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主页 > 科技论文 > 材料论文 >

金纳米棒—有机硅杂化薄膜材料的制备及其光限幅性能研究

发布时间:2017-07-16 18:15

  本文关键词:金纳米棒—有机硅杂化薄膜材料的制备及其光限幅性能研究


  更多相关文章: 光限幅 金纳米棒 纳米复合物 光学非线性 有机硅


【摘要】:随着激光武器自动化程度的提高和短脉冲可调谐激光武器的的迅速发展,迫切要求研制新型的宽带、快速、高透的激光防护器件,因此用于激光防护的光限幅材料成为近几年来激光研究领域的一个热点。新型纳米光限幅材料如金、银等金属纳米粒子受到人们的关注,成为激光防护领域的一个研究热点。由于金属纳米材料的光限幅行为与其表面等离子体共振有关,而金纳米棒具有特殊的表面等离子体共振特性,其短轴共振吸收约为520nm,但其长轴的共振吸收具有宽范围的可调性,因此用于光限幅材料时可以实现对可调谐激光武器的防护。本论文通过控制硝酸银的量来制备不同长径比的金纳米棒,研究其表面等离子体吸收和光限幅性质;然后利用巯基封端的聚乙二醇(mPEG-SH)、二氧化硅对金纳米棒进行表面改性,使其在聚二甲基硅氧烷预聚体中具有良好的分散性;进而通过硫化制备金纳米棒杂化的有机硅橡胶薄膜材料,研究了杂化材料的非线性光学性质和光限幅性能,并对光限幅机理进行了分析。研究结果表明通过控制硝酸银的量可以制备出形貌良好、长径比不同的金纳米棒,金纳米棒的长径比在2.0-4.5之间;经改性后金纳米棒在有机溶剂和聚二甲基硅氧烷中具有良好的稳定性和分散性;经硫化作用制备的有机硅杂化薄膜具有良好的透光性和柔韧性并且改性后的金纳米棒在杂化薄膜中具有良好的稳定性;对于波长为532 nm的纳秒激光,掺杂金纳米棒的有机硅杂化薄膜均具有一定的光限幅特性,并且杂化材料的光限幅性能与所含的金纳米棒的浓度及金纳米棒的长径比具有一定的关系,金纳米棒的光限幅效应中激发态的载流子吸收(反饱和吸收)是产生光限幅性能的主要原因。对于690-1024 nm范围内可调谐波长的飞秒激光,如果复合材料在最大吸收峰之外的波段具有一定的吸收度,金纳米棒/有机硅薄膜就会在该波段同样会表现出较好的光限幅性能。本文工作将为开发新型(特别是宽范围)的固体光限幅器件提供研究基础,具有重要的理论和应用价值。
【关键词】:光限幅 金纳米棒 纳米复合物 光学非线性 有机硅
【学位授予单位】:青岛科技大学
【学位级别】:硕士
【学位授予年份】:2016
【分类号】:TB383.2
【目录】:
  • 摘要3-4
  • ABSTRACT4-9
  • 第一章 绪论9-24
  • 1.1 引言9-10
  • 1.2 激光的发展和应用10-11
  • 1.3 激光的伤害和防护11-13
  • 1.3.1 激光对光电装置的伤害11
  • 1.3.2 激光对眼睛的伤害11
  • 1.3.3 激光对皮肤的伤害11-12
  • 1.3.4 激光防护的方法和特点12-13
  • 1.4 光限幅技术13-17
  • 1.4.1 激光防护对光限幅材料的性能要求14-15
  • 1.4.2 非线性光限幅材料研究现状15-17
  • 1.5 金纳米棒的制备和应用17-19
  • 1.5.1 金纳米棒的研究现状17-18
  • 1.5.2 金纳米棒的制备方法18
  • 1.5.3 金纳米棒的物理性质18-19
  • 1.5.4 金纳米棒的化学性质19
  • 1.6 纳米复合材料19-22
  • 1.6.1 纳米复合材料的分类19-20
  • 1.6.2 纳米复合材料的制备方法20-22
  • 1.7 纳米复合材料的表征手方法22-23
  • 1.7.1 紫外-可见光吸收光谱22
  • 1.7.2 透射电子显微镜22
  • 1.7.3 扫描电子显微镜22-23
  • 1.8 论文选题目的、意义及主要研究内容23-24
  • 第二章 金纳米棒的制备和表征24-33
  • 2.1 引言24
  • 2.2 实验部分24-26
  • 2.2.1 实验原料、试剂及仪器24-25
  • 2.2.2 金纳米棒的制备25-26
  • 2.3 结果与讨论26-32
  • 2.3.1 制备的金纳米棒的紫外可见光谱表征26-28
  • 2.3.2 加入不同硝酸银的量对制备金纳米棒的影响28-32
  • 2.4 小结32-33
  • 第三章 mMPEG-SH对金纳米棒的表面改性及其光限幅测定33-49
  • 3.1 引言33
  • 3.2 实验部分33-37
  • 3.2.1 实验原料、试剂及仪器34
  • 3.2.2 金纳米棒的纯化34-35
  • 3.2.3 mMPEG-SH对金纳米棒进行表面改性35-36
  • 3.2.4 改性后金纳米棒的Zeta电位测定36
  • 3.2.5 金纳米棒转移到有机相及其组装36
  • 3.2.6 固体硅胶片的制备36-37
  • 3.2.7 光限幅测定37
  • 3.3 结果与讨论37-48
  • 3.3.1 金纳米棒提纯后的紫外可见光谱表征37-39
  • 3.3.2 金纳米棒/mPEG-SH偶联后紫外可见光谱表征39-41
  • 3.3.3 改性后金纳米棒的Zeta电位测定41-42
  • 3.3.4 金纳米棒相转移后的紫外可见光谱表征42-44
  • 3.3.5 金纳米棒/mPEG-SH杂化硅胶片的紫外可见光谱表征44-47
  • 3.3.6 金纳米棒溶胶的光限幅实验47-48
  • 3.4 小节48-49
  • 第四章 二氧化硅对金纳米棒的表面改性及金纳米棒/有机硅复合材料薄膜的制备49-63
  • 4.1 引言49
  • 4.2 实验部分49-51
  • 4.2.1 实验原料、试剂及仪器49-50
  • 4.2.2 金纳米棒的纯化50
  • 4.2.3 金纳米棒的改性和相转移50-51
  • 4.2.4 固体硅胶片的制备51
  • 4.3 结果与讨论51-62
  • 4.3.1 不同长径比的金纳米棒的纯化51-52
  • 4.3.2 SiO_2对金纳米棒进行表面改性的紫外可见光谱表征52-59
  • 4.3.3 金纳米棒相转移后的紫外可见光谱表征59
  • 4.3.4 金纳米棒/有机硅杂化橡胶片的紫外可见光谱表征59-62
  • 4.4 小节62-63
  • 第五章 金纳米棒/有机硅复合材料薄膜的光限幅性能及Z-扫描63-78
  • 5.1 引言63-64
  • 5.2 实验部分64-67
  • 5.2.1 光限幅实验装置的建立64-66
  • 5.2.2 杂化材料薄膜的光限幅实验66-67
  • 5.2.3 杂化材料薄膜的Z型扫描实验67
  • 5.3 结果与讨论67-77
  • 5.3.1 532nm激光照射下的光限幅实验67-71
  • 5.3.2 可调谐激光照射下的光限幅实验71-77
  • 5.4 小结77-78
  • 结论78-79
  • 参考文献79-83
  • 致谢83-85
  • 攻读硕士学位期间已发表或待发表的论文目录85-86

