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性能硅碳锂离子电池负极材料的制备及性能研究
本文关键词:高性能硅碳锂离子电池负极材料的制备及性能研究
更多相关文章: 硅 单壁碳纳米管 有序介孔碳 锂离子电池 泡沫铜
【摘要】:硅作为锂离子电池负极材料,具有非常高的理论比容量(4200 mAh g-1)、较低的嵌脱锂电位以及与电解液反应活性低等性质。但是,硅基负极在嵌脱锂过程中会出现体积膨胀(~300%),使得硅颗粒破碎、粉化,且使电极失去电活性,从而导致容量衰减;此外,硅的较低电导率和较差倍率性能也严重影响了其作为商业负极方面的应用。本文以纳米硅粉为硅源,以甲阶酚醛树脂为碳源,采用两种不同的制备方法合成了硅碳复合材料,并对其形貌、结构和电化学性能进行了研究。主要研究成果如下:(1)采用溶剂挥发诱导自组装合成法,在纳米硅粉上原位合成单壁碳纳米管/有序介孔碳三维导电网络,制得硅/单壁碳纳米管/有序介孔碳(Si/SWCNT/OMC)复合材料,并用SEM、TEM、BET、TGA和XRD等测试手段对材料的微观形貌和结构进行了表征。针对电化学性能,制备三种含有不同质量比例的硅碳复合材料与原材料进行了对比。结果表明:实验制得含有17wt.%,41 wt.%,58 wt.%硅的Si/SWCNT/OMC复合材料,在电流密度为400 mA g-1下,硅含量为41 wt.%时,性能最好,首次放电比容量高达1741.6 mAh g-1,首次库仑效率为70.8%。经过50次循环后,可逆放电比容量仍高达848.7 mAh g-1,表现出良好的循环性能;通过不同电流密度下的充放电测试,材料显示了良好的倍率性能。Si/SWCNT/OMC优异的电化学性能,主要归因于单壁碳纳米管和均一有序介孔孔道结构。其中,单壁碳纳米管具有良好的导电性与弹性;具有高比表面积和稳定机械性能的有序介孔碳构成了导电网络结构,使该复合材料能有效释放硅体积变化产生的应力,且为锂离子和电子的快速传输提供保证。(2)采用静置挥发法,在泡沫铜表面包覆含有硅粉的甲阶酚醛树脂,得到无需粘结剂的硅粉/无定形碳/泡沫铜(Si/C/Cu)整体负极材料,通过SEM、TEM、XRD和TGA等测试手段对材料微观形状与结构进行了表征。采用恒流充放电测试其电化学性能,研究了两种复合材料Si-0.55/C/Cu和Si-0.625/C/Cu对电池比容量的影响。结果表明:Si-0.55/C/Cu整体电极电化学性能优异,且在100 mA g-1的电流密度下,经过50次充放电循环后,放电比容量仍高达907 mAh g-1;通过不同电流密度下的充放电测试,在电流密度为1000 mA g-1时,电池的可逆容量仍然可以保存在470 mAh g-1,显示了良好的倍率性能。Si/C/Cu优异的电化学性能,主要归因于,泡沫铜的多孔结构,为硅粉的体积膨胀提供了空间;具有良好机械稳定性能的无定形碳层,有效地缓释了硅在发生膨胀时产生的应力。
【关键词】:硅 单壁碳纳米管 有序介孔碳 锂离子电池 泡沫铜
【学位授予单位】:郑州大学
【学位级别】:硕士
【学位授予年份】:2016
【分类号】:TB33;TM912
【目录】:
- 摘要4-6
- Abstract6-11
- 1 绪论11-31
- 1.1 锂离子电池概述11-12
- 1.2 锂离子电池的工作原理和结构12-14
- 1.3 锂离子电池负极材料的研究进展14-19
- 1.3.1 碳类材料16-18
- 1.3.2 过渡金属氧化物材料18
- 1.3.3 金属及合金类材料18-19
- 1.3.4 复合材料19
- 1.4 碳纳米管作为锂离子电池负极材料的研究应用19-22
- 1.4.1 碳纳米管的简介19-20
- 1.4.2 碳纳米管在锂离子电池负极材料中的应用20-22
- 1.5 介孔碳作为锂离子电池负极材料的研究应用22-24
- 1.5.1 介孔碳的简介22-23
- 1.5.2 介孔碳的合成方法及分类23
- 1.5.3 介孔碳在锂离子电池负极材料中的应用23-24
