Ba-Cl-F和Ba-Yb-F体系纳米晶的可控合成及上转换发光性能
本文关键词:Ba-Cl-F和Ba-Yb-F体系纳米晶的可控合成及上转换发光性能
【摘要】:稀土掺杂的上转换发光纳米晶由于其独特的上转换发光性能,如优异的光稳定性、无频闪现象、无荧光背底、穿透深度大、多色发光被应用于诸多领域,尤其在生物成像领域,应用潜力巨大。选择合适的稀土上转换基质材料,实现其可控合成,以满足生物成像需求具有重要的学术价值和实际应用意义。稀土-碱土氟化物和碱土氟氯化物具有较低的声子能量和良好的化学稳定性,是理想的上转换基质材料。众所周知,纳米晶性能很大程度上依赖于纳米晶的晶相、尺寸和形貌。因此,对碱土-稀土氟化物、氟氯化物实现可控合成,研究其晶相、尺寸和形貌变化规律,以期得到尺寸和形貌可控的,具有很好的上转换发光性能的纳米晶是很有必要的。因此,本文主要研究内容及成果如下:1.Ba-Cl-F体系纳米晶的可控合成及上转换发光性能。使用溶剂热法,调节F-/Ba~(2+)摩尔比为1:1、2:1、3:1和4:1时,体系产物分别为四方相BaFCl、纯六角相Ba_7F_(12)Cl_2、纯六角相Ba_7F_(12)Cl_2、六角相Ba_7F_(12)Cl_2与BaF_2的混合物,且六角棒状Ba_7F_(12)Cl_2随F-/Ba~(2+)摩尔比增大而变长,直径变小,尺寸均匀性变差;逐步提高反应温度从室温至200℃,体系产物有从四方相BaFCl向六角相Ba_7F_(12)Cl_2的相转变规律;延长反应时间从3h到12h,体系产物先由立方相BaF_2氯化为四方相Ba FCl,后氟化为六角相Ba_7F_(12)Cl_2;增大NaOH投入量,有利于四方相BaFCl向六角相Ba_7F_(12)Cl_2的相转变,且六角相Ba_7F_(12)Cl_2的各向异性生长变弱,尺寸均匀性变好。提高Yb~(3+)掺杂浓度,纯相BaFCl:Yb~(3+),Er~(3+)纳米晶尺寸先变大后变小,上转换绿光发射带强度逐步减弱;提高Yb~(3+)掺杂浓度,Ba_7F_(12)Cl_2:Yb~(3+),Er~(3+)纳米晶中BaFCl百分比含量增加,上转换绿光发射带强度增强,红光发射带减弱。2.Ba-Yb-F体系纳米晶的可控合成及上转换发光性能。使用溶剂热法,在加入0.6g NaOH时,体系产物包括六角相NaYbF_4、立方相Na5Yb9F32、单斜相BaxYb1-xF3-x(0.2≤x≤0.5)、立方相BaYbF_5和立方相BaF_2。在不加入NaOH时,Ba-Yb-F体系纳米晶的晶相包括YbOF、单斜相BaYb_2F_8、立方相BaYbF_5和立方相BaF_2;在加入0.6g NaOH时,名义组成为BaxYb1-xF3-x(0.2≤x≤0.5)的纯单斜相区,单斜相纳米片的尺寸随Yb~(3+)投入量的变化而发生变化;在纯立方相BaYbF_5区(0.65≤x≤0.8),立方相的形貌随Yb~(3+)的投入量的变化而发生规律变化;Na~+的存在对单斜新相BaxYb1-xF3-x(0.2≤x≤0.5)的形成有诱导作用;对单斜相BaxYb1-xF3-x(0.2≤x≤0.5)掺杂Er~(3+),可实现多色发光;对BaYb_2F_8掺杂Er~(3+)/Tm~(3+)可实现其上转换多色发光。3.Mn~(2+)掺杂的BaYbF_5:Er的制备及上转换发光性能。在Mn~(2+)的投入量高达40mmol%时,纳米晶的晶相仍为纯相BaYbF_5:Er。纳米晶的尺寸随Mn~(2+)掺杂浓度增大而减小;上转换发光强度则随掺杂浓度增大而降低。
