低热导率多层复合结构空心微球模板法合成与表征
本文关键词:低热导率多层复合结构空心微球模板法合成与表征
更多相关文章: SiO2 TiO2 中空微球 反射率 导热系数
【摘要】:无机中空微球以其独特的空心结构,将传导传热转变为对流传热,同时增加气固界面和延长传热通道,可以显著提高材料的隔热保温性能,有利于缓解日益严重的能源危机。本研究以聚苯乙烯微球为模板合成了SiO2、SiO2/TiO2、TiO2和TiO2/SiO2中空微球粉末,并对其进行了表征分析。研究结果表明,利用硅酸四乙酯水解-缩聚合成SiO2中空微球时TEOS和氨水的最佳使用量都为6ml,此时获得的中空微球球径约为468nm,球壳厚约60nm,比表面积为68.742m2/g,粉体在400~1100nm波段反射率保持在95%左右,太阳吸收比为0.081,中空微球粉末导热率为0.0384W/(m·K)。利用钛酸四丁酯水解-缩合合成了直径约为210nm的TiO2中空微球,最低太阳吸收比为0.095,中空微球粉末导热率为0.0727W/(m·K)。以2000nm聚苯乙烯微球为模板,在50℃下一步合成了SiO2/TiO2复合微球和TiO2/SiO2复合微球。SiO2/TiO2复合微球球径大约为2000~2380nm,壁厚约为30nm,最大比表面积约为141.08m2/g,球壁孔径约为3.8nm,其在近红外波段反射率有所提高,太阳吸收比为0.102,中空微球粉末的导热系数为0.0532W/(m·K)。TiO2/SiO2复合微球,球径约在2400~2500nm,壁厚约为35nm,最大比表面积为88.450m2/g,球壁表面孔径尺寸约为3.75nm,太阳吸收比为0.094,中空微球粉末的导热系数为0.0578W/(m·K)。
【关键词】:SiO2 TiO2 中空微球 反射率 导热系数
【学位授予单位】:哈尔滨工业大学
【学位级别】:硕士
【学位授予年份】:2016
【分类号】:TB33
【目录】:
- 摘要4-5
- Abstract5-8
- 第1章 绪论8-19
- 1.1 研究背景及意义8
- 1.2 隔热保温材料分类8-9
- 1.3 中空微球导热理论研究9-12
- 1.4 中空微球的合成方法12-17
- 1.4.1 模板法12-15
- 1.4.2 无模板法15-17
- 1.5 立题依据和本研究主要内容17-19
- 1.5.1 本研究立题依据17-18
- 1.5.2 本研主要内容18-19
- 第2章 材料设备、表征方法及PS模板球合成19-27
- 2.1 SiO_2、SiO_2/ TiO_2与TiO_2、TiO_2/ SiO_2制备方法19
- 2.2 试验材料及设备19-20
- 2.3 分析表征方法20-23
- 2.3.1 扫描电子显微镜微观形貌分析20
- 2.3.2 透射电子显微镜分析20
- 2.3.3 X射线衍射物相结构分析20
- 2.3.4 光谱反射率测试20-21
- 2.3.5 太阳吸收比计算21
- 2.3.6 红外光谱分析21
- 2.3.7 热重-差热(TG-DTA)分析21
- 2.3.8 比表面积和孔结构分析21-23
- 2.3.9 导热系数计算23
- 2.4 聚苯乙烯(PS)微球的合成与表征23-27
- 2.4.1 聚苯乙烯(PS)微球的合成23-24
- 2.4.2 聚苯乙烯(PS)微球形貌24-25
- 2.4.3 聚苯乙烯微球红外表征25-27
- 第3章 SiO_2微球及SiO_2/TiO_2复合微球合成与表征27-45
- 3.1 SiO_2微球的合成与表征27-36
- 3.1.1 TEOS对合成SiO_2微球形貌影响规律27-29
- 3.1.2 氨水对合成SiO_2微球形貌影响规律29-32
- 3.1.3 SiO_2微球比表面积分析32
- 3.1.4 SiO_2微球形成机理32-33
- 3.1.5 SiO_2微球光学性能33-35