【相似文献】

中国期刊全文数据库 前10条

1 宋瑛林,王瑞波,张学如,李峰,李淳飞;C_(60)溶液的无规界面光限幅实验[J];高技术通讯;1995年09期

2 徐洪耀,,光善仪,余从煊,宋瑛林,李淳飞;尿烷取代聚二炔反饱和吸收光限幅特性的研究[J];功能材料;1996年01期

3 宋瑛林,李峰,张学如,王瑞波;瞬态功率光限幅实验[J];光子学报;1996年12期

4 尹延锋,王秀如,欧慧灵,韩俊鹤,莫育俊;钴卟啉溶液的光限幅特性研究[J];光谱学与光谱分析;2004年01期

5 徐洪耀;周剑平;光善仪;李村;尹守春;;聚合物光限幅材料的研究[J];功能材料;2006年09期

6 马文;张胜义;金葆康;吴杰颖;田玉鹏;;芴酮-芳香醛-双腙的合成、晶体结构及光限幅性能[J];化学试剂;2009年08期

7 陈志敏;吴谊群;左霞;宋瑛林;;四叔丁基四氮杂卟啉配合物的合成、热稳定性及光限幅特性研究[J];无机化学学报;2006年01期

8 张华强;刘智波;田建国;陈永胜;;基于杂原子三角烯和咔唑星形树枝状化合物的光限幅和光伏特性研究[J];南开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2009年05期