- 1.6 硅基材料作为锂离子电池负极材料的研究应用24-29
- 1.6.1 硅负极材料简介24-25
- 1.6.2 硅基材料作为锂离子电池负极材料的种类及应用25-29
- 1.7 本文的研究意义和研究内容29-31
- 1.7.1 本文的研究意义29-30
- 1.7.2 本文的研究内容30-31
- 2 三维网状Si/SWCNT/OMC复合材料的制备及研究31-55
- 2.1 引言31-32
- 2.2 实验部分32-34
- 2.2.1 实验药品32-33
- 2.2.2 实验仪器33-34
- 2.3 复合材料Si/SWCNT/OMC的制备及性能测试34-40
- 2.3.1 复合材料Si/SWCNT/OMC的制备步骤34-36
- 2.3.2 对比材料的制备36
- 2.3.3 材料表征方法36-38
- 2.3.4 电化学性能测试38-40
- 2.4 实验结果与分析40-53
- 2.4.1 对比材料的物性分析40-43
- 2.4.2 复合材料的结构分析43-47
- 2.4.3 复合材料的微观形貌分析47-48
- 2.4.4 电化学性能分析48-53
- 2.5 本章小结53-55
- 3 三维网状Si/C/Cu复合材料的制备及性能测试55-74
- 3.1 引言55-56
- 3.2 实验部分56-58
- 3.2.1 实验药品56-57
- 3.2.2 实验仪器57-58
- 3.3 复合材料Si/C/Cu的制备及性能测试58-60
- 3.3.1 Si/C/Cu复合材料的制备步骤58-59
- 3.3.2 材料表征方法59
- 3.3.3 电化学性能测试59-60
- 3.4 实验结果与分析60-72
- 3.4.1 三维网络Si/C/Cu复合材料的结构设计60-61
- 3.4.2 复合材料的形貌分析61-65
- 3.4.3 复合材料的结构分析65-67
- 3.4.4 电化学性能分析67-72
- 3.5 本章小结72-74
- 4 总结与展望74-76
- 4.1 总结74-75
- 4.2 展望75-76
- 参考文献76-84
- 个人简历及发表文章目录84-85
- 致谢85
【相似文献】
中国期刊全文数据库 前10条
1 陆地,颜晓红,丁建文;单壁碳纳米管中电子的有效质量[J];物理学报;2004年02期
2 邹莉;单壁碳纳米管及应用现状[J];昆明冶金高等专科学校学报;2004年01期
3 罗骥,吴锦雷;荷电对单壁碳纳米管稳定性的影响[J];中国科学G辑:物理学、力学、天文学;2004年04期
4 李峰;甲基修饰单壁碳纳米管的几何结构、束缚能和电子结构[J];泰山学院学报;2004年03期
5 张艾飞;刘吉平;周智明;唐文华;;可溶性单壁碳纳米管的合成与表征[J];现代化工;2007年S2期
6 于陕升;温庆波;郑伟涛;;氮掺杂单壁碳纳米管结构的第一原理计算[J];吉林大学学报(理学版);2007年06期
7 郭丽华;王海燕;李井申;李瑞波;;单壁碳纳米管的制备及其在储氢方面的应用[J];牡丹江师范学院学报(自然科学版);2011年01期
8 王晋宝;田美灵;张洪武;郭旭;;单壁碳纳米管的耦合行为研究[J];力学季刊;2011年02期
9 董莲枝;曹柳男;;浅谈单壁碳纳米管与多壁碳纳米管的差异[J];科学之友;2012年06期
10 王培培;丁星星;刘虎;张莹;杨林峰;;单壁碳纳米管的电极耦合效应研究[J];中原工学院学报;2012年05期
中国重要会议论文全文数据库 前10条
1 郑晗;王贤保;陈蓉;刘芳鸣;胡华亭;;单壁碳纳米管的不对称修饰[A];全国第八届有机固体电子过程暨华人有机光电功能材料学术讨论会摘要集[C];2010年
2 杜民;张兆祥;金新喜;张耿民;侯士敏;赵兴钰;刘惟敏;薛增泉;施祖进;顾镇南;;场离子显微镜观测单壁碳纳米管[A];2001年纳米和表面科学与技术全国会议论文摘要集[C];2001年
3 张锦;;单壁碳纳米管的可控生长、操纵及其能带调控[A];中国化学会第二十五届学术年会论文摘要集(上册)[C];2006年