【关键词】:稀土 可控合成 上转换 纳米晶
【学位授予单位】:湘潭大学
【学位级别】:硕士
【学位授予年份】:2016
【分类号】:TB383.1;TQ422
【目录】:
- 摘要4-5
- Abstract5-9
- 第1章 绪论9-21
- 1.1 稀土元素9-11
- 1.2 稀土上转换发光材料11-16
- 1.2.1 上转换与上转换发光机制11-12
- 1.2.2 稀土上转换材料的组成12-16
- 1.3 稀土上转换发光材料的可控合成与应用16-20
- 1.3.1 稀土上转换发光纳米晶的可控合成16-18
- 1.3.2 稀土上转换发光材料的应用18-20
- 1.4 选题依据与主要研究内容20-21
- 第2章 Ba-Cl-F体系纳米晶的可控合成及其发光性能21-35
- 2.1 引言21
- 2.2 Ba-Cl-F体系纳米晶的制备和表征21-23
- 2.2.1 Ba-Cl-F体系纳米晶的制备21-22
- 2.2.2 Ba-Cl-F体系纳米晶的结构与性能表征22-23
- 2.3 Ba-Cl-F体系纳米晶的可控合成23-31
- 2.3.1 F-/Ba~(2+)摩尔比对Ba-Cl-F体系纳米晶的晶相、尺寸和形貌的影响23-25
- 2.3.2 反应温度对Ba-Cl-F体系纳米晶相组成和形貌的影响25-26
- 2.3.3 反应时间对Ba-Cl-F体系纳米晶相组成和形貌的影响26-28
- 2.3.4 NaOH的量对Ba-Cl-F体系纳米晶相组成和形貌的影响28-31
- 2.4 Ba-Cl-F体系纳米晶的上转换发光性能31-34
- 2.4.1 Yb~(3+), Er~(3+)掺杂的BaFCl纳米晶的发光性能31-32
- 2.4.2 Yb~(3+), Er~(3+)掺杂的Ba_7F_(12)Cl_2纳米晶的发光性能32-34
- 2.5 本章小结34-35
- 第3章 Ba-Yb-F体系纳米晶的可控合成及其发光性能35-52
- 3.1 引言35
- 3.2 Ba-Yb-F体系纳米晶的制备和表征35-37
- 3.2.1 Ba-Yb-F体系纳米晶的制备35-37
- 3.2.2 Ba-Yb-F体系纳米晶结构与性能表征37
- 3.3 纳米晶的可控合成37-46
- 3.3.1 Yb~(3+)投入量对Ba-Yb-F体系纳米晶的晶相的影响37-43
- 3.3.2 Yb~(3+)投入量对单斜相尺寸的影响43
- 3.3.3 Yb~(3+)投入量对立方相形貌的影响43-44
- 3.3.4 Na~+对Ba-Yb-F体系纳米晶的晶相影响44-46
- 3.4 稀土掺杂单斜新相和BaYb_2F_8的上转换发光46-50
- 3.4.1 Er~(3+)掺杂单斜新相的上转换发光性能46-49
- 3.4.2 Er~(3+)/Tm~(3+)掺杂的BaYb_2F_8的上转换发光性能49-50
- 3.5 本章小结50-52
- 第4章 Mn~(2+)掺杂的BaYbF_5:Er的制备及上转换发光性能52-57
- 4.1 引言52
- 4.2 纳米晶的制备与表征52-53
- 4.2.1 BaYbF_5:Mn~(2+),Er~(3+)纳米晶的制备52-53
- 4.2.2 BaYbF_5:Mn~(2+),Er~(3+)纳米晶的结构与性能表征53
- 4.3 BaYbF_5:Mn~(2+),Er~(3+)纳米晶晶相、形貌及上转换性能53-56