- 3.1.6 SiO_2微球热学性能35-36
- 3.2 SiO_2/TiO_2复合微球的合成与表征36-43
- 3.2.1 EtOH与H2O配比对合成SiO_2/TiO_2复合微球形貌影响规律37-39
- 3.2.2 TEOS和TBT对合成SiO_2/TiO_2复合微球形貌影响规律39-40
- 3.2.3 SiO_2/TiO_2复合中空微球比表面积及孔径分析40-42
- 3.2.4 SiO_2/TiO_2复合微球光学性能42
- 3.2.5 SiO_2/TiO_2复合微球热学性能42-43
- 3.3 本章小结43-45
- 第4章 TiO_2微球及TiO_2/SiO_2复合微球的合成与表征45-60
- 4.1 TiO_2微球的合成与表征45-50
- 4.1.1 TBT对合成TiO_2微球形貌影响规律45-48
- 4.1.2 TiO_2微球光学性能48-49
- 4.1.3 TiO_2微球热学性能49-50
- 4.2 TiO_2/SiO_2复合微球的合成与表征50-58
- 4.2.1 EtOH与H2O配比对合成TiO_2/SiO_2复合微球形貌影响规律51-53
- 4.2.2 TBT和TEOS对合成TiO_2/SiO_2复合微球形貌影响规律53-55
- 4.2.3 TiO_2/SiO_2复合中空微球比表面积及孔径分析55-57
- 4.2.4 TiO_2/SiO_2复合微球光学性能57-58
- 4.2.5 TiO_2/SiO_2复合微球热学性能58
- 4.3 本章小结58-60
- 结论60-61
- 参考文献61-66
- 致谢66
【相似文献】
中国期刊全文数据库 前10条
1 任琦;周璇;倪忠斌;熊万斌;陈明清;;核-壳结构磁性复合微球的制备与表征[J];化工新型材料;2009年12期
2 谢宇;魏娅;李明俊;陈素华;胡金刚;;磁性壳聚糖复合微球的制备及表征[J];机械工程材料;2009年12期
3 卢月美;巩前明;卢方平;梁吉;聂庆东;张秀梅;;磺化碳纳米管/活性炭复合微球的制备及其对低密度脂蛋白的吸附性能[J];物理化学学报;2011年03期
4 贺亚妮;徐晓荣;阎晓敏;杨迎春;王公正;;表面可修饰的荧光复合微球的制备及表征[J];复合材料学报;2011年03期
5 周佳男;周智华;孔令臣;孙少晨;郭立军;张金丽;黄荣艳;杨中民;;壳聚糖/明胶复合微球的制备[J];粉末冶金材料科学与工程;2011年05期
6 夏慧芸;高莉宁;颜录科;陈华鑫;;金属-高分子复合微球的制备与应用研究进展[J];材料导报;2011年19期
7 张和鹏;张秋禹;张宝亮;范新龙;厉向杰;;内部结构不对称磁性复合微球的制备及其影响因素探究[J];化学学报;2012年03期
8 温裕乾;蔡力锋;林志勇;;双重磁响应温敏复合微球的制备及表征[J];高分子材料科学与工程;2012年07期
9 杨延慧;张永臻;陈惠;严涵;陈晓浪;王晓敏;王萃娟;周先礼;张志斌;;海藻酸钠/淀粉复合微球的制备及性能研究[J];化工新型材料;2013年11期
10 韩绍华,肖茹,顾利霞;无皂种子乳液法制备复合微球[J];东华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2002年03期
中国重要会议论文全文数据库 前10条
1 罗璋;;明胶/海藻酸钠复合微球的制备及其缓释性能研究[A];2013广东材料发展论坛——战略性新兴产业发展与新材料科技创新研讨会论文摘要集[C];2013年
2 刘辉;郝志显;李文清;甘礼华;徐子颉;陈龙武;;溶胶中聚合法制备多种形态有机-无机二氧化硅复合微球[A];中国化学会第二十五届学术年会论文摘要集(下册)[C];2006年
3 杨武利;刘聪颖;郭佳;邓勇辉;汪长春;府寿宽;;多重响应复合微球的制备及载药研究[A];2009年全国高分子学术论文报告会论文摘要集(下册)[C];2009年