4 邹明英;陈景文;;单壁碳纳米管吸附水中苯分子的计算模拟[A];第六届全国环境化学大会暨环境科学仪器与分析仪器展览会摘要集[C];2011年
5 李彦;彭飞;刘宇;王金泳;崔荣丽;;单壁碳纳米管的性质调控和选择性修饰[A];中国化学会第28届学术年会第8分会场摘要集[C];2012年
6 檀付瑞;桂慧;张静;李红波;李清文;;基于凝胶色谱柱的单壁碳纳米管分离[A];2011中国材料研讨会论文摘要集[C];2011年
7 李彦;;在基底上催化生长单壁碳纳米管的金属催化剂[A];2011中国材料研讨会论文摘要集[C];2011年
8 牛红云;蔡亚岐;;羧基化的单壁碳纳米管—海藻酸萃取盘的制备及应用[A];第五届全国环境化学大会摘要集[C];2009年
9 张田忠;;单壁碳纳米管力学行为的手性效应[A];2006年全国固体力学青年学者研讨会论文摘要文集[C];2006年
10 姚小虎;韩强;;单壁碳纳米管的轴压和纯弯屈曲行为[A];复合材料力学的现代进展与工程应用——全国复合材料力学研讨会论文集[C];2007年
中国重要报纸全文数据库 前6条
1 记者 杜华斌;加开发单壁碳纳米管生产新工艺[N];科技日报;2006年
2 记者 任敏;北大教授找到单壁碳纳米管生长控制方法[N];北京日报;2014年
3 记者 杨靖;我科学家攻克单壁碳纳米管结构可控制备关键技术[N];科技日报;2014年
4 记者 刘霞;美研制能自我修复的太阳能电池[N];科技日报;2011年
5 李彤;扫描北大科研新亮点[N];科技日报;2001年
6 吴启航;新型纳米复材可有效抵御电磁辐射[N];中国建材报;2011年
中国博士学位论文全文数据库 前10条
1 付群;单壁碳纳米管的纯化、修饰及其初步用于场效应生物传感器的研究[D];上海大学;2009年
2 马杰;大直径单壁碳纳米管制备、纯化及其应用研究[D];上海交通大学;2009年
3 姚明光;新型稀土复合催化剂合成单壁碳纳米管及其高压结构相变研究[D];吉林大学;2007年
4 伏传龙;单壁碳纳米管功能化的研究[D];上海交通大学;2008年
5 曾晖;缺陷对单壁碳纳米管和石墨烯电子输运特性影响的研究[D];湖南大学;2009年
6 高平奇;单壁碳纳米管拉曼光谱及电输运性质研究[D];兰州大学;2010年
7 赵元春;碳/碳氮一维纳米材料的制备、物性以及相关器件的研究[D];中国科学院研究生院(国家纳米科学中心);2008年
8 张现仁;纳米圆柱孔材料的限定空间内流体的吸附及相行为[D];北京化工大学;2001年
9 邹永刚;豆荚结构碳纳米材料Peapod(C_(60)@SWNTs)的制备及其结构和高压相变研究[D];吉林大学;2009年
10 张远馥;单壁碳纳米管在光学生物传感中的应用[D];陕西师范大学;2011年
中国硕士学位论文全文数据库 前10条
1 李娜;单壁碳纳米管的提纯和优化制备及其拉曼研究[D];首都师范大学;2008年
2 宋开颜;单壁碳纳米管的第一性原理研究及对称性分析[D];沈阳工业大学;2007年
3 刘小文;单壁碳纳米管表面修饰的优化及用于肿瘤光热治疗的研究[D];苏州大学;2012年
4 赵明媛;单壁碳纳米管手性测量[D];北京化工大学;2012年
5 夏慧敏;单向径向形变对单壁碳纳米管吸附性能的影响[D];内蒙古大学;2015年
6 李博;单壁碳纳米管分子结构力学的有限元分析[D];燕山大学;2015年
7 叶梦梦;铁电聚合物与单壁碳纳米管的相互作用研究[D];复旦大学;2014年
8 余志强;氟代苄醚酞菁锌(Ⅱ)-芘环糊精-单壁碳纳米管复合体系的合成及其光物理性质[D];福建师范大学;2015年
9 吉元春;多酸/单壁碳纳米管复合材料的性能研究[D];北京化工大学;2015年
10 于红刚;磁场辅助电弧放电法制备单壁碳纳米管[D];新疆大学;2015年
,本文编号:522566
本文链接:https://www.wllwen.com/kejilunwen/cailiaohuaxuelunwen/522566.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