- 4.3.1 BaYbF_5:Mn~(2+),Er~(3+)纳米晶晶相53-54
- 4.3.2 BaYbF_5:Mn~(2+),Er~(3+)纳米晶形貌54-55
- 4.3.3 BaYbF_5:Mn~(2+),Er~(3+)纳米晶的上转换发光性能55-56
- 4.4 本章小结56-57
- 第5章 总结与展望57-59
- 5.1 总结57-58
- 5.2 展望58-59
- 参考文献59-66
- 致谢66-67
- 附录A:攻读硕士学位期间发表的专利和学术论文67
【相似文献】
中国期刊全文数据库 前10条
1 祝林锋;林健;孙真荣;李玉琼;李东卫;;掺铒TeO_2-Nb_2O_5-ZnO系统玻璃的上转换发光性能[J];功能材料;2008年10期
2 臧竞存,刘燕行,方方;钨酸钕单晶光谱及其上转换发光[J];中国稀土学报;2001年01期
3 李晓文,陈晓波,孙寅官;低浓度掺饵五磷酸盐非晶的上转换发光[J];北京师范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1997年02期
4 唐基冬;雷春华;王习婷;李承志;张友玉;;氧化钇(铒,镱)的合成及上转换发光[J];光谱实验室;2013年05期
5 马冬云;吕树臣;易玉峰;王莹;;铒镱共掺多金属氧酸盐合成及上转换发光研究[J];北京石油化工学院学报;2008年02期
6 范叶霞;夏霏霏;俞泽民;候俊;田崇军;;镱浓度对钬镱双掺二氧化钛上转换发光的影响[J];光子学报;2011年03期
7 刘晃清,秦冠仕,林海燕,秦伟平,张继森,赵丹,吴长锋,任新光,吕少哲;二氧化锆纳米材料中三价铒离子的上转换发光[J];中国稀土学报;2002年S1期
8 刘恩周;樊君;胡晓云;侯文倩;;基于上转换发光的可见/近红外光催化研究现状及展望[J];化工进展;2011年12期
9 高渊;曹天野;李富友;;具有协同表面配体的水溶性稀土上转换发光纳米材料用于活体淋巴结显像[J];无机化学学报;2012年10期
10 杨智杰;朱基千;周凯;;铒单掺和铒/镱共掺氟氧玻璃的上转换发光性质研究[J];材料导报;2011年04期
中国重要会议论文全文数据库 前10条
1 徐莉;关彩虹;于孟斌;金亮;陈高云;;上转换发光技术在生化快速检测中的应用研究[A];公共安全中的化学问题研究进展(第二卷)[C];2011年
2 陈大钦;王元生;余运龙;刘锋;黄萍;;钕掺杂的纳米结构玻璃陶瓷的红外激发紫外上转换发光[A];第11届全国发光学学术会议论文摘要集[C];2007年
3 冷雪松;徐玉恒;;三掺Nd:Yb:Ho:LiNbO_3中的能量上转焕发光[A];第十六届全国晶体生长与材料学术会议论文集-03激光和非线性光学晶体[C];2012年
4 刘熠;刘倩;冯玮;李富友;;上转换发光生物成像技术及应用研究[A];第八届全国化学生物学学术会议论文摘要集[C];2013年
5 邹先梅;刘熠;朱幸俊;姚立明;冯玮;李富友;;808nm激发的上转换发光纳米复合探针用于次氯酸的检测[A];中国化学会第29届学术年会摘要集——第33分会:纳米材料合成与组装[C];2014年
6 赵谡玲;侯延冰;徐叙tb;;不同基质材料中铒离子的上转换发光特性[A];第九届全国发光学术会议摘要集[C];2001年
7 潘秀红;;悬浮技术制备稀土掺杂钛酸盐玻璃及其上转换发光性能[A];中国空间科学学会空间材料专业委员会2011学术交流会论文集[C];2011年