4 张和鹏;张宝亮;张秋禹;范新龙;厉向杰;;内部结构不对称磁性复合微球的制备及其影响因素探究[A];2011年全国高分子学术论文报告会论文摘要集[C];2011年
5 顾顺超;;单分散性无机-有机单核胶囊化复合微球合成方法[A];第一届全国化学工程与生物化工年会论文摘要集(下)[C];2004年
6 高秋爽;姜立忠;吴战鹏;武德珍;;界面引发聚合制备中空磁性纳米复合微球的初探[A];2009年全国高分子学术论文报告会论文摘要集(上册)[C];2009年
7 孙莉峰;张颖;吴华涛;房喻;;新型脲醛树脂/高分子复合微球的制备研究[A];中国化学会第十一届胶体与界面化学会议论文摘要集[C];2007年
8 常柏松;刘聪颖;闻昊;唐红艳;焦云峰;杨武利;;含介孔结构的多重响应复合微球的制备及载药研究[A];2011年全国高分子学术论文报告会论文摘要集[C];2011年
9 汪丽梅;陈大俊;;淀粉/银“核/壳”复合微球的制备及表征[A];2005年全国高分子学术论文报告会论文摘要集[C];2005年
10 张颖;夏慧芸;房喻;;一种特异表面结构无机-高分子复合微球的制备研究[A];中国化学会第二十五届学术年会论文摘要集(下册)[C];2006年
中国博士学位论文全文数据库 前10条
1 马万福;高性能磁性复合微球的制备及其在低丰度磷酸肽和糖肽选择性富集中的应用[D];复旦大学;2014年
2 徐帅;磁簇/聚合物复合微球的功能设计、结构调控及其应用基础研究[D];复旦大学;2014年
3 魏文浩;单分散微球制备装置的构建及载COL海藻酸钙—壳聚糖复合微球制备的研究[D];中国海洋大学;2015年
4 何树;基于MSN/nHA复合微球载体的药物控释与促成骨作用研究[D];第四军医大学;2016年
5 李红;结构型负载杂多酸复合微球的构筑及其应用[D];陕西师范大学;2009年
6 张建安;无机/聚合物复合微球的设计、合成及形貌控制研究[D];中国科学技术大学;2011年
7 张颖;纳米结构型有机/无机复合微球的微凝胶模板法制备研究[D];陕西师范大学;2003年
8 陆书来;分子印迹聚合物磁性复合微球的制备及其特性研究[D];天津大学;2003年
9 赵丽;多孔氧化物微球的制备与表征[D];武汉理工大学;2006年
10 谢钢;乳液聚合技术制备磁性复合微球的研究[D];西北工业大学;2003年
中国硕士学位论文全文数据库 前10条
1 毛剑宇;磁性高分子复合微球材料的制备及其对油膜吸附应用的研究[D];南京理工大学;2015年
2 张云;淀粉固载β-环糊精高聚物的制备、改性及性能研究[D];陕西科技大学;2015年
3 刘承海;石榴状Poly(MMA-co-St)/SiO_2复合微球的原位法制备及其形成机理[D];浙江理工大学;2016年
4 谢园;乳液法制备多孔氧化铝微球及四氧化三铁纳米粒子/乙基纤维素复合微球[D];浙江大学;2016年
5 牛璐璐;碳纳米管/壳聚糖复合微球的原位仿生矿化及细胞相容性研究[D];太原理工大学;2016年
6 吴恒明;纳米二氧化硅致孔剂制备多孔聚酰亚胺微球的初步研究[D];太原理工大学;2013年
7 李恒涛;聚苯乙烯微球及其功能化复合微球的制备[D];湖北工业大学;2016年
8 袁冰;蛋黄—蛋壳结构复合微球TiO_2@h-CeO_2的制备及光催化降解性能研究[D];兰州大学;2016年
9 李迟;PVDF/纳米粒子复合材料的制备与性能研究[D];长春工业大学;2016年
10 贺t9;巯基—烯点击反应制备巯基—丙烯酸酯聚合物复合微球及其性能研究[D];安徽大学;2016年
,本文编号:524582
本文链接:https://www.wllwen.com/kejilunwen/cailiaohuaxuelunwen/524582.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