9 郑文琦;单凝;法焕宝;石莹岩;;卟啉单体和卟啉二聚体的光限幅性质[J];吉林大学学报(理学版);2013年01期

10 唐光诗,朱鹤孙,宋瑛林;C_(60)氮乙酰胺的合成及其光限幅效应[J];科学通报;1999年15期

中国重要会议论文全文数据库 前10条

1 宋瑛林;;团簇材料的光限幅特性研究[A];面向21世纪的科技进步与社会经济发展(上册)[C];1999年

2 柯福佑;林乃波;冯燕;冯益虎;徐洪耀;;近红外光限幅功能聚炔的合成与结构性能研究[A];2011年全国高分子学术论文报告会论文摘要集[C];2011年

3 徐洪耀;光善仪;李村;苏新艳;;功能聚炔的设计及光限幅性能研究[A];中国化学会第二十五届学术年会论文摘要集(上册)[C];2006年

4 李春芳;齐延海;李东祥;;金纳米棒的自组装与光限幅性能研究[A];中国化学会第29届学术年会摘要集——第26分会:胶体与界面[C];2014年

5 熊玉卿;张浩力;罗崇泰;;碳纳米管的光限幅应用[A];第六届全国表面工程学术会议暨首届青年表面工程学术论坛论文集[C];2006年

6 王双青;陈力;许箭;陈军;胡睿;李沙瑜;杨国强;;含有较宽光限幅窗口的金属萘酞菁的光限幅增强作用[A];第十三届全国光化学学术讨论会论文集[C];2013年

7 杜垠龙;姜旭;朱凯;张淑玲;王贵宾;;卟啉/聚芳醚酮光限幅材料的制备及性能研究[A];2013年全国高分子学术论文报告会论文摘要集——主题L:高性能树脂[C];2013年

8 龚华平;吕志伟;林殿阳;刘松江;;非聚焦条件下激光脉冲在CS_2介质中的传输特性实验研究[A];中国光学学会2006年学术大会论文摘要集[C];2006年

9 苏新艳;张超;徐洪耀;;POSS基分子杂化光限幅材料的制备和性能[A];2009年全国高分子学术论文报告会论文摘要集(下册)[C];2009年

10 刘雄;梁蓬霞;张蕊蕊;杨洲;王冬;;通过点击化学修饰的富勒烯衍生物光限幅特性研究[A];中国化学会第29届学术年会摘要集——第16分会:π-共轭材料[C];2014年

中国博士学位论文全文数据库 前3条

1 茅嘉原;易分散、良溶性新型光限幅材料的制备与研究[D];苏州大学;2011年

2 詹红兵;无机基金属酞菁复合固态光限幅材料制备与光谱学性能研究[D];浙江大学;2003年

3 孙玉萍;原子分子介质中强场激光传播特性及共振X射线散射光谱研究[D];山东师范大学;2010年

中国硕士学位论文全文数据库 前10条

1 张红涛;多壁碳纳米管/二氧化钛复合材料的光限幅性能研究[D];天津理工大学;2015年

2 张秋月;双光子吸收分子材料光限幅特性的动力学研究[D];山东师范大学;2015年

3 刘铁;基于SBS空间光限幅特性研究[D];哈尔滨工业大学;2015年

4 齐延海;金纳米棒—有机硅杂化薄膜材料的制备及其光限幅性能研究[D];青岛科技大学;2016年

5 尹守春;高分子光限幅材料的分子设计及合成[D];安徽大学;2002年

6 骆永全;宽带光限幅器限幅行为和机理研究[D];中国工程物理研究院;2006年

7 周奋国;新型光限幅材料的研究[D];长春理工大学;2004年

8 秦静;酞菁复合凝胶体系的组成、结构及光限幅性能研究[D];福州大学;2006年

9 王东蕊;大环化合物光限幅薄膜的制备及性能研究[D];长春理工大学;2010年

10 赵大鹏;几种卟啉衍生物的线性和非线性光谱性质研究[D];吉林大学;2008年



本文编号:549929

资料下载
论文发表

本文链接:https://www.wllwen.com/kejilunwen/cailiaohuaxuelunwen/549929.html


Copyright(c)文论论文网All Rights Reserved | 网站地图 |

版权申明:资料由用户e536b***提供,本站仅收录摘要或目录,作者需要删除请E-mail邮箱bigeng88@qq.com