8 高伟;李娇;涂银勋;高当丽;田宇;郑海荣;;水热合成六方相NaYbF4:Pr3+晶体上转换发光特性研究[A];2011西部光子学学术会议论文摘要集[C];2011年
9 朱幸俊;李富友;;多功能稀土上转换发光纳米复合结构用于小动物多模式成像[A];中国化学会第29届学术年会摘要集——第05分会:无机化学[C];2014年
10 董浩;王也夫;李洋;张超;孙聆东;严纯华;;稀土离子上转换发光的调控及其光敏应用[A];中国化学会第29届学术年会摘要集——第06分会:稀土材料化学及应用[C];2014年
中国博士学位论文全文数据库 前10条
1 宋恩海;Yb~(3+)/Mn~(2+)共掺杂钙钛矿氟化物ABF_3可调宽带上转换发光研究[D];华南理工大学;2015年
2 巩思宇;单晶钛酸铅纳米纤维的稀土掺杂、复合及其光学性能研究[D];浙江大学;2016年
3 商晓颖;飞秒光与连续光激发的掺Er~(3+)纳米材料上转换机制与操控[D];华东师范大学;2016年
4 崔越;稀土掺杂上转换发光纳米材料NaREF_4制备、优化及应用的研究[D];北京交通大学;2016年
5 丁莎;Mn~(2+)掺杂钙钛矿三氟化物结构调控及其发光性能研究[D];华南理工大学;2016年
6 李艾华;飞秒激光激发稀土掺杂铌酸锂单晶的上转换发光研究[D];哈尔滨工业大学;2010年
7 祝汉成;高亮度、高热稳定性及抗辐射稀土掺杂铝酸盐粉体上转换发光及其机理研究[D];东北师范大学;2014年
8 郑克志;稀土掺杂微纳材料中高阶多光子上转换发光及其电子布居过程的研究[D];吉林大学;2011年
9 董斌;稀土掺杂氧化铝粉末的上转换发光特性研究[D];大连理工大学;2007年
10 肖思国;稀土掺杂超微材料的制备与上转换发光研究[D];湘潭大学;2006年
中国硕士学位论文全文数据库 前10条
1 廖佳燕;光子晶体及金属银纳米颗粒增强稀土掺杂NaYF_4纳米颗粒上转换发光性质研究[D];昆明理工大学;2015年
2 刘雪娥;稀土掺杂氟化物纳米晶的合成及发光性能研究[D];昆明理工大学;2015年
3 赵红伟;含氧酸盐基质光转换荧光粉的发光性能研究[D];大连交通大学;2015年
4 翟梓会;试验优化设计稀土离子掺杂钼酸盐荧光粉发光性质的研究[D];大连海事大学;2015年
5 关莹;镱离子Yb~(3+)掺杂钒/钼酸盐的合成和发光性能研究[D];苏州大学;2015年
6 王欣;稀土上转换发光纳米材料用于近红外光激发的光动力治疗联合肿瘤基因治疗的研究[D];苏州大学;2015年
7 陶冶;销镱铥掺杂12CaO·7Al_2O_3的制备及上转换发光性能研究[D];哈尔滨工业大学;2015年
8 廖艳平;铒镱锂掺杂AZO陶瓷的制备及发光性能研究[D];哈尔滨工业大学;2015年
9 潘云星;稀土掺杂Ba_(0.8)Sr_(0.2)TiO_3陶瓷的制备及其上转换发光性能的研究[D];哈尔滨工业大学;2015年
10 徐艳玲;稀土离子(Yb~(3+),Tm~(3+),Er~(3+))共掺杂YAG单晶光纤上转换发光特性研究[D];浙江大学;2015年
,本文编号:525478
本文链接:https://www.wllwen.com/kejilunwen/cailiaohuaxuelunwen/525478.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