];重庆大学;2015年
2 蔡宁宁;氧化钛纤维的制备及其负载微纳米晶的研究[D];山东大学;2015年
3 张晓凡;TiO_2基纳米材料的制备及其光电催化性能的研究[D];华中科技大学;2015年
4 刘旭;单分散性二氧化钛纳米粒子的制备、组装及性质研究[D];吉林大学;2016年
5 邹晓新;多孔二氧化钛材料的制备、微结构调控及性能研究[D];吉林大学;2011年
6 王万丽;氮氧化钛制备及其在氧电极中应用研究[D];上海交通大学;2012年
7 和东亮;掺杂改性的二氧化钛纳米材料的光催化性能研究[D];吉林大学;2008年
8 罗燕;基于天然纤维素物质的二氧化钛纳米复合材料的制备及性质研究[D];浙江大学;2015年
9 杨颖;工业钛液制备铁掺杂硫酸化多孔二氧化钛及其机理研究[D];成都理工大学;2012年
10 莫丽玢;氢在二氧化钛中的行为研究[D];北京科技大学;2015年
中国硕士学位论文全文数据库 前10条
1 柳涛;纳米二氧化钛/硅藻土复合材料的制备及其光催化性能研究[D];河北大学;2015年
2 贺天成;纳米二氧化钛复合材料的制备及其性能研究[D];燕山大学;2015年
3 刘大伟;二氧化钛包覆云母氧化铁颜料的制备及其性能研究[D];中国地质大学(北京);2015年
4 盛世玉;亚氧化钛阴极用于微生物电解去除酸性红B的效能研究[D];哈尔滨工业大学;2015年
5 杨健林;二氧化钛及其石墨烯复合材料的合成和性能研究[D];哈尔滨工业大学;2015年
6 常建兵;贵金属—氧化物纳米复合体的制备表征及应用研究[D];苏州大学;2015年
7 陈周丽;基于静电纺丝法制备阶层式多孔二氧化钛基纳米复合纤维及其光催化性能研究[D];杭州师范大学;2015年
8 方慧;银/二氧化钛三维阵列的表面增强拉曼光谱性能研究[D];北京化工大学;2015年
9 张强;仿生合成二氧化钛/碳复合材料及电化学性能研究[D];北京工业大学;2015年
10 周硕林;二氧化钛颜料光化学及催化性能研究[D];湖南师范大学;2015年
本文关键词:聚丙烯腈纤维负载纳米二氧化钛材料的制备及应用,由笔耕文化传播整理发布。
,本文编号:510360
本文链接:https://www.wllwen.com/kejilunwen/cailiaohuaxuelunwen/510360.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